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李国平与研究生座谈会
2017/09/18
1985年在陕师大讲过散文(可圈) 当代四大:贾平凹莫言余华王安忆 1983 《商周三录》 寻根文学 在商洛创作 文学地理观的发生 五四以来,追求现代性 《废都》反现代,接续清传统小说 《浮躁》改革文学与寻根的汇合 贾老师作品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中国古典文脉 把写作看成生命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作家给一部分人写作品,就像饭馆 (读文学作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啦) 《山海经》:中国人思维产生的源头 代表民族的东西,代表传统的东西,不是那些民间的元素--戏曲,绘画,书法,而是周秦汉唐古人的思想(诸子百家,汉赋) 大散文观点,一定开阔。沈从文,归有光 (哲学历史社会读过之后,视野打开,再写散文啊!) 散文诗cut! 只有哲理诗,只有穆旦!只有北岛! 读书,把杯子读成话筒! 先秦的气魄,两千年以来,中国人怎样思考问题,人与宇宙的那种自然状态,对二十世纪的参照。 《周易》 靠人的悟性 沈从文作品:古典思想天地人的观点 《古炉》 春夏秋冬又一春啊! 古人理解世界,循环,春播夏长秋收冬藏 后现代历史叙事学 如何看待文学、历史与想象的问题(好大的问题啊) 《中国戏曲美学》 《西洋美术史》 (呀呀呀我也正在读啊!) 川端康成 本土与西方 初看是日本的,细看是现代的 (现在很多作品就是为了故事而写故事喔!) 电影不放映的时候只是一块白布,而放映之后就是另一个世界呀! 现代性,传统性,民间性 有用的东西变成无用的东西就是艺术 穿过云层都是阳光 柔性之美与刚强之美 大若行云流水 怎样使写作养身而不是伤身,周易的上升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写大家的寂寞感,而不是一个人的寂寞。写民族的东西,写国人的东西,写时代的东西 借鉴现代西方意识,而形式上要坚持民族的 体验社会的法门,万法归一 结构现实主义写法 对五四新文学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