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客人————反转再反转
今天去电影院看了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受朋友推荐,本来好像就听说这个电影很好看,也不知道为什么就一直没看………………无解。因为是悬疑片,所以特别怕剧透,于是乎我就屏蔽了关于这个电影的所有信息。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我对我期待的电影基本都是恨不得除了题目什么都不要知道,突然觉得很有一种仪式感,哈哈。
开始男主在向律师诉说第一个版本的故事的时候非常的完整,塑造了一个蛇蝎心肠的女凶手。而律师也不着急,不断的给男主心理暗示。因为男主的处境比较暧昧,按道理来说,他有钱有势,打点好了一切,可毕竟还有一个证人,而且难免做贼心虚,所以面对律师对于“细节”的要求还是难免有破绽。而且律师也一步步为了得到男主的信任,先是顺着男主的思路,帮他圆满。抽丝剥茧,让男主承认了第一个案子的存在并且是和现在这个案子联系的,顺着这个思路,将第二件案子的凶手顺利转移到受害人父亲托马斯身上。至此情人女凶手杀了受害人,然后被受害人父亲托马斯复仇——这个链条正式成立。其实我觉得这个就是女律师的目的,如果只有这一宗案子,其实男主是可以只手遮天的,因为至少目前知道的线索是可以让男主蒙混过去的。但酒店案不一样,酒店按案明显漏洞很多,而且酒店案中男主已经成为凶手,不过森林案的点也很多。首先目前没找到目击证人,就算找到目击证人事实证明男主也可以收买。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在受害人的尸体和抛尸的位置,事情到了这一部,受害人居然比活着的人更不会说谎,真是讽刺。
然后律师有提供了另一个版本,也可以自圆其说但是会对男主非常不利的一个版本。就是森林案子的主导其实根本就不是已经被害的女凶手,而是男主自己。确实是,其实没有了两辆相撞的车和被害人尸体,会失去很多直接证据。而且,在这个时候我以为电影会处理成一个罗生门的,因为显然两个过程其实都是说得通的。而这个时候律师显然已经获得了男主的信任,也许男主也隐隐觉得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他一开始可能就想到了后路。一开始可能就想到了森林案应该隐瞒不了,而且即使森林案被发现了,只要被包装成一个“被女人诱惑”的故事,反正凶手已死,自己作为共犯可以避重就轻。虽然这样也会让他名誉扫地,但比起丢失姓名,好像还好一点。更关键的是,如果大众相信了他已经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很有可能就不再追究下去。除了被害人的父母,没有人关心真正的真相是什么。
所以,在取得男主信任之后说出了第二个版本是在逼男主的底牌。男主相信律师会帮助他,于是为了不留后患,他选择了把自己的底牌亮出来,告诉了律师抛尸的真正地点。我想了一下,如果男主最后留了一手,告诉律师个假地址会怎么样?因为根据第一个版本,他已经承认自己抛尸的事实。后来我们知道律师的笔上是有窃听器的,要不就是窃听得到的信息不能做为证据,要不就是律师是有预案的,只承认抛尸只要没找到尸体,他就还有翻身的可能。但要是找到尸体,他就钉死了。之后的第一个反转出现了,受害人事实当时没死,被男主活活推下水淹死。这个我之前想到了,我是心里默念,要是那个人只是受了重伤,那多绝望。第二就是回去之后,发现律师就是受害人的母亲。其实一开始所有人都应该能看出律师和被害人有一定关系。因为在最开头律师看新闻的时候眼神和表情都给的十分明显。不过最后表明是被害人母亲的时候我个人感觉还是很燃。
而且这个剧在看完了之后,前面的细节也是值得推敲的。例如在第一个版本的推理中,开酒店房间门的就是森林案受害人的母亲。但在之前的剧情中,我真的没记真切那个女的正脸长什么样,但从背后看真的是一模一样的。而且女主把受害人尸体塞进后备箱现在想来也是很可疑的,众所周知,尸体很重的,一个普通女子一个人就能解决,至少很可疑。而且女凶手在第一个版本的叙述中,在森林案时她思路敏捷清晰,完全是主导和稳定军心的作用。可在森林案受害人家里的时候却表现的漏洞百出,前后根本就不像是一个人的样子。而且假律师对于真律师的模仿也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包括把包放在地上整理衣冠。我那时候看假律师整理衣冠的时候就感觉她很紧张,一开始我是认为她见的这个客户应该很重要,所以她才会这么紧张。可现在看来,进门之后的所有动作,包括她自己都说自己“游刃有余”,进门之前根本就是上台之前的候场吧。
