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按需印刷图书上线意味着什么?

当当网前面上线了不少按需印刷的图书单品,媒体似乎没见太多报道,毕竟这并非主流出版方式。 这个小小的项目看似不起眼,其实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
按需印刷意味着什么?我以为,首先意味着不必先印刷后销售,而是按需分配,有多少需求生产多少图书;这也意味着网络平台解决了出版社一直没解决的库存积压问题;此外,对于很多作者而言也是福音,小众图书又多了一条活路。
那么,按需印刷到底会对出版业有多大改变呢?未来有可能全都变成按需印刷吗?
毫无疑问,按需印刷的兴起会重塑出版业的商业模式。按需印刷出版物有了这样的平台支持,将会大大降低出版的门槛,有一大波以前没法出版的图书可能会被出版出来。
从生产方式上来说,个人和小公司的独立制作的图书生产者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因为按需印刷的平台为让原意制作小众书的公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销售通道,让他们的产品可以以比较低的成本推向市场,不至于承担巨大的风险。小公司虽然没法拿到大项目,但他们倒是能把这些小众书做好、做成。
从价格来说,图书定价权将会由小型出版者和网络平台一起制定,而出版社则被边缘化。以前定价权全部在出版社,后来民营书商崛起,定价权被夺走一部分;再后来自媒体、企业做书的者崛起,定价权又被夺走一些。未来,国营出版社的主体性将会逐步被剥夺,直到只剩下书号经营权。当然,那些锐意改革的出版社不在此列。
从渠道上说,网络平台再一次革了传统渠道的命。现在网络和传统书店渠道的销售占比已经到了80%:20%,我记得前几年还是60%:40%。按需印刷将会进一步打击传统渠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实体店活不了,我认为互联网主导的实体店将会越来越多,实体店的本质是增加实体体验,做到这一点的店面会活得会越来越好。现在的实体书店如果不去自己革自己的命,未来就会被别人革命。
从产品品种来说,出版内容中的大量长尾部分将会获得存活的机会。现在的市场主体已经转变为80,90,00后的群体,这个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较好,文化趣味多元化,有大量奇奇怪怪的小众需求正处于嗷嗷待哺的状态,而现阶段图书业的小众产品并没有实现很好的工业化阶段,大多处于高成本独立制作的阶段。按需印刷或许可以让小众产品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工业化地满足小众需求。
从营销上来说,产品即营销,内容即营销,营销的产品化已经成为营销的主流趋势。消费者眼睛很亮,首先看内容,而非看排行榜,让消费者体验内容将会是最重要的营销。因而自媒体、线下读书分享会成为主流的营销方式。而且,作者见面会未来会变得值钱,会有价格,而非免费。
从出版主体来说,出版社将被更加边缘化。之前一波的自媒体爆发式发展,使得大量自媒体掌握了出版的制作权,出版社除了提供书号之外,仅仅是一个分销商的角色。在营销导向的时代,产品制作方一旦掌握优质资源和营销力量,出版社将会进一步被蚕食。对此,要么迎接变化,要么丧失主动权。未来的出版因为互联网只会更加多元化,就像媒体权威的瓦解一样,出版的权威也将瓦解。
现在唯独缺少的就是一个集合了营销和渠道的公司来整个这个全新的长尾市场。按需印刷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小众出版物得以出版的希望。但愿这个趋势会变为潮流和现实,那时候小众出版才能真正暴增。




三童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迷恋精神分析作为一种欲望症状
- “精分约架事件总结”: 精神分析的真贡献与真问题是什么? (1人喜欢)
- 深扒中国精神分析史上的第一场“约架” (7人喜欢)
- 为什么说人的本质就是异化? (3人喜欢)
- 如何像弗洛伊德那样释梦?|公开课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