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历史——淞沪铁路
早就知道单位周围有一条老铁路,据说颇有历史。可是十几年来,虽然近在咫尺,却少有问津。近日养成了快走的习惯,生活的半径也逐渐放近,对身边的故事有了近距离地接触。走走停停,往日难以看到的细节都一一映入眼帘。这就是行走的妙处。“慢慢走,欣赏啊!”诚哉,斯言!


下图右边就是淞沪铁路,左边是校园跑道,中间是林荫小道。淞沪铁路的右上方是轻轨三号线。四路并行,奇妙的组合,从近代到现在,从烽烟到宁静,从静止到飞速,一切都凝固在这里,一切又离开这里,默默地等待你的阅读。

这是历史烽烟的见证。


1876,一个值得江湾人记住的年份。

淞沪铁路的前身是中国最早的铁路——吴淞铁路。1876年7月3日江湾段正式通车时,由于此前中国从来没有过铁路,铁轨两旁观众“立如堵墙”。初筑时为762毫米窄轨,后来改为普轨。此后的100多年间,淞沪铁路见证了上海开埠后的荣辱兴衰,也经受了淞沪会战炮火的洗礼。淞沪铁路建成后,南端紧邻上海公共租界。20世纪初,公共租界在淞沪铁路东侧向北陆续建成北四川路(四川北路)、窦乐安路(多伦路)、施高塔路(山阴路)、狄思威路(溧阳路)等多条越界筑路以及虹口公园等公共设施,形成一片中等档次的社区。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