接下来我不要脸的来谈谈电影的手法。其实初生自己还比较喜欢看推理小说的,有的小说是属于侦探技巧很厉害的,主要描写侦探的破案手法。还有就是纯故事说得好的,像东野圭吾的小说,基本都是故事说得好的路数。这个电影也属于故事说的特别好的那种。真心觉得现在悬疑惊悚电影越来越不好拍的,主要电影不像生活,拢共就出来这几个人物,一个个排除,也知道凶手是谁了。整个故事对我来说新奇的是有一个“第三方”的角色。觉得一般这种推理电影都是站在“正义”一方,一般都是在追逐凶手,“侦探”的角色和“凶手”是对立的。能感觉到双方对弈的紧张感,但这一部由于是辩护人的设置,对立感就没有这么重。男主是对所以人都怀着戒心,并非是对律师一人,而对电影来说也放缓了电影的节奏。而我个人觉得整个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其实是在律师知道自己的儿子其实是活生生的被男主“二次杀死”的时候,两个人都揭开了自己的面具。就像闷了一下午突然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而且电影用了面具和监视这两个意向都贯穿全剧,每个人都有几副面孔,而监视不仅是有监控器还有警方,凶手父亲托马斯。律师在大概知道这个事件的所有背后故事之后,设计了这个步步惊心的局,以自己为饵引蛇出洞,先打入敌人后方,再找出最脆弱的点击破,这老两口的智商真的是,在深山里呆者真的是埋没了,哈哈。而且这个电影的节奏真的非常好,其实有很多地方即使我已经注意到了,比如一开始律师的表情和受害人是否真的死亡这些问题。不过随着剧情的推进不断的推进,我会选择性的忘记这些细节,重新投入到电影里,不得不说电影导演很厉害(哎,也是书读少了,只能用“很厉害”这种形容词了,哈哈)。
总之,我很喜欢这部电影。虽然说是悬疑片,但没有那种很惊悚的部分,也没有很惊悚的意境。但两个人在房间里对弈的场面我印象非常深刻,很像东野圭吾的小说,非要看到最后一刻才有一种“啊,原来是这样”的感觉,挺爽的,嗯嗯。
开始男主在向律师诉说第一个版本的故事的时候非常的完整,塑造了一个蛇蝎心肠的女凶手。而律师也不着急,不断的给男主心理暗示。因为男主的处境比较暧昧,按道理来说,他有钱有势,打点好了一切,可毕竟还有一个证人,而且难免做贼心虚,所以面对律师对于“细节”的要求还是难免有破绽。而且律师也一步步为了得到男主的信任,先是顺着男主的思路,帮他圆满。抽丝剥茧,让男主承认了第一个案子的存在并且是和现在这个案子联系的,顺着这个思路,将第二件案子的凶手顺利转移到受害人父亲托马斯身上。至此情人女凶手杀了受害人,然后被受害人父亲托马斯复仇——这个链条正式成立。其实我觉得这个就是女律师的目的,如果只有这一宗案子,其实男主是可以只手遮天的,因为至少目前知道的线索是可以让男主蒙混过去的。但酒店案不一样,酒店按案明显漏洞很多,而且酒店案中男主已经成为凶手,不过森林案的点也很多。首先目前没找到目击证人,就算找到目击证人事实证明男主也可以收买。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在受害人的尸体和抛尸的位置,事情到了这一部,受害人居然比活着的人更不会说谎,真是讽刺。
然后律师有提供了另一个版本,也可以自圆其说但是会对男主非常不利的一个版本。就是森林案子的主导其实根本就不是已经被害的女凶手,而是男主自己。确实是,其实没有了两辆相撞的车和被害人尸体,会失去很多直接证据。而且,在这个时候我以为电影会处理成一个罗生门的,因为显然两个过程其实都是说得通的。而这个时候律师显然已经获得了男主的信任,也许男主也隐隐觉得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他一开始可能就想到了后路。一开始可能就想到了森林案应该隐瞒不了,而且即使森林案被发现了,只要被包装成一个“被女人诱惑”的故事,反正凶手已死,自己作为共犯可以避重就轻。虽然这样也会让他名誉扫地,但比起丢失姓名,好像还好一点。更关键的是,如果大众相信了他已经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很有可能就不再追究下去。除了被害人的父母,没有人关心真正的真相是什么。
