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检察院实习的六周
大二的暑假,在当地的区检察院实习了六周。做公诉科和未检科的工作。
一进检察院的确无从下手。大二,毫无工作经验,法律知识吊儿郎当。做的工作很杂,小到复印盖章,大到开庭提审,什么都接触,什么都学习。这期间有很多收获也经历了不安,但总体而言,是一段对我很有意义的经历,我希望能好好保存。
【工作环境】
检察院同事都很nice。跟我想象中充满老干部的机关单位不太相同,有很多长相美丽的检察官姐姐,科长会讲段子还喜欢打王者荣耀。公诉有特别亲切的姐姐,也有工作认真的小哥。公诉的书记员妹子人都非常好,刚到检察院陌生不安的时候能有人主动靠近好开心啊,大概是年龄相近的缘故,和她们相处的非常轻松。政治处的一个姐姐,刚考进检察院不久,温文尔雅,吃饭的时候偶遇,和我聊大学和就业。监所的一个小哥是我大学的直系学长,因而有很多共同话题,本人是一个段子手。侦监的一个妹子是江苏人,长相甜美,讲话温柔,在看守所的讯问室外面等待的时候聊起来,说到她的大学和过去的实习。民行的大哥非常有意思,经常过来串办公室聊天。技术科的小哥也很可爱。
同一个办公室的徐姐,总是忘记东西,送卷时忘记带光盘,提审时没带羁押卡,甚至有一次,去提审已经坐上了车准备走,被通知当天有个庭要开,而她本人对此一脸懵逼。刚生了孩子不久,却还活的像个小姑娘。上了法庭却能言善辩,把辩护律师生生怼了回去,气势和平日里全然不同。和我聊她第一次开庭的羞怯,聊她有趣的生活经历。法庭上据理力争的公诉人在生活里却都是可爱的普通人。工作和生活两种不同角色的切换,在检察官的职业里尤其明显。
自然也有人政治敏感处事圆滑,但接触多的这些人大多还是待人真诚,让我觉得受到了很多照顾。平白无故收到了很多的善意,使我愧疚又珍惜。虽然实习结束后和大家就成为路人再不相见,但觉得能跟人有这样一种亲切又保持距离的联系,真好啊。
【工作内容】
实习的工作大概有那么几项:复印盖章等琐事、整理卷宗、送达文书、撰写审查报告、参与开庭提审。
第一项就不说了,作为实习生,社会知识甚少,周围都是前辈,洒扫应对,是无论什么工作岗位都需要懂得的道理,我本人做的并不好,还需要多学习。整理卷宗也许是每个法律实习都要面对的也是最无聊的工作,把文书按照规定的顺序整理好并标上页码,并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如果能避免做这些工作还是尽量避免,实习的宝贵经历不应该浪费在这些没有意义的工作上。如果避免不了——毕竟是实习生,被安排做整理工作很正常——就在整卷的过程中多留意案卷的内容吧,一个案子的事实、调查过程到判决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对没有法律实践经验的人来说,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新的东西。
至于其他工作,有一些倒是很有意思。去送达各种不同的文书,公安法院司法局全都去过,可以了解案件移送的过程;写审查报告,需要把事实和证据一一列举、对应整理,有些事实复杂的案件的确需要费点功夫,不过正好补习了刑诉法的知识。开庭和提审,当然不可能让我独立去做,每次都是和承办人一起,主要在一旁观察学习。去过了看守所也去过了法庭,见到了各种各样的犯罪嫌疑人,也目睹了许多不同的案件,很多都琐碎平常,也有些曲折离奇。一点感受就是这些经历让我逐渐看清社会的样子。在检察院工作能接触到很多人,公安,法院,律师,还有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听到的那些故事,都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的,见过了才知道,原来在我们接触不到的地方,还有这样的人,原来会发生这样的事。另外就是刑事诉讼的程序在心中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那种感受,怎么说呢,以前学刑事诉讼法的时候听多了法律程序,觉得都是陈词滥调,但是这次自己就身处这一程序之中了,自己做的每一项简单的工作都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环,还是觉得很奇妙。
在法律机关工作有时候也非常欢乐,有机会听到各种故事,有些法官甚至被害人都非常有趣。一些画风诡谲的案子引起大家的八卦之心,可能卷宗会在整个公诉科传阅。写完一篇盗窃案的审查报告,下班回家的路上就默默路过了案件中被盗的空调专卖店和楼盘。有一些强奸案剧情实在无法理解,让人感慨现实生活的戏剧性。
也有很多的案件让人叹息。如同我在实习报告中写到的,“在看守所和讯问室见到的那些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和他们的家人,在法庭上见到的那些被告,所有的当事人和有关的人,都让我直面这个社会上边缘的、隐藏的一面,直面人性中的恶,那些不被原谅的错误,不可避免的犯罪和悲剧。我所能看见的这些让我开始逐渐了解社会的全貌,而非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学过法律之后,我正在渐渐接受这一点,并习以为常,因为这个世界的确就是这样,光明与阴暗面并存,既有绝望又同时充满希望。”
