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随笔2
巧家县在昭通市西南部,和四川省凉山州仅一江之隔。这条江就是金沙江,云南红土松散、含沙量大,江水呈土黄色,只有浅滩浪花多才有白色,江水在这一段由南向北流,至宜宾过三江口始称长江。附近山谷均为U型山谷,很多地方谷底有一两千米宽,水面二三百米,所以很多谷底被原住民开垦成大片菜园,因为呈梯田状远看也有些像茶园。我站在山谷东侧朝对岸望去,半坡上有聚集而居的村落,金塘镇到蒙姑镇这一路开过来,对面都有白墙黑瓦的房子,不知这种沿江的居住形态是否在整个凉山州都存在。
格巧公路的项目部设在十里坪,开车往上游走十分钟即是蒙姑乡,镇子紧挨着省道,依山而建,是狭长的一道。镇里面只有一条街,街面不宽,有时候街边被一些卖甘蔗酒或是红糖的广告牌占了,私家车错车的时候还要挑宽敞的地方过。这条街几乎和303省道平行。但毕竟还是有些角度,所以进去便一直在上坡。沿街开的大多是商铺,商铺后面一两排是人家、学校等。我让司机停车,步行下坡。公路项目开工后,镇子上多了两家大型超市,还新开了一些洗脚店、KTV,唯一的一家银行(信用社)的灯箱和ATM看上去也是刚翻修不久。 毕竟从东川格勒到巧家七十多公里,平均造价每公里一亿元的大型工程,这边还处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的地段,南北上千公里全部为山地,普通民众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常能见到小学生、女人骑摩托,高速公路上常有摩托在跑,有时甚至不戴头盔坐了四个人,除了云贵地区,这在中国其他地方很少见到。也是由于这个缘故,沿街开了很多卖摩托车的商店,也有修理店兼作洗车的生意,洗车的水会沿着坡流,哪怕这些天没有雨水,空气干燥,晚上的街面上也都是湿漉漉的。
几乎是在同时,看见了一个老式的单位铁门,听见了门里面放着广场舞的音乐,好奇着走进去。才发现是一所学校,和大门边上的两间二层楼房相对的是三层的教学楼,中间隔着一个院子,院子里有。楼前有个展板写着“蒙姑三村完小‘六一’活动剪影”,上面贴满了照片,很多照片还是胶片机拍摄的,右下角印着04/05的数字,很明显是十多年前的相片了,照的都是当年学生文艺演出的情形。这时有一个戴眼镜的中年女子拿着胶水和刷子,在修补着有些地方已经起皮了的相片。看见我在,主动跟我介绍起来这些照片,说是前面房子装修,就把这些照片都拿了出来,然后指着照片里的小孩说:“这个孩子现在在云南财经大学念书,这个小孩在四川一个师范学校念书,这个的小孩已经有三个了……”我问了她的身份,原来是这所小学的校长。白色T恤,黑色短裤,身材微胖,戴一副玫红色金属框的椭圆眼镜,皮肤和当地人一样显黑,巧家日照充足,常年高温,哪怕在一二月份,日最高气温也经常在二十五度以上,所以盛产芒果甘蔗等作物。看上去三十五岁上下,但后来得知其年方十八便来到这所小学,已度过两个甲子,如今已经虚岁四十三了。钟校长跟我讲,巧家这边家庭里女性做主的要有九成以上,而这些跳广场舞的妇女们都是吃完晚饭去田里干活,然后天黑后便过来跳舞。后来又指着一张照片里拄着拐杖扮演老人的小女孩说,这个孩子不管怎么玩每次都考年级第一。本是凉山州人,父母来这打工(弹棉花),后来躲计划生育跑了,留下了她跟一个三四岁的妹妹,平日都是她一个人边上学边照顾妹妹。后来上中学父母把她接回去了,高中的时候还来过电话,之后也就断了联系。提到计划生育我多问了一句,而据钟校长所说,因为偏僻落后,哪怕已经零五年了,乡里面计划生育工作还在强有力得开展着,而就在三年前全乡的计划生育的目标提出的口号还是“结扎一百个”。
这样一所村小一共十八个班,四百多个学生,十九名老师全部在编,没有代课民办,而这十九位教师共享着一间办公室,里面有四张摆在一起的办公桌,靠墙一排架子上摆了十来个水杯。因为有十二个老师是本地人,其他老师也租住在镇上,上完课后很多老师直接回家,所以办公室也只是喝水等短暂停留的地方。一个叫薄X教育工程的捐助,两年前就给教室里面已经配备了电子白板,但是教师的配套设施如笔记本电脑等不足导致白板的使用频率很低,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后来又跟我讲了很多学校文艺队去项目部演出的事情,篝火晚会、三八妇女节等等都有节目。她给我看手机里的照片,就是在拌合站搭的简易舞台,当时项目书记为了汇演,还跟学校借了八只话筒。学校的演出队是由老师和平日里跳广场舞的妇女们组成的,还特意做了一套演出服,彝族布依族景颇族等几个民族的服饰都有。从她口中得知,当地人对这个项目部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比如年初镇上有两场火灾,项目部都派了人过去灭火,其中一个房子在半山腰,都是提着灭火器爬上去的。还比如说六月份下了几场暴雨把路给冲断了,项目部也很快抢修好了道路。当地居民的看法是如果等县里面过来,那要等的时间和工期都会长很多。这条省道作为目前山里面跟外界的唯一通道,在当地人的生活里还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
校园里经常有奇香阵阵袭来,有股茶饼的味道,但味道要更清新更纯粹,我甚至一度以为是某种人造香精,我甚至在香味的影响下口中生津,在问过钟校长后得知这是缅桂的香味。钟校长说要给我采一朵,但看了一圈枝丫要有两个人高,我示意不必麻烦,花朵都不明显,只有寥寥几处见得到白色的花蕊,说是差不多开完了。钟校长讲话时候的底气和精神都非常足,跟我讲院子后还有一株万年青,叶子因为一直在一轮又一轮地长所以永远是青色的。
临别前,钟校长邀请我去她家的老宅子作客,说那老宅里面有很多文物,包括一幅民国时期一位当地老师绘制的地图,我问到她父母是否也是教师,她提起父亲是蒙姑广播站的站长,母亲是凉山州彝族嫁过来的,所以她有一半的彝族血统。她的父亲曾经被央视节目报道过,跟我说当时那期节目可以找到,名字叫《三十三年的坚守,一个人的广播站》。回来后我搜了一下,的确有老宅,而且“底蕴”颇深:
http://roll.sohu.com/20110628/n311861007.shtml
走到校门口,她再次邀请我过去,无奈我明天一早就要离开巧家,只好表达遗憾之情。在等待司机的时候,她跟我讲着打算把校门再整修扩大一下,还打算在校门上装两盏大灯。我祝她学校越办越好,握手作别,道一句有缘再见,便转身上车离开了。
从七点多进入镇子,到八点半回到项目部,可以说收获不小。
#给我一小时,还你一篇人类学日记
#我是披着核数师外衣的人类学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