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gantua
这本书大概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半讲Gargantua的童年,后一半讲与Picrochole的战争以及最后的胜利。
正式情节之前的导言也有内容可讲:从小说叙事角度,这篇作品假托是挖掘出的手稿,使写作同时具有真实性与虚构性,达到所谓的“诗歌的真正真实”;从内容角度,开篇prologue百般强调某些东西外表普通、实有深意,大约是Rabelais自白写作用意所在。
即使再读笔记里的摘抄,也能感受到一股迎面而来的新鲜气息,使人胸怀开阔,仿佛航船扬帆即将起航,海风扑面。文中描写的Gargantua儿时所受的教育,以及结尾Thélème所定的生活方式,除了襟怀舒张之感,就是纯然的自由与解放。具体而言,首先是毫无束缚、自然顺遂的感觉,如Gargantua虽每日早四时起床,但学习更像是passe-temps,并且思想与肉体并重,精神食粮与物质食粮同进,节奏十分和谐。其次是博大舒张之感,仿佛修炼吞吐宇宙之力,这种阔大感首先源自巨人的体态庞大,其次则是知识的广博,最后是性情品格的阔达,如对和平的渴望、对敌人的宽宥。上午刚读完布克哈特的文艺复兴著作,现在可以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做对完美人的理想。修道院里的生活方式,提倡开放、美、自由、富足,似乎很符合我对古希腊的想象。
细究起来,核心的价值观应当是自由,即摆脱束缚,fais ce que voudras,相信人的天然发展和觉悟会带来良好的结果。这大概是Rabelais的傲慢,也是之后为Todorov所批判的地方。
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1. 巨人。巨人自古有之,古典传统里似乎是宇宙混乱的逆子,对他们的降服则昭示着终极主宰的强大。一旦终极主宰淡出视野,那么巨人就可以逆转为力量与完整人格(完整人格在此首先体现为完整体格)的象征,由grand而生grandeur,相较之下,以往之人皆为“小人”了。于是联想到文学史里其他巨人形象,比如Gulliver’s Travel中的“大人国”。对巨人的想象,大概本身就说明了人类根深蒂固的物质性、肉体性,单纯从肉体所占有的空间,就可以生产出许多情节。阮爷爷讲地狱里的撒旦体格巨大,则是对肉体性的不屑了。
2. 现世生活的豪放(狂放?)之感。Rabelais的教育理想让人想到古希腊,但其培养目的却不是一个彬彬君子,而更像是快意人生的豪杰之士,附加上一些注重享乐的贵气公子气质。Thélème里自然一方面在和传统修道院作对,可另一方面也确实更注重现世生活中不那么noble的部分,明白的revendication就是vivre, riche, marié,不知道这些气质是否真的能在一个人的身上统一而不起冲突。而大吃大喝、大醉大笑,则真是有些狂欢到疯癫的意味了,也许是所谓酒神精神的体现?
