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书就够了》--拆书帮职场能力提升课 赵周【著】
《这样读书就够了》--拆书帮职场能力提升课 赵周【著】
全书共分为8个章节,讲解了成人学习中普遍遇到的困难,拆书帮的读书法,“拆书”的核心。
阅读此书的目标:
1. 作者介绍的普遍问题,有哪些出现在自己身上?自己身上还有哪些问题?
2. 作者给出了什么解决办法?对自己实用吗?自己有哪些对策?
3. 作者的读书方法有何特点和优势?用在自己身上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4. 自己在运用作者的“拆书”法读书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一.作者总结的成人学习中普遍遇到的难题是:
1. 没时间,没精力——压力与学习的矛盾 。作者用“生存余力”法则解释这一难题,你的生存力量和生存负载的比例(生存余力)不大,导致你有想法,但没有时间和尽力去做。
2. 看不懂,记不住——搞错学习的主体。我们常犯的错误是以书为主体,用的是应付考试的思路,看书重点放在了理解并记住书的内容。
阅读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只发生在把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反思之后。
阅读应该以学习者为主体,看懂和记住不是重点,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带来行为改变才是阅读的重点。将阅读的能容能和自己的经验发生联系,然后能够应将知识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这样读书就有价值了。
1. 看不下去——不明学习目的。研究型的学习法使我们的常规思维,一本书从头读到尾,这会让我们读起书来很累。以学以致用的目的去读书,只读书中对自己有用的部分,这才是收益最高的读书方式。读书不在多,在精,能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才是目的。
二.如何解决三大问题:
读书难,因为没时间、没精力,因为看不懂,因为看不下去。所以,职场工作者若想更好地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就需要先装备更对症的学习方法论。这方法论应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不会成为新的生存负载——不像读书会要求读完全书,不像MBA要求通过考试,甚至不要求用整块时间,用零碎时间即可完成;最好像设计精良的现场培训一样,轻松、愉快、有效。
第二,以学习者为核心——而不是以书或培训师为核心。
第三,致力于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而不是致力于知识的整理与记忆。
拆书帮就是这样一种方法,通过简单、轻松、有效的阅读来增加能力。
拆书帮的方法,你只需阅读书中部分内容,按照拆书家的引导和要求,拆解出你自己的案例,就可以把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通过“拆书”是把图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三.什么是“拆书”呢
1. 拆书帮的方法论理论基础:
2.RIA三个核心环节:
R(Reading)阅读图书片段
I (Interpretation)拆书家引导促进 I(引导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激活经验+促动参与+催化应用
A(Appropriation)学习者拆为己用 A(拆为己用)=体验+反思
拆书的优势在于,通过阅读书中的片段,找到核心知识,再对这一主题进行学习。通过拆书家(可以是读书者自己)激活学习者的经验,促动学习者的参与,催化学习者的应用,还可以给出点评,来帮助学习者反思。总而言之:拆书家引导促进,帮助学习者把知识拆为己用。拆书家带来I,帮助学习者做到A。
3.学习者的三个阶段:
初级学习者——倾向于从现有材料找出正确的答案,更多的是对知识的归纳、记忆。
高级学习者——主动、有效地学习,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会联结自己的经验,设想日后的应用,而且日后真的会应用。
学习促进者——通过教会别人而深刻掌握某个知识
在疯狂变化的社会中,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就是把有价值的知识转化为自己能力的能力
4.拆书帮便签读书法:
一、目标
便签法的目标是用最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来提高你阅读致用类图书的效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缓解书太厚读不完给自己带来的压力。
(2)帮你集中注意力。
(3)聚焦于思考和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
(4)保持兴趣、效果外显化。
(5)方便事后整理。
(6)加快学习进度。
(7)能更有效地处理晦涩难懂或重要的地方。
二、基本原则
便签法的3个基本原则:
(1)对阅读要有不同的看法,不再停留在对书负责的阶段,而要明白阅读致用类图书的目的一定是应用。
(2)使用便签是为了在阅读时保持清晰的思路。
(3)采用简单易用原则和使用不引人注意的工具,比如便签、笔。因为它们简单,所以可以使用降低便签法的复杂程度。这样你就可以把心思集中在阅读和思考上,而不是费尽心思地掌握便签法。很多教人阅读的方法都是听起来很美,用起来未必有效,因为方法本身太复杂,要求太高,让想应用它的人望而却步。
