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策展人手册》翻译专题(三)为何策展在今天如此兴盛? Why is curating flourishing today?

20世纪90年代末期,策展领域相关的讨论与出版物如洪水一般泛滥开来。2008年,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发表了一份有关策展的短暂历史,其中格外突出了几位关键人物以及他们那些改变策展实践格局的展览。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版内容都集中于特定的某些展览,研究它们的理念及影响。从那时起策展人的角色继续发展着,这一领域也随之逐渐历史化和专业化起来。
许多策展相关的研究项目(ciratorial study programmes)已经成立,涉及范围从艺术管理到某一特定媒介下策展的专业课程。世界各地的综合性大学和学院、甚至众多博物馆都成立了自己关于策展领域的培训项目,策展实践如今也经常被视为文化产出的一种具有权威性质的形式,这一文化产出与艺术作品的原创者既相互联系,又好似两条平行线。
虽然策展人的形象——对某一主题颇有专攻的专家——继续存在着,但是已经出现了另一种见解,而20世纪60年代到艺术世界(art world概念, 请参看霍华德·贝克尔的《艺术世界》,关于此著作的部分翻译请点击链接:艺术世界)启蒙,这段时期产生的变化驱使这一见解的产生,即策展人应该作为一名相关领域的教育者(educator)。现如今,策展人必须(用外行人所用的浅显语言)进行解释,以此证明(艺术作品,展览等)的合理性,从而挑战视觉艺术领域新的趋势,同时在历史大背景下做出合理定位。在这样一个文化产出爆炸的时代下,策展人同时还需要承担起“过滤器”的工作,亦或者被视为“门卫”——一个对品味的仲裁者,直白地讲,这位仲裁者必须能说出什么才是“好的”艺术品并做出解释。这些都扩充了人们对策展的理解,这是一份能启发灵感,同时又需要知识、经验和技术的职业。
艺术、时尚、设计与建筑一直保持携手并进的关系;与此同时,策展人越来越多的被视为具有设计意识的仲裁者,去评判事物是否成为某种风格或拥有高度的先进性。当代艺术则被看作是一种奢侈品牌,而只有非富即贵的人才有能力负担,那么,一部分策展人就能通过这层联系通向富贵与名利。正是如此,有少数几位策展人以“超级策展人”而知名,他们树立了近乎于名流的地位,镜头捕捉到他们参加世界各地的发布会和活动的身影,而他们的面孔不仅刊登于艺术期刊上,还登上了主流的报纸与杂志。这便为策展人的形象增添了新的可能性——策展人也可以是充满魅力与奢靡之风的职业,尽管对小部分而言这确有可能,但对大部分策展人来说,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策展人作为各种想法成形的催化剂或导管
The curator as catalyst or conduit for ideas
策展人这一角色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提供集中研究某个艺术主题的可能性,并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引起公众的注意。通过选择不同的艺术家,以及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并置与阐释,策展人能够使观众、艺术家以及艺术机构三者间产生对谈(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三方交流”——这里作者做了一个文字游戏以强调彼此的多元联系:并非一对一的对谈“Dialogue”,而是三人谈“Trialogue”)。
梅勒妮·奥布莱恩(Melanie O'Brian),多伦多“发电厂”现代艺术画廊(The Power Plant Contemporary Art Gallery)的策展人兼项目负责人,同时也是“艺术开讲”中心的策展人(“艺术开讲”中心, Artspeak Center,由艺术家经营的非营利性质的艺术中心,位于温哥华)。她曾经这样比较过策展与文学编辑这两个角色:
策展的用语同文学编辑十分相似。二者都需要对观点想法进行选择、汇总、整理及审查,这让两个角色成为亲密的盟友。作为一个处理各种观点的编辑,策展人不断推动着艺术与文化实践的前进,从而使得这些观点不仅在展览上为观众所认知,更通过各类出版物、网络媒介、论坛以及其他种种活动中被人所了解。
通过这样的方式,策展人作为催化剂同样服务于其他各种项目、计划和一些附属的活动,甚至一些衍生出的展览都有可能受到了策展人思想的启发。
例如,在一个受雇去创作某个展览的过程中,作为同艺术家一对一合作的角色,策展人促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对话。在这一情境下,策展人有机会身处于某个“临界距离”(critical distance),对艺术家所建议的项目进行探讨与评论。他们有能力去质疑和挑战(与此同时也要确保不会引领艺术家的方向——始终记住“策展人并非艺术家”这一点十分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上述背景下的策展人角色就如同一个教练或者指导,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推动艺术家前进,获得更大成就。
西班牙画家玛尔塔·马尔塞(Marta Marcé)于2009年受雇为当时还未完工的英国驻马德里大使馆创作一幅特定场域的三维的艺术作品(three-dimensional site-specific work):
为了某个特定的环境以及某个特定的建筑、并且以某个既定的目的去设计一幅作品,规模如此宏大,还是同一整个团队合作而不是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独立完成,这是一个挑战,但同时富有成效。这种类型的挑战能够使人学会推动概念上的进步,也能推动自我前进。
为什么你会雇佣一位画家去介入到三维建筑的设计之中?如果和一位在三维建筑领域有着雇佣经验的艺术家接洽,应该不那么使人意外,也更容易些。当然,邀请一位画家去创作这方面的作品可能存在风险,但这同时也为艺术实验以及有可能出现的新思想敞开了一扇大门。所谓的“风险”对艺术家和受雇的策展人双方而言都意味着挑战,而挑战之外则带来了对话,通过对话使双方的实践得到新的发展。这在玛尔塔·马尔塞的这次经历中尤其瞩目:马尔塞设计了一个灯箱装置(Lightbox installation)——本质上讲是一幅三维式的绘画,作用于四个平面,并利用大楼的楼层进行延伸。这一项目标志着这位艺术家首次以三维的形式和如此的规模进行创作,也是她首次设计灯箱,更是她首次同一群建筑师们通力协作。这次经历开始了她艺术实践的新阶段,而后她再接再厉,受雇为伦敦的盖伊医院(Guy's Hospital)创作了一幅作品。
策展人作为作者、编辑以及评论人的角色
The curator as author, editor and critic
如果将策展人比作一把乐器的琴弓,那么他的技能就是弓上的琴弦,虽然琴弦众多,但其中最重要的“琴弦”之一则是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在策展实践中,文字创作永远占据着重要一席。“策展人作为一名作家”这一需求——最初是对于作品的历史、起源以及意义提供明确有力的说明——随着策展角色的自我发展而显著扩展。如今,人们期望策展人来陈述展览提案,写出学术性强、研究充分的目录文案和(或)书籍,同时还能根据读者的平均水平对复杂的思想进行总结和解释(尽管现实里并不存在所谓读者的“平均水平”)。根据机构规模的大小,策展人作为展览的构思者,可能被要求编撰一些额外的文字供展览时使用:例如贴在墙上提供释义的标签、文字版面、展览手册以及传单。在一些大型机构里,上述内容越来越多地由负责教育职能的策展人编写,这些人通常具有教育方面或公共参与方面的背景。然而,负责展览的策展人也会参与其中,以保证文字内容与方向与展览的概念方向一致。这有时会导致负责教育和负责展览/收藏的两方策展人之间产生冲突(详情请参见书的第8章 “有关解释与说明的材料/Interpretation material")。

编辑(Editing)同样作为策展人的另一项重要技能,这其中包括了对细节与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手段这双方面的高度关注。受聘作者围绕你负责的展览或展览的某一部分创作出相关文字,要保证这些文本既简洁明了又能清晰的阐述他们的论据算是一项挑战,这一挑战不仅停留在编辑的层面,更存在于对个人敏感度和自我意识的处理方面。语言的不准确以及各种错误不仅令人尴尬同时代价高昂,还能引发公众如疾风劲雨一般连串的投诉和质询,种种后果都需要做出谨慎的处理。如果艺术家的名字、他们的作品名称或是作品归属方信息(courtesy lines)出现错误,那么被涉及的无论是当下的艺术家甚至是已故艺术家所留的遗产或代理人都有可能给出负面的回应(详情请参见书的“画作收藏、版权、归属信息及官方许可/ Picture collection, copyright, courtesy lines and clearance”)。因此与有关方面证实这些信息并确保所有细节准确无误是十分重要的。