3. 人的肉体性与肉体享乐的比喻意味。巨人的体格本就是肉体性的符号,在此之外,大吃大喝是巨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Gargantua生于父母用餐之时,出生后第一句话是À boire,庆功也好、旅行也罢、教育也好,无处不写吃喝;一定要大吃大喝、边吃好的边读经典方可,每月还需有一日congé专用来faire bonne chère。肉体在这里从来不是束缚,反而是巨人获得成长、享受生活的载体,设若没有胡喝海吃,Gargantua怕是成不了真正身心上的巨人。反过来,这一极为肉体性的元素又同时可以被赋予象征意味,对物质的饥渴与对知识的饥渴相呼应,这似乎本身就说明肉体和精神奇诡的同一性。想到前几天的胡思乱想,语言本身其实就如同数学一样,是一个将现实世界标准化、扁平化的过程,有了语言,就能够以此代彼。
今后应当多多回想这本小书,其中展现的对人的理想还是很能感召我的,争取多培养一些巨人气质气魄。
正式情节之前的导言也有内容可讲:从小说叙事角度,这篇作品假托是挖掘出的手稿,使写作同时具有真实性与虚构性,达到所谓的“诗歌的真正真实”;从内容角度,开篇prologue百般强调某些东西外表普通、实有深意,大约是Rabelais自白写作用意所在。
即使再读笔记里的摘抄,也能感受到一股迎面而来的新鲜气息,使人胸怀开阔,仿佛航船扬帆即将起航,海风扑面。文中描写的Gargantua儿时所受的教育,以及结尾Thélème所定的生活方式,除了襟怀舒张之感,就是纯然的自由与解放。具体而言,首先是毫无束缚、自然顺遂的感觉,如Gargantua虽每日早四时起床,但学习更像是passe-temps,并且思想与肉体并重,精神食粮与物质食粮同进,节奏十分和谐。其次是博大舒张之感,仿佛修炼吞吐宇宙之力,这种阔大感首先源自巨人的体态庞大,其次则是知识的广博,最后是性情品格的阔达,如对和平的渴望、对敌人的宽宥。上午刚读完布克哈特的文艺复兴著作,现在可以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做对完美人的理想。修道院里的生活方式,提倡开放、美、自由、富足,似乎很符合我对古希腊的想象。
细究起来,核心的价值观应当是自由,即摆脱束缚,fais ce que voudras,相信人的天然发展和觉悟会带来良好的结果。这大概是Rabelais的傲慢,也是之后为Todorov所批判的地方。
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1. 巨人。巨人自古有之,古典传统里似乎是宇宙混乱的逆子,对他们的降服则昭示着终极主宰的强大。一旦终极主宰淡出视野,那么巨人就可以逆转为力量与完整人格(完整人格在此首先体现为完整体格)的象征,由grand而生grandeur,相较之下,以往之人皆为“小人”了。于是联想到文学史里其他巨人形象,比如Gulliver’s Travel中的“大人国”。对巨人的想象,大概本身就说明了人类根深蒂固的物质性、肉体性,单纯从肉体所占有的空间,就可以生产出许多情节。阮爷爷讲地狱里的撒旦体格巨大,则是对肉体性的不屑了。
2. 现世生活的豪放(狂放?)之感。Rabelais的教育理想让人想到古希腊,但其培养目的却不是一个彬彬君子,而更像是快意人生的豪杰之士,附加上一些注重享乐的贵气公子气质。Thélème里自然一方面在和传统修道院作对,可另一方面也确实更注重现世生活中不那么noble的部分,明白的revendication就是vivre, riche, marié,不知道这些气质是否真的能在一个人的身上统一而不起冲突。而大吃大喝、大醉大笑,则真是有些狂欢到疯癫的意味了,也许是所谓酒神精神的体现?
3. 人的肉体性与肉体享乐的比喻意味。巨人的体格本就是肉体性的符号,在此之外,大吃大喝是巨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Gargantua生于父母用餐之时,出生后第一句话是À boire,庆功也好、旅行也罢、教育也好,无处不写吃喝;一定要大吃大喝、边吃好的边读经典方可,每月还需有一日congé专用来faire bonne chère。肉体在这里从来不是束缚,反而是巨人获得成长、享受生活的载体,设若没有胡喝海吃,Gargantua怕是成不了真正身心上的巨人。反过来,这一极为肉体性的元素又同时可以被赋予象征意味,对物质的饥渴与对知识的饥渴相呼应,这似乎本身就说明肉体和精神奇诡的同一性。想到前几天的胡思乱想,语言本身其实就如同数学一样,是一个将现实世界标准化、扁平化的过程,有了语言,就能够以此代彼。
今后应当多多回想这本小书,其中展现的对人的理想还是很能感召我的,争取多培养一些巨人气质气魄。
差点没头的女巫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是的,我在写我的论文 (9人喜欢)
- 诗歌怎么不是一种小说呢? (3人喜欢)
- 2024:乘着夜骐遨游 (232人喜欢)
- 分食小零食 (25人喜欢)
- 假如你的cp空降纽约 (1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