三、工具
工具有以下几样:
(1)3本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报事贴/便条纸),掌心大小为佳。
3本不同颜色的便签,分别用来做3类笔记(I、A1、A2):
第一类拆解(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第二类拆解(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第三类拆解(A2):以后我怎样应用
。
(2)一组多色指示标签。
(3)一支笔。
四、操作步骤
便签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的图书,你读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技巧、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第二步,要求自己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第三步,遇到核心观点、重要建议,或者较难理解的地方,先判断这对我是否有用。如果有用,则放慢阅读速度,细读相关内容。
第四步,拿张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知识点,或者总结启发,写下来,贴在相应书页。
第五步,回顾自己有没有经历过,或者见到过类似的事情、情境,拿一张长A1便签,写下来,贴在相应书页。
第六步,结合读到的知识(观点/建议/启发)与自己的经验,设想自己今后可以如何运用。总结的内容应该是具体的而非笼统的,写在一张A2便签上,贴在相应位置。
第七步,在有便签的页面边缘,贴上一张小小的指示标签,以示提醒。
第八步,用此法读完整本书后(或者读完自己认为值得读的部分之后),把所有的A2便签拿出来贴在墙上,提醒自己日后应用、改变行为。
五、注意事项
(1)若原知识非常简明易懂,则可以不用I便签,只在重点内容下面加下划线或在侧面做边划线就可以。
(2)写的内容要尽量控制在一张便签之内。有时I和A1便签上的文字会较多,那么可以再加一张便签。A2便签上的文字则无论如何不能超过一张便签。如果你想到3个应用点或行动计划,那么就写3张A2便签吧。
(3)指示标签是用于提醒自己这一页有便签,尤其是拿出A2便签之后。可能过一段时间,你希望把贴在墙上的A2便签再放回书里面去.
(4)其实要很自如地运用便签法,最挑战的地方在于能够自己给出I,然后拆解出A1、A2来。
5.拆书帮与成人学习理论 把图书中的理论转化成工具,让学习者能够借助工具改变行为。
5.1与高级学习者相关的成人学习理论
5.11. 学习螺旋之一:“体验-反思”:已有经验(体验),反思,再应用于生活(体验),再反思..... “体验-反思”学习螺旋运用次数越多,知识应用能力越强。
反思性实践的要点是对经验的反思,由以下4个过程组成:
(1)联结(Association),把新知识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
(2)整合(Integration),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
(3)确认(Validation),确定已经获得的观点和情感的真实性。
(4)内化(Appropriation),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在拆书帮中,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拆为己用”。
5.1.2.联系自己,帮助记忆
长期记忆需要我们能够把新知识与自己建立起联系,通过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和推敲(Elaboration)达到长期记忆,才能够改变学习者的行为。
5.1.3.在学习中锻炼专家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
“拆书”过程中, 学习者联系自己寻找案例,可以锻炼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内涵在于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5.1.4.重构式的学以致用
拆书帮的方法论能够促使学习者突破扩张式的思维习惯,在重构式的学以致用中改变思维习惯、强化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从而可以更包容、更睿智、更创新,更好地把新知识应用于实践。
5.2与学习促进者相关的成人学习理论
5.2.1.学习螺旋之二:“归纳-演绎” 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能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行为改变)——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5.2.2.叙事性学习、身体亲历学习、精神训练法
理论
简要说明
体现在拆书家的操作步骤
叙事性学习
将发生的事情讲一遍,可帮助学习者理解它。
激活经验
身体亲历学习
在用中学,现场演练和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可以大大促进学习与记忆。
促动参与
精神训练法
在大脑中过一遍,等于实际应用了一遍。
催化应用
5.2.3.听者型和读者型
读者型,习惯阅读信息;听者型,习惯听取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接受信息的方式,效果更好。
