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命27:一首诗,皇帝和美女都笑了
柳公权31岁中状元,得了个九品小官,在“秘书省校书郎”的位置上待了11年,与其名满天下的书法成就似乎不相配。其实不委屈,毕竟当官与书法或文学成就没有关系。官场的学问或逻辑,完全是另一种东西。 但柳公权内心不服气。其父柳子温、兄柳公绰都是大唐王朝官员,尤其柳公绰仕途一直顺当亨通,为嘛轮到他就这么波澜不惊呢?反过来看,这11年,柳家没有动用私人力量为柳公权争取升官机会,倒也显得清正。而这个家庭在当时,确有盛大的儒家文化气象,柳公权从小浸染在经典之中,一般书根本读不到。应该说,他是个纯洁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否则,要想在书法之外拥有同样了不起的其他学识,难矣! 就是说,当时的柳公权可谓学富五车,而书法仅仅是其中亮点之一。 但正是书法最终提升了他的官职。有意思的是,这里有个挺玄的因果故事——有一年,柳公权在荆门唐安寺,看见一幅朱审的画,颇赞叹,顺手题诗在墙上—— 朱审偏能视夕岚,洞边深墨写秋潭。 与君一顾西墙画,从此看山不向南。 ——文人到处在墙上发表诗词很寻常,所以这事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宋江在浔阳江畔题反诗。六七年后,连柳公权自己可能都淡忘了,可是,有一个人记得,他就是当朝皇帝唐穆宗。 其时柳公权正担任夏州“掌书记”,也就是个八品小官。居然被唐穆宗召见!柳公权惊喜交加,有点手足无措了。直至见面后,柳公权才知道,唐穆宗看见他在庙里的诗,非常欣赏其书法。因此他成了皇帝的身边人,提成七品官。可惜唐穆宗这人没出息,跟着这样的皇帝,也就图个表面光吧。 好在柳公权自身努力不懈,尤其书法成就越来越高,举世闻名——高过其作为皇帝老师的大名。史载很多外国使节来进贡皇帝,都另外准备一笔钱,专门购买“柳字”。而当朝的官员们,家里若需要立碑,而碑文不是柳公权的书法,就很没面子,被视为“不孝”! 人爵不高,而天爵耀眼。柳公权完全可以打个饱嗝。作为文化人,当官其实没那么重要。31岁中状元,虽然没得高位,但天爵已经很辉煌;如今成了皇帝老师,虽然人间爵位仍然不高,但其天爵更非一般文人能比;再加上其广播天下的书法作品,已称得上当时的天皇巨星……最终,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唐穆宗是啥,却对柳公权的字赞叹千年。 柳公权在政治上没什么造诣,只是作为皇帝身边人,有过一些善意的进谏,是否被认真采纳,谁也不清楚,毕竟都是些格言警句之类的东西,与现实生活也许关联不大。他自小生活在深厚的文化环境中,对民间疾苦知之甚少,也不能对他要求太高。唯有一次,柳公权救了皇帝身边一个美女,挺感人—— 唐武宗很反感一位嫔妃,他对柳公权说,你作首诗吧,我的怒气就能平息。结果柳公权迅速成诗一首—— 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 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 ——因此柳公权得到皇帝锦彩二百匹的赏赐,还得到嫔妃的感激。一个当年的状元“沦落”到这一步,似乎不那么高大上,却也不乏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