2017-9-12 複輔音和聲調的問題
1.有沒有複輔音聲母?
高本漢構擬了十九個複輔音聲母。比如“洛”和“各”和“格”,只能說上古的音後來分化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g,一部分是l。比如“峰”和“巒”,“犀”和“尾”……
後來也有很多學者有所論述。和漢藏語系對比,和英語對比。

嚴學群做得最多。王力先生不承認複輔音,尤其是郭錫良先生,不承認複輔音。因為複輔音比較不符合漢語的規律。
在古文獻中可以找到證據,比如“孔”和“窟窿”,“筆”和“不律”。
方言里也有證據。
在臨近的語系比如藏語里有複輔音。

2.上古的聲調
中古的聲調只有類,而沒有值。
(1)古無四聲說:吳棫持這種觀點,認為古四聲可以通轉


顧炎武“四聲一貫說”
(2)古有四聲說

後來戴震,錢大昕同江永。堅決的是江有誥和王念孫,認為古代的四聲是平上去入。

江有誥《唐韻四聲正》
(3)古有部分四聲說:
段玉裁:古無去聲,魏晉才有,魏晉之後去聲大備。
黃侃:古有平、入二聲說。
王力:上古有平入,但是分長短,長平短平長入短入。

至今爭議仍多,上古不太論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