5.2.4.P2SP式的学习
学习者不仅可以从图书片段和拆书家讲解那里得到信息,而且学习者之间也会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学习者通过倾听其他学习者的想法,认识到自身在这个主题上的不足,从而更加愿意学习。
作者提及的读书难的三个原因,多多少少都出现在自己的身上了,对时间的运用不灵活,导致自己读书时间不多,读书时间零散,不能长久坚持。同样读书没有目的,自己去读一本书大部分是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让自己看起来“忙碌起来”,减少自己的罪恶感,所以只注重了读书这一过程,几乎没有去考虑读书的效果,缺乏自己的思考,仅仅是停留在书本的文字内容上,更谈不上把书中是内容应用到自己生活工作上了,大部分时候,读一本书,然后觉得作者说的非常有道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读书的时候也没有重点,觉得一本书只有读了绝大部分的内容才算是读完,而且差不多是逐字逐句的去读,恨不得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自己还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逐字默读,读书也速度提不上来。这样去读书,读完之后也基本上就没什么用了,只会让自己更焦虑。
针对读书难,作者提出的解决之道是通过拆书帮来读书,拆书帮包括三种实践方法:便签阅读法,拆书帮现场学习,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的心就是通过拆书家(可以是读书者自己)激活学习者的经验,促动学习者的参与,催化学习者的应用,来帮助学习者把书拆为己用。“拆书”更注重的是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把书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把书本上的知识拆为一个一个可以使用的高效工具。这一读书理念对急需提高的职场人士来说,非常实用,通过有目的的读书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拆书”能很好地解决我在读书过程中的很多不好的习惯,个人读书都是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便签阅读法对自己来说还比较实用,拆书帮现场学习和拆书俱乐部这两种读书方法暂时就不适合我了。除了把书中的知识通过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外,可能我还需要依稀输出,把自己看的一些书通过读书笔记的方式分享出去,在整理读书笔记的时候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拆书的最大优势是阅读书中的片段把图书中的理论转化成工具,让学习者能够借助工具改变行为。这对时间比较紧张的职场人士来说是一项收益巨大的投资。片段式的阅读方法可以让读书变得更灵活了,便签阅读法,只需3张不同的便签,便可得到一个实用课可执行的工具,A2还是一个很好的reminder。
鉴于自己的读书方式很不合理,在刚刚尝试“拆书”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不知从何下手,拆不出关键的内容,这些都需要自己根据书中的案例去模仿,然后慢慢积累经验。
全书共分为8个章节,讲解了成人学习中普遍遇到的困难,拆书帮的读书法,“拆书”的核心。
阅读此书的目标:
1. 作者介绍的普遍问题,有哪些出现在自己身上?自己身上还有哪些问题?
2. 作者给出了什么解决办法?对自己实用吗?自己有哪些对策?
3. 作者的读书方法有何特点和优势?用在自己身上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4. 自己在运用作者的“拆书”法读书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一.作者总结的成人学习中普遍遇到的难题是:
1. 没时间,没精力——压力与学习的矛盾 。作者用“生存余力”法则解释这一难题,你的生存力量和生存负载的比例(生存余力)不大,导致你有想法,但没有时间和尽力去做。
2. 看不懂,记不住——搞错学习的主体。我们常犯的错误是以书为主体,用的是应付考试的思路,看书重点放在了理解并记住书的内容。
阅读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只发生在把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反思之后。
阅读应该以学习者为主体,看懂和记住不是重点,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带来行为改变才是阅读的重点。将阅读的能容能和自己的经验发生联系,然后能够应将知识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这样读书就有价值了。
1. 看不下去——不明学习目的。研究型的学习法使我们的常规思维,一本书从头读到尾,这会让我们读起书来很累。以学以致用的目的去读书,只读书中对自己有用的部分,这才是收益最高的读书方式。读书不在多,在精,能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才是目的。
二.如何解决三大问题:
