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45画幅放大机(续1)
又上了几张图和文字,不知为何不能保存,是否超过20图就不行了?不知道,只好再开一文。 这台放大机的光轴准确不准确,角码是关键。买的角码,还是不错的。基本都是90度角。一致性也很好。


画好的CAD图打印成1:1图,只要将图贴到铝合金板上,对着孔打洞就行,这样操作简单,关键是准确。 部件1,部件2的前面是连接灯箱托板,片夹托板,放大镜头板,后面安装调焦装置,要先钻底洞,再攻丝(牙),要求钻孔定位要准确,要用台钻。 我是属于“一穷二白”。家里没有电钻,没有台钳,连大点的榔头锉刀都没有。于是到闲鱼上拍了一个电钻支架,带充电电钻电机和夹头。等待电钻到来。






片夹部分的设计。 45放大机片夹目前有两种,一是带玻璃,一片或两片。另一种是不带玻璃的中空片夹。玻璃片夹胶片的平整度好,物距在一个平面,这是理论上的说法。中空片夹画幅面只靠四边支撑,中心部分会下垂多少,目测看不出来。原先120放大时用中空片夹,有发现刚调准的焦点,一会又变了,后来发现是因为四边夹的不紧,片夹边有空隙导致,将四边垫上卡纸,就没有发现这一问题。玻璃片夹会产生牛顿环,有灰尘,这是很麻烦的事。中空片夹没有这问题。 设计的片夹为两种方式都可以用,以中空片夹为首选。仿富士45的中空片夹。





富士的原片夹是用冷轧板做的,冷板易上漆,减少反光。网上加工,但冷板没有经过防锈处理,自己防锈上漆没法做,只能选用不锈钢板。 激光切割,折弯。孔自己打,怕工厂打的不准。片夹做的很满意,很平整,三边都夹的很紧,只有里边不紧,因为没有折弯支撑,用个普通夹子弥补就很好了,严丝合缝。 聚光镜部分的设计,佯见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07826326/。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先说聚光灯泡光源。 聚光放大机,用和不用聚光镜,用一片和用两片聚光镜的实验。 不用聚光镜,底板就只有一个小圆斑。

用一片菲涅尔透镜,镜头板上光斑很大,光通过镜头很少,底板有稍大些的光斑,但周围很暗,不可使用。


用两片菲涅尔透镜,镜头板上光斑小,明亮,底板上光线均匀,完全达到想要的目的。


结论,两片菲涅尔透镜,对光线的均匀,起了决定的作用,一定要两片,一片无效。 这只是一个只有5W的LED灯泡。当用两片时,能达到均匀的60流明的照度。

现在看看30W平板LED灯的效果。



30W的平面LED灯板,在镜头板上没有形成明亮的光斑,底板上最大照度为160LM,而5W的LED灯泡,在镜头板上有明亮的光斑,底板上照度为65LM。显然,点光源的灯更适合于聚光型的放大机。找一个稍大功率的LED灯泡,是更好的选择,制作改装还简单。 另外,两片菲涅尔镜,不能相距太近,贴在一起会有光干涉现象,形成幅射纹一样的图形。光线强时肉眼看不明显,当调小光圈到11,16时,或光照暗时,这纹就明显了。看有没有菲涅尔镜产生的纹,要在小光圈时看。当将两片菲涅尔镜间距拉大,这纹就消失了。可能相距10-20MM为好。

LED平面灯板,没有聚光透镜能用吗?下图是没用聚光透镜的图,在底板上形成明显的LED灯斑,当然这只是用了一层硫酸纸,如果多用几层匀光板可能会好些,但明显光效很低。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将放大机改为LED光源是用了很大功率LED原因吧。如果用LED灯泡作为光源,可能会更好些。

再以光源发光体大小实验,透明白炽灯(发光体2CM),5瓦LED灯(发光体6CM),12瓦LED灯(发光体10CM)作为光源。白炽灯在镜头板的没有光斑,光射过镜头到底板,要精确调灯的位置才能保证底板均匀的光。12瓦的在镜头板上光斑很大,只有小部分过镜头,其他都浪费了。5瓦的LED灯的在镜头板上光斑正好略大于镜头,光线被充分利用。测照度,5瓦比12瓦在底板上照度值还大。 这说明,光源的发光体5-6CM最适合,光能被充分利用,能在底板上得到均匀的光。这也说是说,LED平板光源,大部分的光线在聚光型的放大机上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我认为,如果在皮腔内形成大量的多余光,势必会对影像的光形成干扰,减少影像的反差。都说散光放大机出的影像反差低,是否也与此有关?如果是的话,LED灯板光源,或大发光体的光源,不仅在光效上没有优势,还影响了出片的影像质量。 《自制45放大机皮腔》移步https://www.douban.com/note/639981425/ 还在思考用什么样的光源好。 条件是,LED光源,发光体5CM左右,功率30W,发光的功率可调,使之能让相纸曝光时间控制在10-20S,又让放大镜头的光圈保持在f11-f16,镜头曲线最佳位置。 放大灯泡不行,30W的灯泡巨大,发光体大就光效低,散热不好,灯箱也要大,功率也不好调整。 LED工程泛光灯是个选择。但LED电源为恒流电源要调光有难度。 买了一个20W的LED泛光灯,作为放大机的光源。将泛光灯的玻璃,反光部分去掉,从普通LED灯上折了一个匀光罩,贴到LED光源前。