所以,在取得男主信任之后说出了第二个版本是在逼男主的底牌。男主相信律师会帮助他,于是为了不留后患,他选择了把自己的底牌亮出来,告诉了律师抛尸的真正地点。我想了一下,如果男主最后留了一手,告诉律师个假地址会怎么样?因为根据第一个版本,他已经承认自己抛尸的事实。后来我们知道律师的笔上是有窃听器的,要不就是窃听得到的信息不能做为证据,要不就是律师是有预案的,只承认抛尸只要没找到尸体,他就还有翻身的可能。但要是找到尸体,他就钉死了。之后的第一个反转出现了,受害人事实当时没死,被男主活活推下水淹死。这个我之前想到了,我是心里默念,要是那个人只是受了重伤,那多绝望。第二就是回去之后,发现律师就是受害人的母亲。其实一开始所有人都应该能看出律师和被害人有一定关系。因为在最开头律师看新闻的时候眼神和表情都给的十分明显。不过最后表明是被害人母亲的时候我个人感觉还是很燃。
而且这个剧在看完了之后,前面的细节也是值得推敲的。例如在第一个版本的推理中,开酒店房间门的就是森林案受害人的母亲。但在之前的剧情中,我真的没记真切那个女的正脸长什么样,但从背后看真的是一模一样的。而且女主把受害人尸体塞进后备箱现在想来也是很可疑的,众所周知,尸体很重的,一个普通女子一个人就能解决,至少很可疑。而且女凶手在第一个版本的叙述中,在森林案时她思路敏捷清晰,完全是主导和稳定军心的作用。可在森林案受害人家里的时候却表现的漏洞百出,前后根本就不像是一个人的样子。而且假律师对于真律师的模仿也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包括把包放在地上整理衣冠。我那时候看假律师整理衣冠的时候就感觉她很紧张,一开始我是认为她见的这个客户应该很重要,所以她才会这么紧张。可现在看来,进门之后的所有动作,包括她自己都说自己“游刃有余”,进门之前根本就是上台之前的候场吧。
接下来我不要脸的来谈谈电影的手法。其实初生自己还比较喜欢看推理小说的,有的小说是属于侦探技巧很厉害的,主要描写侦探的破案手法。还有就是纯故事说得好的,像东野圭吾的小说,基本都是故事说得好的路数。这个电影也属于故事说的特别好的那种。真心觉得现在悬疑惊悚电影越来越不好拍的,主要电影不像生活,拢共就出来这几个人物,一个个排除,也知道凶手是谁了。整个故事对我来说新奇的是有一个“第三方”的角色。觉得一般这种推理电影都是站在“正义”一方,一般都是在追逐凶手,“侦探”的角色和“凶手”是对立的。能感觉到双方对弈的紧张感,但这一部由于是辩护人的设置,对立感就没有这么重。男主是对所以人都怀着戒心,并非是对律师一人,而对电影来说也放缓了电影的节奏。而我个人觉得整个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其实是在律师知道自己的儿子其实是活生生的被男主“二次杀死”的时候,两个人都揭开了自己的面具。就像闷了一下午突然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而且电影用了面具和监视这两个意向都贯穿全剧,每个人都有几副面孔,而监视不仅是有监控器还有警方,凶手父亲托马斯。律师在大概知道这个事件的所有背后故事之后,设计了这个步步惊心的局,以自己为饵引蛇出洞,先打入敌人后方,再找出最脆弱的点击破,这老两口的智商真的是,在深山里呆者真的是埋没了,哈哈。而且这个电影的节奏真的非常好,其实有很多地方即使我已经注意到了,比如一开始律师的表情和受害人是否真的死亡这些问题。不过随着剧情的推进不断的推进,我会选择性的忘记这些细节,重新投入到电影里,不得不说电影导演很厉害(哎,也是书读少了,只能用“很厉害”这种形容词了,哈哈)。
总之,我很喜欢这部电影。虽然说是悬疑片,但没有那种很惊悚的部分,也没有很惊悚的意境。但两个人在房间里对弈的场面我印象非常深刻,很像东野圭吾的小说,非要看到最后一刻才有一种“啊,原来是这样”的感觉,挺爽的,嗯嗯。
![]() |
特别喜欢这段戏,面具,裂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