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齿留香
早上煮了一壶茶,白茶,茶感温润而又饱满,口齿留香,让人顿时心生想往,自在而又安宁,平日里喝茶或多或少对身体而言感觉还是有一些负担的,喝多了身体就像被剥夺了一样,有点难受又有点眩晕,晚上睡眠质量也受影响,但现在可以这样美美而又没有负担的喝茶感觉美极了。
我是一个对生活品质有极高追求的人,在中国寻寻觅觅30多年,总感觉不是称心如意,索性后来就干脆学会把自己同化,让自己也可以那么没有负担的活着,内心因此生出很多纠缠。我老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传统中国70后,以节俭勤奋努力为标榜,以至于我有时面对他,都恨不得抽自己俩巴掌,我怎么如此不争气,天天脚不着地,非得给自己整这么多事,如此如此的。内心对自己的不认可,让我几度达到崩溃的边缘。我无法接受我的家居环境里有凑合的物品,品质必须要符合我心中的意境与标准。或许是要求太高,有很多次逛街,就是为了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茶盘,北京去过,长沙去过,商场去过,但都没有符合心意的,当然也有价格极高的,1,2万的,但始终都没有到达我心中的那个点,如此对自己又表现出很多不满,越来越无法确定自己要什么,身边人更是无法了解到自己内心的这个点。我跑过很多地方去寻求自己内心的契合,但总失落而归,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也达不到内心的那个品质感,在中国有点特色的东西就呴贵,恨不得标上天,艺术本就来源于生活,与艺术挂钩的东西,就非得把它变成一件高不可攀的神物不可吗?如此,让我对这些神物顿时没了兴趣,感觉少了一些让人寻味的只字片刻,缺少了生活本该有的细细品味,而把它们变成了金钱的臣服,可惜之至。
放下以上这些揪心事,当然这也仅仅是过去的一个历程,如果没有这些我也不知如何在生活中更真切的寻觅到自己,而不仅仅是事事为难。后来才深知,有些事是需要在生活中沉淀的,不是我想就一定能得到,得到了也未必就一定是我想的,所以后来干脆所幸放下这些对自己的期盼,还不如就此看开一点,即便目前没有一款精致的茶盘,我也依旧可以煮茶喝,即便现在看似家中空无一物,但总比垃圾堆积好得多,至少我还有足够的空间去寻觅我想要的。好歹,在我知道自己内心的标准后,我还是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自己花钱买苹果电脑,这样我可以用我最钟爱的电脑打字,我也可以花钱只买苹果的手机,因为在电子产品这一块,我的心中已没有其他可对比的余地了,这就是我在电子产品这块想要的标准。
读松浦弥太郎的书,竟发现与自己心中的契合度达到了顶峰,曾有一段时间希望就此以他为榜样。但后来发现,我就是我,他就是他,我们顶多在对生活的追求上是一样的,但我们生活的时代背景,环境,性别都不同,我无法做到与他一样,但我可以知道原来世界上也有和自己相似的人,在追求自己心中的那一部分的生活品质,比如他介绍的钢笔百利金#100,其实已经绝版了,再去寻找就是有点过头了的表现,我反倒要做的事是去找到最贴合自己手感的一支钢笔,因为我每天都要写字,所以我愿意为自己找到一款钟爱的贴身物,但我想这也是需要机缘的吧,我不可能为了一支钢笔打飞的到香港去找,或在这个城市苦苦寻觅却找不到对应的品质需求或者就要贴大价钱。知道了就好,知道了就可以放下对自己的一些执念,而只是接受此刻的当下。
在过去三年的生活当中,我几乎就是以家为单位,以方圆3公里为核心,在北京是,搬家到长沙来也是,我不愿意故意费力去寻找一些看似我想要的,而让自己被耗得精疲力尽,还是一切随缘吧。但至少在过去三年的生活中我扔掉了所有我不需要的,仍旧对生活品质有极高要求,现在家里几乎没有任何化学产品的东西,洗碗用苦茶粉,去油污一级棒,洗过后一个个瓷碗都是blingbling的。台湾的苦茶粉,颗粒比较细腻柔滑,洗的时候不会有很糙的沙质感,在洗的当下,水,茶粉,手都巧妙的贴合于一块,瞬间有对自己爱护有加的感觉;清洁剂用的就是酵素,每每打扫的时候伴着一个装有稀释后酵素的喷壶,灰尘多的地方就用酵素喷一喷,散发出来的水果的香气,让人觉得打扫卫生也是一件幸事;涂脸用的是茶籽油和玫瑰的发酵水,玫瑰有一种天然的沁人心脾的包容的力量,每每喷洒都会感觉到内在女人的部分是被呵护的,纯天然的滋养,感觉毛孔是张开的,而不会因为用了化学类的化妆品毛孔总处在收缩状态:晚上,脸部便用的是自己调配的精油,都是产自世界各地原产地,得来也需要缘分,精油给到的是一个内在部分的清理和对皮肤的养护,三年来一直用精油,现在的皮肤是通透而有光泽的;洗澡用的是来自拉脱维亚stenders的玫瑰沐浴膏,对身体有舒缓和放松的作用;洗脸用的是茶油的肥皂,比一般的肥皂要更保湿,泡沫也多;.......
所以知道自己要什么后,生活中的琐事变得简单而又具体,省去了很多时间去对比,而为此变得急躁不安。相比较,这些空下来的时间和空间,是为了做更多滋养自己的事情,比如写字,练瑜伽,看电影,陪伴孩子,当然,还有一部分是为了发现更多的自己......
前几日看的一部片子叫“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片中的女主角在最后选择把自己的专辑,以1美元的价格在twitter上出售,我想这就叫做力量吧。在遇到所谓的大的唱片公司的宣传攻势与赤裸裸的价值碾压后,女孩仍然可以毫无畏惧的去拒绝,并且只做自己感到快活的事情,同样也得到了出其不意的结果。至少在我看来,女孩在巨大的名利诱惑面前,遵循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这个是需要内在有极其强大自我价值感建立的人才能面对的诱惑,相反,另外一个最直接的对比,就是女孩的男朋友,看似男孩得到了最巨大的成功,但在片中无不显示这个男孩在面对生活与他人时的无能为力与无法自控的部分。片中这两个鲜明的对比,和男孩的状态,是不是也正映照出我们大多数人活着的状态,外强中干?
从早上10点写到现在已到下午,生活除了诗和远方还有填饱肚子,头晕得实在不知如何画上句号,就由此结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