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师看建筑,6本建筑书让你读懂空间里的诗 | 精选書单
好的建筑就像是空间里的诗,它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却很少有机会,认真地打量它们,丈量它们和日常生活的距离。
这一期书单,豆瓣·書准备了6本建筑大师谈论建筑的经典图书,从隈研吾到王澍,从设计理念到生活里的感知,在这里读懂你身边的建筑。

1.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师,这些年来,他的作品和设计理念已经不止在建筑领域被讨论,也成了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热门话题。 和纯粹谈论建筑的书不同,这本书是隈研吾讲述自己从小住和接触过的地方,是怎样影响了自己的建筑设计理念的过程。它更像一本自传,在娓娓道来之中把自己的设计脉络理清,就像书名所说,是“我所在的地方”,成就了“我”。
@戴白白 说 :关于隈研吾如何成为建筑大师隈研吾的自述。“设计基本点就是具有拒绝权”,醍醐灌顶的一句话。话说隈研吾在建筑和写作上都很高产啊……
2.
关于隈研吾,还有一本书不得不提,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负建筑》。 这是一本不止于谈建筑的建筑书。作为建筑,何为“正”?何为“负”?在隈研吾看来,负建筑绝非是失败的建筑,而是人类真正需要的建筑。 在这本书里,隈研吾不像是一个建筑师,基本没有谈到自己的作品和理念,而是始终保持着局外人的冷静和审慎的思考。
@楊無過 说: 建筑世界方寸之中,见作者经济学思力和政治家思考。已远在建築之外。如同执迷热爱建筑质感的诺兰,如《黑暗騎士崛起》、如《奠基》。远在電影之外。
3.
伊东丰雄,被普利兹克奖评委会称作是“永恒建筑的缔造者”,也是大胆开辟新的路径的人。 《建筑,从那一天开始》从日本大地震的发生开始说起,并不是简单地回顾亲身参与灾后重建过程与往昔道路的回顾,而是作为建筑师,邀请读者一道踏上思考与自我反思的路。
@王大宝 说:作为业内人员来审视这本书,其专业性真的让人惊叹。从基础的建筑规范,然后到建筑理念等等都有所感悟,这一点是大多数建筑设计师都很难完全做到的。而且作者在建筑方面的经验已经不仅仅是住宅或者商业,还涉及到很多关于工业、构筑物等等方面。应该是建筑界的大师级人物
4.
这是一本令人叹为观止的书,融合了作者李乾朗先生二十年来了中国古建筑的考察心得。时间从秦汉到明清,空间遍布中华大地。 最为惊艳的是,每一种建筑,都以最能彰显各个古建筑特色的剖视彩图,加上实景摄影图像与特色导览,引领读者进入时光隧道,甚至穿墙破壁,领略古代匠师高超的工艺技术,体验每一座古建筑不可思议的空间美感。
@gerald 说:两个晚上看完,读起来真是令人开心!术语感觉用得还是稍微多了一些,即使最后有一个简要的术语词解……不过配图,尤其是手绘彩图,还有延伸阅读中不同出处对同一内容的比较,实在是赞死了!
5.
2010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西泽立卫,和同为建筑大师的伊东丰雄、石上纯也等人一起聊建筑,构成了这本书细腻尖锐的底色。 这本对话集妙语不断,建筑大家们的思绪相互碰撞,直面经典建筑,也直面不同设计理念背后的丰富情感。不仅适合内行们,外行看起来也是十分过瘾。
@日日徒然 说:推荐!就算不是建筑专业也能趣味的阅读,谈话不仅关注建筑本身,更多关注到建筑背后的志向和关联,充满了对时代、哲学、社会的感触和理解。不同思想碰撞,不同建筑师的性格都跃然纸面。
6.
这是著名建筑师王澍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后的第一本著作。 王澍,最不按理出牌的建筑师,他用建筑向世界发问,以文人意气造房子,追溯山水意境、园林情趣,创造出具有恒久性的作品。 这里有他的个人成长轨迹、代表作的诞生过程,以及他对传统文化、东方美学的经年探索。不只是营造之书,也是进入传统美学的秘密小径。
@ZLSU 说: 王澍讲他自己是文人,恰好懂建筑。他推崇袁枚、李渔和童寯,以及匠活,因此支撑其作品的不止扎实的技艺,更有情怀、人文。王澍仍在努力构建一套自己的建筑语言,爿片墙、太湖石、现浇混凝土、和高低窗,也许晦涩,也许难用,但却能代表中国园林。不是皇家园林的规整,成熟,而是苏州园林的意趣。骨子里的狂傲造就他强烈个人标签的形成。另,书的装帧很考究。
豆瓣书店,豆瓣线上书店。定期发布首发新书、精选书单,不定期发放各种优惠福利。在豆瓣书店,遇见 — 购买 — 分享,一站式拥有美好·書生活。
豆单,豆瓣·書兴趣推荐账号。文艺轻单,生活灵感。在豆单,遇见你的好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