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逻辑-笔记
「从本质上来说,我们人类天生具有逻辑思考的能力,但是这个能力受到很多边缘条件的制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思考呢?
A解决办法:不要过快地下结论
(1)考虑所有初始因素
我们倾向于接受那些符合自己的观点的阐述。因此要在推理的开始阶段,考虑好所有的初始因素。只有所有的前提都是正确的,推理才能是正确的。亚伯拉罕·林肯说过:“你能在一段时间内欺骗所有人,也能欺骗有些人一辈「子,但你做不到永远欺骗所有人。”当你提出“如果……就……”的假设时,大脑就会忽视一些重要信息。因此,注意你的措辞,弄清楚“所有”“每个人”“没有人”“从未”“总是”这些概括词到底意味着什么。
(2)不要盲从成功经验
在面对权威的观点时这个倾向尤为明显。试想:如果著名企业家、行业的龙头老大对你讲一个商业案例、一项值得投资的新技术,你会先怀疑他们的话吗?你认为这个项目是好还是坏?
心理学家加里·克莱恩通过研究证明,人们很少会质疑这些成功人士。我们的大脑倾向于过快地做出判断,并将这个判断记忆下来。
我们都倾向于用自己的或者别人的成功经验来验证当下推理的正确性。要注意,只有调查研究才是硬道理。「宝贵经验有必要有限制地使用,千万不要被经验所束缚。
(3)注意自己的情绪
经济学家席尼·芬克斯坦指出:情绪会给「大脑发出提示,告诉大脑这个信息是不是重要的。我们的兴趣会影响我们的职业决定,即使我们不是有意的,无论是开药方的医生,还是和数字打交道的会计师。
「(4)训练工作记忆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工作记忆容量对流体智力的影响很大,流体智力也被视为推理力。而工作记忆是可以后天训练的。瑞典科学家亨里克·乌尔曼在研究中证实了这一点。他发现,在幼年时期,就可以通过工作记忆容量来预测一个人未来的学术成就。
只有经过训练的工作记忆,才能轻松地完成推理任务,然后做出判断。所以它值得我们去训练。投入少量的时间就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让我们训练起来吧!
前提:所有A都是B 所有火车都是不准时的
次要前提:C不是A 飞机不是火车
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①所有C都是B 所有飞机都是不准时的
②几个C是B 几架飞机是不准时的
③C不是B 飞机不是不准时的
④几个C「不是B 几架飞机不是不准时的
⑤没有 以上推论全都没有意义,因为我开车。
「“蒙特卡罗效应”的核心观点是:如果一件事很长时间没有发生,我们会相信这件事发生的概率更大。就像蒙特卡罗站在轮盘桌前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个小时没有出现11号球了,这次一定会出11号球。”但是谁也不知道11号球什么时候会掉出来,所以,这是错误的推理。」
「在评估的时候考虑具体情况是很有必要的。否则,我们距离思考陷阱就很近了:思考陷阱几乎总是发生在大脑偷懒的时候。」
「迅速给人贴标签
我们经常给身边的人贴标签,这个过程很快。因为我们有一大堆的相关经验证明,人们眼下的行为和他们的个性是相符的。可惜的是,我们把行为和个性联系的次数太多了,低估了具体情境的重要性。这一点在管理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领导需要对员工犯错做出反应。这个判断需要以四个因素为基础:员工的能力、员工的努力、任务的难易程度、随机的具体情况。领导需要判断,这个失误是由员工本身造成的,还是受大环境影响。调查研究表明,领导往往会把出错的大部分原因归结到员工身上。而且,一个管理者越是追求条理,就越会把错误归结到员工身上。
我们只能看到世界的一小部分,但是我们将这个部分视为世界的全部,而且坚信不疑。
「人们对整体情况的判断通常是建立在某个专注点上的。为什么我们只能专注于部分情况呢?因为关注整体需要的感知技术太高了。
当然,我们也会给自己贴标签,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如果取得了成功,我们倾向于将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如果事情进展不那么顺利,则认为问题出在别处。」
「很多公司在销售商品时,经常会给消费者一份参阅数据,即市场同类产品的参考价格。但是我们的大脑将这个参考价格下意识地当成了锚,并在此基础上做判断,不知不觉地掉入商家的陷阱中。歌德堡大学的心理学家亨里克·克里斯滕森和汤米·加尔林指出,谈判中的主观失败和获胜常常取决于第一次报价。销售和采购做决定时请注意!通过自我暗示,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数字作为锚当成自己的谈判依据。
这个思考陷阱非常厉害:我们很难绕过这些无用的信息,即便它们对我们的判断没有一点帮助。
在法院判决赔偿总额时会表现出这种“锚定效应”,在购买大宗商品时也会如此,在谈薪水时也同样有效。从我们的经济利益出发,从现在开始忽略商家提供的新车推荐价格吧。
摆脱了框架效应,我们就能既了解自己也了解别人,知道为什么每个人的决定都如此不同。
如果你面临两个或更多选项,请将这些选项放在一起。注意不同的表达方式,用正面或负面的框架分别表达一次。找出区别,然后再做判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清楚地了解到,框架效应对我们的决定有多重要!」
错误地表达客观事物,并且主观认为是正确的。
「我们做的每个决定都多多少少由经历的感情构成。大脑的工作机制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额叶为身体状态提供信息,然后为其寻找原因,而感情加工区域和额叶是相连接的。可以说,没有感情就没有理智,没有感觉就没有思考。「也许直到现在你都认为,一个人“触动”了你,对你施了魔法,这就是你做出个人选择的理由。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特定原因让你感觉到了身体的刺激。这个起因可以是从摩天大楼往下看时快要摔下去的感觉,可以是做年终演讲时的感觉,也可以是看到未来伴侣的感觉。这些会导致相似的身体反应。」
「两性的书籍已经够多了,摆脱单身的攻略也是数不胜数。但是仔细观察的话,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一个原理: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的决定模板,就会一再遇到某类错误的人。
这个决定模板其实也是无意识的,通常我们对恋爱对象的偏好隐藏都在黑暗之中。为了找到它,需要的读者可以尝试自救或者接受专业人士的帮助。因为只有找到它,我们才能早点遇见对的人。」
「指出:“我们让自己变得难以做决定,因为我们总是找尽可能多的选择。这种行为会耗费我们的注意力和能量。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提前排除过多的选择。”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标准”,排除那些不重要的选择。排除法适用于买电脑、找房子、找伴侣和理想的工作。」
「(2)推迟做决定
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做的决定也不会好。一个决定越是复杂,就越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收集信息。此外,你可以利用一个奇怪的事实:人们常在做惯性行为时,产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想法。这些行为可以是散步、慢跑、骑行或洗澡。」
每当我们对某事投入很多精力、金钱和想法时,我们就会掉入思考陷阱:把投入当作坚持的理由,并浪费了更多的精力、金钱和想法。
方法-目标-分析
「非常简单的递减方法。它让复杂问题逐步变得简单,将“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那么,这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怎么起作用呢?
比如说,你想带家人去剧院,从家里(A)去剧场(Z)。
你的解决方式(方法):开车去。
准备开车的时候发现车不能启动了,因为电池坏了,但是车库里有一个备用电池。
下一个目标:怎么把备用电池装到汽车里?汽车修理厂的人可以。
下一个目标:联系汽车修理厂。需要用手机联系。
下一个目标:拿出手机打电话。」
「管教和压力是创新行为的杀手。如果解决问题的人有决定自主权,周围是积极的创新气氛,没有必须给出反馈的压力,他就能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