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冯唐,依然利必多过盛

前时间,知道冯唐出了新书《搜神记》。便有了想看看的欲望。
近年来,对于小说阅读的兴趣一直在下降。而冯唐则是一个例外。
他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与《万物生长》,前些年自己都曾经草草翻阅过。

对于他写作的路数,应该说大家不陌生。大体上符合、印证了弗洛伊德氏关于“文学艺术创作的动因产生于力必多的性欲冲动”的学说。
例如他的《万物生长》中的以秋水为代表的一群医学院大学生兄弟,就是一个青春期受煎熬的性压抑者集体。在他们身上潜伏或爆发的情欲能量,当不亚于泛滥洪水呢。
我最钦佩冯唐的,是他的真诚,不伪装。作为社会金字塔塔尖的高智商、学霸型的成功男士,他是完全有资格装一装的。本来“装”例来就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个痼疾。
好在冯唐,不在文学圈儿玩,所以他具有天然的免疫力。就像90年代王朔作为文坛“闯入者”而掀起大波澜一样;冯唐也在10年前就闹出了动静,并且动静不小。
冯唐属于70年代初期的一代,他的小说尽管也有不少80后、90后的拥趸,但据我估计可能70后、60后的欣赏者会更多些。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预判,跟我刚刚看过了他今年8月新出版的小说集《搜神记》有关。
就是今天(2017年9月24日)下午,我从贵阳飞回北京的旅途中,将《搜神记》一口气看完了。透过书中讲述的故事,我发现冯唐也变老了,一如他的读者变老了一样。
书中的第一篇《二十岁的你》,说的是一个已经告别了青春且离了婚的大姐“泡小鲜肉”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会对谁胃口呢?哈,自然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喽。
最有年代感的篇章是《做鸭的男人》。从老大东,到大东,到小大东,穿越了整个难忘的80年代。看这篇故事的时候,我耳边就不时闪现过张蔷的歌声《我的八十年代》。

前些天,网络上热议过一阵中年男人的标配:保温杯和枸杞。当然,作为资本家兼作家的冯唐是不屑与保温杯、枸杞为伴的。他依然利必多过盛,依然渴望“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很可惜,无可奈何花落去。谁也不能挽留青春,谁也不能永远金枪不倒。冯唐也不能。
不过作家总有暗度陈仓的办法。移情至小说的情境里,虚构的世界又有什么不能的呢?
在该书的结束篇《世间每种草木都美》中,冯唐干脆让利必多过盛的中年男人以“能”命名,曰“杨能”了。而女人“顾盈”,也有着冯氏风格的“幻想”——我可是纯粹乱猜啊。他让杨能与顾盈的新婚初夜,就像一对老夫妻一样讨论乳房与鸡鸡的大小。这样的故事安排,同样带有鲜明的冯唐品味了。
整本《搜神记》,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也可以说是凝聚了冯氏智慧的一句金句:“婚姻是每天不得不肏那一个妇女,爱情是每天都想去肏那一个妇女。”
卧槽。太精辟了!
中年赵传曾经沙哑地吼唱过“外表冷漠,内心狂野”。
而这个许多年前饥渴叫嚷着“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的冯唐,今天,依然冯唐,依然利必多过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