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也能看懂的投资理财之道
求!转!发!
花了三个小时码的,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国内顶级大学博士生多年来在投资理财领域理论结合实务总结出的精华了。
-----------------

这是一个丛林。每一个人,都是在用自己的血肉和智慧,试图杀出重围! 在过去的三十来年里,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币的天量发行,我们手里的钱随时处于一种高速贬值的状态。模糊地来说,在过去的十年里,以房产为标杆,人民币的购买力大概下降到原本的1/10。也就是说,十年前40万能买一套100㎡的商品房,如果你把这40万存银行里,现在大概能买同小区10㎡。 在这种情况下,不难想象,不管你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每一个手里拿着大量银行存款但还没有达到完全财务自由的人,都是焦虑的。 通常,我们能够增加财富的方式不外乎努力工作、投资理财、偶然事件。努力工作是很多人从无到有积累第一笔财富的唯一方式,如何努力升职加薪,积累自己的资本,在这里不做讨论。偶然事件,例如家里的老房子拆迁,手里突然多出了几百万现金,也是父辈积累的资产变现,偶然事件没有可持续性。我们重点从投资理财的角度,来讲一讲普通中产阶级可以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做点什么。 投资的标的和渠道,多种多样,风险收益各不相同。决定你是否做一项投资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几项因素:1.你有多少钱;2.你是否理解所投标的背后的资产和结构设计;3.资金使用期限和投资期限的匹配;4.个人风险偏好。 如果你认真地去了解各种投资理财方式,我们日常可以接触到的大概有以下几种:1.银行理财;2.公募基金(指数型/股票型/货币基金);3.私募基金(固定收益/股票型主动投资/量化对冲/风险投资);4、信托;5.互联网金融平台。 下面我们从个人资产规模(有多少钱)的角度,配合另外几项因素,来讲一讲不同人群适合做什么样的投资。 资产1-30万: 推荐投资:银行理财、货币基金(余额宝)、指数基金定投、可信互联网金融平台 在这个阶段,努力工作比努力投资理财能够获得的收益大得多。在资产规模不大的情况下,耗费大量精力在投资理财上,分散了对工作的专注度,是得不偿失的。与此同时,这个阶段手头资产不多,且需要保障当前消费需求,对资产的灵活性要求比较高。所以,货币基金是一类风险极低、省心省力的投资方式,且存取非常灵活,年化收益率目前在3-5%。银行理财与货币基金的区别在于有一定投资期限,比如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等,流动性有所下降。指数基金定投,就是通过不停的分批次小额买入指数基金。长期来看指数基金定投都能获得超出银行理财的正收益,且并不需要投入太多个人精力,相关知识可以自行稍作学习。互联网金融平台收益较高一些,但需要自己花心思去识别平台风险,年化收益率目前在5%-10%,收益率越高的平台一般来说风险也越大,但不绝对,如果你无法确认其背后的资产和收益结构设计,建议选择大平台。投资股市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无法稳定获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是一个合适的选项。 资产30-100万: 推荐投资:银行理财、货币基金、指数基金定投、股市、互联网金融平台 有一定理财的经验后,你对于各类产品的风险、流动性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可以在银行理财、货币基金、指数基金定投当中根据个人偏好,自由进行资产比例配置,这三类资产投资并不会牵扯你的精力。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较高,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不太适合大金额配置了。与此同时,如果对股市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财务知识、估值方法,了解中国股市的知识,并分配一小部分资产尝试投资股票、股票型基金。 资产100-200万: 推荐投资:银行理财、货币基金、指数基金定投、股市、信托 私募基金和信托的门槛一般为100万元,从这个级别开始,已经可以挑选适合自己的私募基金进行配置了。固定收益型私募基金和信托,可以理解为类借贷的产品,当前一般年化固定收益在7-9%左右。股票型私募基金为浮动收益,波动较大,适合对股市有一定理解并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量化对冲型基金一般收益较主动投资型股票基金更为稳定,市场上做得好的产品通常在年化15%-25%左右。风险投资私募基金一般投资期为5-10年,时间长、不确定性极高、机构投资能力差异巨大,并不适合普通中产阶级参与。私募基金锁定期限一般为1年以上,这大幅降低了资产流动性,对这个级别的人群并不是特别合适。根据自己的消费规划,分散投资在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基金定投、股市当中。 资产200-500万: 推荐投资:私募基金、信托、股市 私募基金能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其背后的资产非常多样,有房产开发、上市股权质押、股票、债券、基金等等。在这个级别,面对的问题已经不是投资什么的问题,而是如何配置的问题,即在你的投资组合当中,不同类别的资产占到你个人可投资资产的比例。这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资金使用期限和风险收益偏好,不做过多展开。 资产500万以上: 根据个人偏好进行资产配置。换句话说,你基本可以做到爱买啥买啥了! 本篇主要从个人资产规模的角度,简单介绍了在每个级别可以进行的一些投资选择,并不是介绍当前环境下资产保值增值的最优配置。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另开一篇来讲讲当前环境下如何配置资产更为有利。当然,每个人的投资能力不同,例如,有人可以仅通过股市,就做到一年数倍的收益,所以这个话题只适合在有限范围内讨论。 其次,本文并未涉及房产的投资,从过去二十年的经验来看,加杠杆投资房地产无疑是最为高效的投资方式之一。但环境在变化,强势资产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让投资人获取超额收益,但没有一种资产可以长期跑赢通货膨胀,它也必将迎来自己的价值回归。 投资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和持续不断的学习,保持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