读书难,因为没时间、没精力,因为看不懂,因为看不下去。所以,职场工作者若想更好地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就需要先装备更对症的学习方法论。这方法论应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不会成为新的生存负载——不像读书会要求读完全书,不像MBA要求通过考试,甚至不要求用整块时间,用零碎时间即可完成;最好像设计精良的现场培训一样,轻松、愉快、有效。
第二,以学习者为核心——而不是以书或培训师为核心。
第三,致力于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而不是致力于知识的整理与记忆。
拆书帮就是这样一种方法,通过简单、轻松、有效的阅读来增加能力。
拆书帮的方法,你只需阅读书中部分内容,按照拆书家的引导和要求,拆解出你自己的案例,就可以把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通过“拆书”是把图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三.什么是“拆书”呢
1. 拆书帮的方法论理论基础:
2.RIA三个核心环节:
R(Reading)阅读图书片段
I (Interpretation)拆书家引导促进 I(引导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激活经验+促动参与+催化应用
A(Appropriation)学习者拆为己用 A(拆为己用)=体验+反思
拆书的优势在于,通过阅读书中的片段,找到核心知识,再对这一主题进行学习。通过拆书家(可以是读书者自己)激活学习者的经验,促动学习者的参与,催化学习者的应用,还可以给出点评,来帮助学习者反思。总而言之:拆书家引导促进,帮助学习者把知识拆为己用。拆书家带来I,帮助学习者做到A。
3.学习者的三个阶段:
初级学习者——倾向于从现有材料找出正确的答案,更多的是对知识的归纳、记忆。
高级学习者——主动、有效地学习,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会联结自己的经验,设想日后的应用,而且日后真的会应用。
学习促进者——通过教会别人而深刻掌握某个知识
在疯狂变化的社会中,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就是把有价值的知识转化为自己能力的能力
4.拆书帮便签读书法:
一、目标
便签法的目标是用最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来提高你阅读致用类图书的效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缓解书太厚读不完给自己带来的压力。
(2)帮你集中注意力。
(3)聚焦于思考和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
(4)保持兴趣、效果外显化。
(5)方便事后整理。
(6)加快学习进度。
(7)能更有效地处理晦涩难懂或重要的地方。
二、基本原则
便签法的3个基本原则:
(1)对阅读要有不同的看法,不再停留在对书负责的阶段,而要明白阅读致用类图书的目的一定是应用。
(2)使用便签是为了在阅读时保持清晰的思路。
(3)采用简单易用原则和使用不引人注意的工具,比如便签、笔。因为它们简单,所以可以使用降低便签法的复杂程度。这样你就可以把心思集中在阅读和思考上,而不是费尽心思地掌握便签法。很多教人阅读的方法都是听起来很美,用起来未必有效,因为方法本身太复杂,要求太高,让想应用它的人望而却步。
三、工具
工具有以下几样:
(1)3本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报事贴/便条纸),掌心大小为佳。
3本不同颜色的便签,分别用来做3类笔记(I、A1、A2):
第一类拆解(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第二类拆解(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第三类拆解(A2):以后我怎样应用
。
(2)一组多色指示标签。
(3)一支笔。
四、操作步骤
便签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的图书,你读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技巧、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第二步,要求自己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第三步,遇到核心观点、重要建议,或者较难理解的地方,先判断这对我是否有用。如果有用,则放慢阅读速度,细读相关内容。
第四步,拿张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知识点,或者总结启发,写下来,贴在相应书页。
第五步,回顾自己有没有经历过,或者见到过类似的事情、情境,拿一张长A1便签,写下来,贴在相应书页。
第六步,结合读到的知识(观点/建议/启发)与自己的经验,设想自己今后可以如何运用。总结的内容应该是具体的而非笼统的,写在一张A2便签上,贴在相应位置。
第七步,在有便签的页面边缘,贴上一张小小的指示标签,以示提醒。
第八步,用此法读完整本书后(或者读完自己认为值得读的部分之后),把所有的A2便签拿出来贴在墙上,提醒自己日后应用、改变行为。
五、注意事项
(1)若原知识非常简明易懂,则可以不用I便签,只在重点内容下面加下划线或在侧面做边划线就可以。
(2)写的内容要尽量控制在一张便签之内。有时I和A1便签上的文字会较多,那么可以再加一张便签。A2便签上的文字则无论如何不能超过一张便签。如果你想到3个应用点或行动计划,那么就写3张A2便签吧。
(3)指示标签是用于提醒自己这一页有便签,尤其是拿出A2便签之后。可能过一段时间,你希望把贴在墙上的A2便签再放回书里面去.