有些时候,策展人同时需要扮演评论人和(或)记者的角色,通过参与书面的讨论或给出尖锐有力的评论,来宣传自己负责的或是其他人的展览与艺术家。这样的做法有可能带来麻烦,尤其当这位策展人就职于某个公共机构,而这一机构任何对于另一组织和个人的评论都可以导致专业人士间的紧张关系。那些使公众(对某一艺术方面的)描述产生重大发展的策展人,或是持有独特而不同常人的观点的策展人,亦或是那些天生具备表达或表现力的策展人,凭借自身这些素质偶然地成为媒体名人,例如:美国的艺术评论人杰里·索特兹(Jerry Saltz),因其发表在《村声》杂志和《纽约杂志》的作品而为人所熟知,曾在美国电视系列剧《艺术工作:下一位伟大的艺术家》(Work of art: The Next Great Artist, 2010)中担任评委;而远在英国的历史学家、伦敦皇家历史宫殿的首席策展人露西·沃斯利(Lucy Worsley),也在各种艺术、历史和文化的电视机系列节目中现身。
与社会媒体及网络相关的策展人角色在迅速增长着。 越来越多的网页浏览者通过中介性质的搜索引擎(比如谷歌、必应、雅虎等)获得网络上提供的大量信息,而这些搜索引擎会依据之前某一主题的点击量将一些特定的主题推至搜索结果页面的前列。艺术与文化方面的资料可以由专门的艺术类门户网站进行筛选——仅举几例,如e-flux,ArtDaily和 Art Rabbit 等网站——这些门户网站建立的目标便是提供艺术资讯类的“一站式商店”…… 尽管现实中这些信息的综合性与质量都受制于浏览信息的人与浏览内容,以及付款的人与所购内容。一些艺术类博客,如Art Radar Asia和Redbox Review,以及许多艺术相关的个人私人博客,都对于一些展览、项目或单独的艺术家发布带有(或多或少)评论性质的见解……这一切内容都是公众能够获取的,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拥有较高的订阅量。此外,几乎每一位艺术家、博物馆和画廊、每一家拍卖行、私人收藏以及每一份出版物都拥有自己的网站。无论哪种情况下,人们都必须对这些网站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很大程度上正如一家杂志编辑为每份出版物选择文章那样。
翻译:张晓睿
04/10/2015
声明:本网站编辑发表的文字版权均为原作者及ESTRAN协会所有,转载请通过邮件联络本协会。任何形式的私自转载、篡改及挪用等,协会将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 本文版权归 ESTRAN I 前滩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x柠檬只是好闻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25 03:41:01
-
Nomad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8 18:00:36
-
看展小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18 11:18:40
-
NANAJI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30 14:10:14
-
湖绵绵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23 03:55:46
-
BBCINEMMMIDK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0 23:03:46
-
孔地哲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8 15:08:45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10 18:59:00
-
Evey✨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8 16:58:44
-
银河战舰少女号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5 16:44:34
-
HA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22 20:12:34
-
persikku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5 22:48:58
-
Ann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30 12:02:39
-
初级患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8 20:07:59
-
Loi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5 05:28:32
-
德比的萤石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2 23:15:33
-
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2 16:04:44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2 14:49:13
-
孟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1 08:52:44
-
鲍勃粥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0 21:55:55
-
艺术之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0 14:59:2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8 23:16:39
-
生活偷窥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9:34:59
-
我们两个犯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3 18:54:47
-
一之日廿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3 11:37:29
-
降龙大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3 11:02:18
-
王一雕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2 22:27:55
-
豆友147419557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2 17:42:29
-
Congela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2 11:23:59
-
dowhatugottad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8 21:40:37
-
Yangtzee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8 18:23:20
-
张程ZhāngChé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6 17:49:15
-
Paol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5 12:47:34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4 22:29:54
-
LPM0317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4 21:26:05
-
嗒哒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4 14:56:5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3 22:19:03
-
FInIta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3 19:33:04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3 13:25:01
-
氵五不逢十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2 02:14:28
-