匀光罩距聚光镜120MM。再近就光线不均匀了。



测得画面12吋时中心照度136LUX。边角平均79勒。均匀度58%。好象低了些。不知放大机均匀度的指标是多少。 放大机的光源要多大的功率?20W LED泛光灯作为放大机的光源是否够?

根据以往暗房经验,用自己改装的暗房测光表,在放大纸投影7区,测得0.6LUX,曝光11秒左右。(我是将7区测得的值,代入T=6.4/X,在这附近再打试条。) 现在,放大12吋画面,在放大镜头F5.6时,用改装的暗房测光表测得280。最佳光圈F11时,则是75。假设胶片片基透光率100%,此值就是0区的曝光值。由此推算7区应该是0.58。 这和我设想的在F11光圈,曝光10-20秒差不多。但要遇到冲厚的底片,或放大更大,或做裁切这光源就显不足了。如果选30W的LED泛光灯,可能会更好。 要对灯箱下方所有反光的面进行防反光处理。灯箱托板,片夹托板,镜头板,片夹的两面。我用150G黑卡,用百得胶贴上,校果不错。



校正放大机: 1、对底板的前后、左右水平面找平。就用最土的方法,找根透明塑料管装上水,目测水管里的水两头水平。 2、保证立柱垂直。 3、片夹托板,镜头板的水平面。 4、找到一段35MM胶片电影机的画面清晰度校验片,用于放大机画面的校验。测画面中心和边角的清晰度。





制作费用:菲涅尔镜37+20WLED光源27+角码30+铝合金81+弹簧片17+螺杆87+螺丝8元=287元。 工具钻头胶水黑卡纸等不在此列。 另外不锈钢片夹加工145元。如果用玻璃片夹的,只要切一块玻璃加一块抠了45画幅的亚克力就行。 小结: 先说问题。 1.稳定度还是不够。120放大机的先天立柱稳定就不够,改45就更差了。按压镜头板,片夹托板,放大机就有明显晃动(只是在按压时)。铝合金板不够厚。铁角码L型不好,要用三角型的,增加稳定性。这是大问题。角码的直角精度还是有误差。 解决办法:买了根同规格的立柱50元,增加厚度,加长,让立柱顶天立地。在角码上增加斜支撑。 2.精度问题。螺丝连接增加了DIY的方便,但每个螺丝都可能影响精度。不如工厂里用的铝材成型的稳定性好,精度高。毕竟是DIY,放大机是一个精密的光学器材,每一环节都影响出片的画面质量。 DIY的好处。 1.肯定能用。总体还是达到目的,满意度80%。 2.暗房同时要放120和45放大机两台有点难,改120放大机的也是办法,让45和120共用一个底板和立柱和上下移动机构。 3.花的只是45产品放大机的零头的费用。 4.这机子螺杆调焦机构精度好,比我的120放大机靠摩擦调焦的好。
后续补充:
将立柱固定在天花板上感觉放大机稳多了不晃动了,但在15倍的暗房颗粒放大镜下还是不行,轻敲底板画面明显还是抖动,那画面就象看水中的倒影,随水波纹晃动.原因可能是底板与立柱产生的共振,底板将振动传导到立柱,并放大.用8倍的暗房放大镜看不出来,一定要15倍的.
所以老暗房都说,放大机要越重越好,这回信了.打算将放大机固定到墙上.


将立柱从放大机底板上拆下,不与底板接触,直接固定在墙上.彻底解决震动的问题.


补充:
放大机画面均匀度与放大镜头光圈有关系。小光圈时,f5.6,中心与左右均匀度为65%,中心与四个角均匀度60%。f11,均匀度在70~80%。
更换了更大面积的聚光镜,均匀度没有得到提升。调整灯泡位置,均匀度也没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