【一些感受】
在检察院实习的时候并没觉得这份工作有多好,虽然在第一次去提审和开庭的时候的确有一点小小的兴奋。大多数时间都不想上班,不想面对这些琐碎的工作。实习结束之后和别人聊起来,很多人都觉得这份实习很棒,毕竟有机会亲自去看守所去法院,去看那些平常生活里很难见到的人和事。回过头想一想,确实也很好。在检察院实习,与其他法律实习相比,也许是更值得的经历(这里只说本科毕业前的短期实习)。真正深入到法律实践当中,去看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过程,和在法律机关打杂跑腿,是一点也不一样的。我甚至开始后悔没有好好珍惜。
可是,真的有那么好吗?当我真正经历在这段时期里,我明明也想要逃避工作。提审和开庭的经验很好,但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办公室整卷写材料。曾经连续一周整理案卷,排好顺序标上1234再打出目录,是毫无技术含量、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工作,让我感到空虚得怀疑人生。记得有段时间,感觉整个人被负面情绪围绕。办公室里刚认识的同事要努力相处,每天小心翼翼怕自己在接人待物上做错什么,晚上回家之后毫无力气只想躺在床上,把时间都浪费掉之后又要面对新一天的工作。但这种状态不会永远持续,后来也有时候渐渐好转,在穿上制服去提审的时候,在写报告的案子挺有意思的时候,在和同事渐渐熟络开始有话题可聊,甚至能感到他们的关心的时候,在和检察员去法院开庭时,之前去送卷总是见到的法警妹子和我打招呼的时候,会觉得这样工作,还不错。
大概没有完美的工作,哪怕觉得工作不好也有值得珍惜的地方。也原谅自己的不完美,工作过程中消极的情绪,最初来到单位的紧张和尴尬,职场上人际交往的笨拙,以及学生的外表,这些让我感到遗憾的事,都值得原谅,都值得作为最真实的自己接受。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这份工作里的遗憾都会成为下一份工作的经验和更好的状态。所以,不苛求工作,也不苛责自己。
我又因为这段经历开始思考我未来的职业选择。和检察员们聊天,我也时常提到这个话题。后来发现对此一个人一个想法,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究竟是去法检还是当律师,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检察院工作稳定,在法庭上是强势一方;律师就业面更为宽广,薪水更高也更自由。对法律职业而言,公务员和律师二者各有各的好,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一种职业的好处而忽视了它的苦。我没有什么明确的职业理想,但我自己对“有意义”似乎有一种偏执。之前聊天时有人曾说在政府工作很好,可是我不愿意,我学法律,我想办案,我不想让之前学过的东西白费,哪怕累一些,哪怕薪水少一些。这是在我读法学之后,最后的一点理想主义。
这段时间的实习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使我经历了六周不同于以往的人生体验。虽然和正式工作很不相同,但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工作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有机会经历了一次学校—职场—学校的切换,让我以一种不同的态度,去面对我接下来的两年大学生活。比起上学,工作有它的好处,在工作中人可以更独立,有着比大学里更为成熟的人际关系,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发现这个社会是这样广阔而有趣。工作也不好,曾被毫无意义的任务折磨得几近崩溃,也曾在下班后瘫在家里不想面对接下来的日子,面对的同事都各有各的家庭,他们在聊天时往往被物品和孩子这样的琐事缠绕。可是这一切烦扰都没有关系,因为这一切很快就结束了,如同一个额外的机会一般,我又可以回到学校去过我的校园生活了。实习的最后一天和他们道别,才想起来自己和他们并不一样。一起工作了一个多月,大家还要这样继续工作很多个月很多年,而我要去上学了,我还有年轻的资本,还有一个不可知但充满希望(至少现在觉得是充满希望的)的未来。在职场上走了一遭,再回到学校,竟像是额外的bonus。
实习生这个身份,尤其是本科未毕业的暑期实习,在任何职场里都是一种两面的存在。也许工作中接触的大多数人都把我当做小孩,至少他们不可能像对待他们相处数年的检察官同事那样,给我钦佩和尊重,和我畅谈法律和政治。但正因为如此,他们会对我这样的年轻人有更多的宽容。不由觉得年轻真好,可以不懂,可以犯错,能够轻易被原谅。我甚至在某些方面能比其他人更优越——所有能力的差距变得情有可原,因为他们只赢在年龄和经验上;而我比他们更多一种向上的心态和学习的热情,也更多未来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