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浙西游记二 ——绩溪龙川村
早已耳闻安徽绩溪的大名,不仅仅这里名人辈出,这里也是徽文化的发源地。
当我们好不容易从泾县的深山里钻出,车子行进在许多高山围绕的平地,这里绿油油的稻田,小溪流在山与之间的峡谷里里流动。这里宛若江南水乡。
在几块不大的绿色原野里穿行,随后又穿过几座大山的峡谷,过了旌德,很快到达了绩溪。
绩溪城不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并不多,虽然很早就通了火车,现在也通了高铁,看上去比较安静,属于大山里安静的小城市。
我们马上去了绩溪博物馆,说句实话,比较失望,这里几乎很少有人来,大厅里的工作人员在无聊的玩着手机,我们在里面转了半个小时不到,里面介绍了绩溪城的历史,绩溪的名人。
我们在绩溪城里吃了饭,很快开车去了离城十几里的龙川村,这是此行的目的 之一。
大概六点了,天色已经晚了,四周是暮霭的山,龙川村处在两座大山的峡谷里,一座就是龙须山,另外一座山不知道名字。
我们直接把车开进了村子前面的广场,广场很大,估计可以容纳几千两车子,“中国龙川”的这几个大字高高挂在广场正后方的大殿门上。字是从右到左写的。非常气派。
六点过后,进村并不需要买门票,我们在里面先转了一下,感觉并不大,因为晚了,所以也看不到什么。
我们从村口的一大片稻田里穿过,在村口,找到了一家村里面的民宿住了下来,价格并不高。
现在是淡季,游人比较稀少,这一家民宿就住了我们一家三口。

早上,我们七点多就去龙川村闲逛,龙川村是胡姓村民的聚居地,村上清一色的都是姓胡的村民,只有一个外姓,丁姓。
为什么会这样/
听当地的地导介绍说,因为五百多年前,村里的胡姓祖先依照风水先生的指示:龙川村的地形是两座山夹着,村口就是宽阔的龙须河,村子就像一艘船,但是船容易被飘走,需要把它用船铆钉钉住,,就从外村引进了一个姓丁的人家,这个姓丁的人家一直是单传,胡姓才能壮大,才能人才旺。
不管怎样,以后胡姓出了很多名人,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准确/
村口大大牌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明朝嘉靖皇帝表彰胡宗宪的抗倭功劳而修建的,上面有皇帝的圣旨。
胡宗宪是抗倭的英雄,我们的历史书上都有记载。
再走过去,来到流经村子中央的小溪旁,走过石头板桥,对面也有一座牌坊,是纪念明朝的胡富,胡富与胡宗宪是堂兄弟,此人是明朝的清官。
小溪流缓缓地流着,溪底清澈透明,有很多小鱼在里面欢快的游着。小溪把村子一分为二,小溪一直通向村口的一条大河,二大河的旁边就是高高的龙须山。
站在村口,看到的是秀美的江南田园风光,稻花飘香,河水清清,群山环绕,真是块风水宝地啊。
龙须村的房子都是白墙黑瓦,房檐上是排列的灰砖,两边雕刻着鸟的图案,精致的栩栩如生。
这里的房子与皖南的民居一样,都是徽文化的象征,不过,绩溪更特别一点,这里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

胡氏宗祠坐落在村中间,小溪边,黑色的厚重的木头大门,粗壮的顶柱,门头上都是木雕图案,雕刻的很精细,虽然有五百多年了,但依然如逼真般,这个建筑依然有活力。
胡氏宗祠里面摆了很多名人,不一一介绍了,当然了,最令胡家自豪的自然是胡锦涛了,他的祖籍就是绩溪龙川村。
村子里的人安静的生活着,虽然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可能也会打扰一些吧,村子里有卖各种特产的,卖工艺品的,总之,商业气氛也不是很浓,这里卖的东西也不贵。
F��:VGȿ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