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五日 被一只卤鸡感动

开在昆明市中心顺城街上的这家卤鸡店,让人吃惊的不仅是它无论何时排得都是长队,还有那吃了停不下来的卤鸡。听说这家店开了有十多年,无分店,生意红火,靠的是食客对味道的迷恋和肯定。
行人会因为好奇加入购买的队伍,同时也会因为喜欢再次购买,分享给亲朋好友。这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感情。我们喜欢去一家店,长久不吃某样食物就会想念,嘴馋,不是因为其他,只是出于本能的喜欢。这就简单纯粹多了,突然觉得被这只卤鸡感动。排队期间不断能听到昆明大妈互相分享购买心得,满满的都是生活气息,扎根在生活当中的感觉,真好。人呐,离不开市井之地。在平淡繁琐的日常生活中,才能感受到生活细节的小美好。(小确幸这种词,我真的不大喜欢。)

隔着玻璃窗口的对面,永远站着六位店员。在如此高强度高密度的工作中,他们分工明确,手脚麻利,在他们身上,你能明白熟能生巧是怎么一回事。
“要哪样?”第一位店员负责询问食客的需求,不多说一个字。
第二位店员没戴一次性手套,他负责收钱找零。
第三位店员专为客人挑出他们指定的东西,放在电子秤上称,报出价格。
第四位,第五位是两位刀工相当了得的店员。从他们拿到卤味,切的第一刀起,等待拿货走人的客人把所有的注意力都给了她们。她们也是收获感谢和赞美最多的人。
第六位店员“审时度势”,“查漏补缺”。

离开生活太久了,长时间的使用社交媒体,渐渐稀释了我的感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为“感受力慢慢退化”这一事实感到惊恐不已,实在太让我害怕了。对人对事物,我正在变得越来越麻木。以前即使不出门,看到电影里的某个场景,听到一个词,静静地看着窗外下着雨……脑子当中都会突然出现另外一些画面,蹦出一些词和句子,身上的毛孔由缩紧到打开,内心会有一种堵着想要表达的感觉……
可现在好像什么都没有了。就连最平淡无奇地描述一个场景,都做不到。
“就这样描述,太没有新意了吧。”
“在其中我感受到了什么吗?”
“怎样开头,怎样写会吸引人呢?”
……
就算是对日常最粗糙的记录,都变成了商业文案的构思。
怎么就变成了一台机器,突然不会讲情话了?

最近一直在寻找自我救赎,找回对文字的喜爱。
没有感受,看再多书都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