PiedPip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1 22:06:3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1 12:51:12
-
水月香影芙蓉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1 11:14:42
-
ardoo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1 09:33:39
-
豆友2910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0 10:58:06
-
nolix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0 07:10:23
-
嘻嘻哈哈叫花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23:37:38
-
rainbow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23:28:47
-
tktx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23:05:46
-
WO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22:32:49
-
徐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20:12:36
-
狗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18:37:30
-
uuuyou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15:40:04
-
777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10:30:09
-
豆友88927570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09:23:39
-
中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08:04:0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07:43:22
-
LeoFrey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07:14:40
-
思路思 sluic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03:00:50
-
提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02:32:58
-
敲木鱼小羊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00:19:39
-
寒清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00:12:38
-
Beig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8 21:49:17
-
MiaoZ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8 21:25:50
-
小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8 21:18:00
-
poppiyolk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8 21:05:46
-
Urban Trib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8 21:05:22
-
L.Y.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8 20:39:07
-
7republic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8 20:34:01
-
矿质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8 20:25:56
-
thebluepill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8 19:58:5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8 19:51:10
-
無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8 19:35:27
-
n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8 19:29:17
-
Hello_c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8 19:28:04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8 12:27:04
-
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8 09:41:38
-
珑曦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8 00:10:59
-
y树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7 22:07:51
-
你的朋友卡比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7 15:31:04
-
玦類植物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7 13:19:14
-
sadwaw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7 09:59:09
-
豆友156340231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7 01:24:14
-
Sh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6 23:36:10
-
Stone Oci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6 16:23:46
-
yeswill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6 13:41:09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6 05:52:28
-
小白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5 09:26:17
-
猫咪建筑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4 18:24:19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4 17:12:16
-
西楼兰孩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08 22:27:20
-
L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04 11:14:17
-
木星1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04 10:43:47
-
moominvil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7 20:22:00
-
TinM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9 11:32:24
-
安宁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6 23:20:42
-
motong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6 10:24:52
-
晓周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5 11:43:52
-
b-U-d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5 10:2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