(4)其实要很自如地运用便签法,最挑战的地方在于能够自己给出I,然后拆解出A1、A2来。
5.拆书帮与成人学习理论 把图书中的理论转化成工具,让学习者能够借助工具改变行为。
5.1与高级学习者相关的成人学习理论
5.11. 学习螺旋之一:“体验-反思”:已有经验(体验),反思,再应用于生活(体验),再反思..... “体验-反思”学习螺旋运用次数越多,知识应用能力越强。
反思性实践的要点是对经验的反思,由以下4个过程组成:
(1)联结(Association),把新知识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
(2)整合(Integration),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
(3)确认(Validation),确定已经获得的观点和情感的真实性。
(4)内化(Appropriation),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在拆书帮中,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拆为己用”。
5.1.2.联系自己,帮助记忆
长期记忆需要我们能够把新知识与自己建立起联系,通过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和推敲(Elaboration)达到长期记忆,才能够改变学习者的行为。
5.1.3.在学习中锻炼专家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
“拆书”过程中, 学习者联系自己寻找案例,可以锻炼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内涵在于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5.1.4.重构式的学以致用
拆书帮的方法论能够促使学习者突破扩张式的思维习惯,在重构式的学以致用中改变思维习惯、强化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从而可以更包容、更睿智、更创新,更好地把新知识应用于实践。
5.2与学习促进者相关的成人学习理论
5.2.1.学习螺旋之二:“归纳-演绎” 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能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行为改变)——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5.2.2.叙事性学习、身体亲历学习、精神训练法
理论
简要说明
体现在拆书家的操作步骤
叙事性学习
将发生的事情讲一遍,可帮助学习者理解它。
激活经验
身体亲历学习
在用中学,现场演练和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可以大大促进学习与记忆。
促动参与
精神训练法
在大脑中过一遍,等于实际应用了一遍。
催化应用
5.2.3.听者型和读者型
读者型,习惯阅读信息;听者型,习惯听取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接受信息的方式,效果更好。
5.2.4.P2SP式的学习
学习者不仅可以从图书片段和拆书家讲解那里得到信息,而且学习者之间也会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学习者通过倾听其他学习者的想法,认识到自身在这个主题上的不足,从而更加愿意学习。
作者提及的读书难的三个原因,多多少少都出现在自己的身上了,对时间的运用不灵活,导致自己读书时间不多,读书时间零散,不能长久坚持。同样读书没有目的,自己去读一本书大部分是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让自己看起来“忙碌起来”,减少自己的罪恶感,所以只注重了读书这一过程,几乎没有去考虑读书的效果,缺乏自己的思考,仅仅是停留在书本的文字内容上,更谈不上把书中是内容应用到自己生活工作上了,大部分时候,读一本书,然后觉得作者说的非常有道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读书的时候也没有重点,觉得一本书只有读了绝大部分的内容才算是读完,而且差不多是逐字逐句的去读,恨不得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自己还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逐字默读,读书也速度提不上来。这样去读书,读完之后也基本上就没什么用了,只会让自己更焦虑。
针对读书难,作者提出的解决之道是通过拆书帮来读书,拆书帮包括三种实践方法:便签阅读法,拆书帮现场学习,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的心就是通过拆书家(可以是读书者自己)激活学习者的经验,促动学习者的参与,催化学习者的应用,来帮助学习者把书拆为己用。“拆书”更注重的是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把书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把书本上的知识拆为一个一个可以使用的高效工具。这一读书理念对急需提高的职场人士来说,非常实用,通过有目的的读书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拆书”能很好地解决我在读书过程中的很多不好的习惯,个人读书都是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便签阅读法对自己来说还比较实用,拆书帮现场学习和拆书俱乐部这两种读书方法暂时就不适合我了。除了把书中的知识通过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外,可能我还需要依稀输出,把自己看的一些书通过读书笔记的方式分享出去,在整理读书笔记的时候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拆书的最大优势是阅读书中的片段把图书中的理论转化成工具,让学习者能够借助工具改变行为。这对时间比较紧张的职场人士来说是一项收益巨大的投资。片段式的阅读方法可以让读书变得更灵活了,便签阅读法,只需3张不同的便签,便可得到一个实用课可执行的工具,A2还是一个很好的reminder。
鉴于自己的读书方式很不合理,在刚刚尝试“拆书”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不知从何下手,拆不出关键的内容,这些都需要自己根据书中的案例去模仿,然后慢慢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