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170927 OneRepublic Live in Shanghai
When you're happy like a fool, let it take you over.
中学六年住校周末才回家,没有自己的电脑,手机功能也不发达。虽然09、10年就注册了微博,但那时歌迷会之类的组织还没有现在这么成熟,外网更是基本毫无了解。除了高二高三用班里电脑放过几次MV之外,就只有抓紧一切上下课路上和睡前的时间听歌。
1R上次来上海是四年前。一来高三上准备保送,月考成绩也很紧张。二来家教比较保守,从杭州到上海也觉得遥远。于是当时接连错过了1R,错过了James Blunt(他明年来!咦),好像还有别人?
总之来上海以后就慢慢学会了珍惜(bzw.花钱)。
跟所谓追星的感受不一样,沉浸在现场完全不用想别的。记忆只剩下一些碎片,但音乐真是太好了。
开场的Stop and Stare,一束光打在钢琴上特别美。
Secrets是难得的“对MV也有记忆”的歌之一,提琴声响起时全场欢呼,“All my secrets away”也是大合唱。
Good Life能让人满血复活,今年实习的下班路上背下了歌词,“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Better没复习结果听到副歌才认出来我认错...是焦虑的时候写的歌,于是最近焦虑的我开始循环。
我们一起做乐队已经有十年,距离Apologize改变我们的人生已经十年了。十年间在乐队之外我也给别人写过很多歌,可是从来没在巡演唱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有些奇怪吧。但我觉得人长大了就越来越不在乎那些有的没的,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人就好。
初高中还在用Nano/Touch听歌的时候,Beyonce的Halo一直是iTunes播放次数第一名。当时还专门列了张表,Halo词曲都是心中的第一,第三名是The Perishers的“Sway”,第二我反而忘了...(好像是Eminem的“Mockingbird”)
如果你知道这首歌,请不要大意地跟着唱吧,这也是在帮我。不知道的话说明你老了(不应该是说明太小了吗??)。但如果你七八九十岁了还来看演唱会,那说明你很棒,谢谢你的到来。我也希望我七八十岁还能去演唱会。
唱着唱着突然发现看台观众亮起了闪光灯,越来越亮、越来越密集。明明不是第一次见这种事,但一时间有种梦幻感。
然后是黄老板的Happier,虽然不是那张砖里最喜欢的,但两个很会写歌的人凑在一块儿当然是好听的作品XD
可能台下有谁喊了话,胖子回了句Love u too.
I Lived那句“I did it all”全场几乎都是喊出来的。
对All the Right Moves有许多特殊感情,注册LOFTER域名也是因为这首歌。
No Vacancy——虽然夏天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十天前结束,理论上是9.21,但这首歌想留在这个夏天,今晚最后再唱一次。
吉他solo那段Flamenco太惊艳了!
Rich Love——Oh My My之后我们精疲力尽,回家休息陪伴家人。但在OMM和下一次的专辑之间,我们还有想发行的歌,于是六七月的时候公开了这首。
补了一些访谈,提到以前的模式是不断制作歌曲,累积到一定程度发行专辑,但胖子现在觉得这样不好。有些歌比如(I Lived)发行的时候,其实已经制作好两年了。所以今年不断有新的单曲,“现在如果我周一和乐队写了首歌,下周五就可以发布出去。”
都知道会有安可,但喊的不是“安可!”而是“Counting Stars! Counting Stars!” 乐队回到台上的时候,观众已经纷纷亮起了闪光灯。现场12000人左右(?)有一半以上亮灯就很美,开始唱的时候反倒变少了。 因为大家想录视频。
如果你不知道这首歌……Just smile~~哈哈哈
喂喂,怎么会有人不知道!(刚刚看了下油管播放量是19亿???) 从清唱开始的合唱真的太乖太震撼了。如果说前面我还在克制抖腿的幅度,数星星的时候就放开拍手了,因为周围人都完全是蹦迪的状态。
217看台4排19号那位男生真的蹦得好嗨。
一直的思维定势就是“他们的歌真的超难唱”,于是大家可能都抱着某种刻意降低过的期待来听Live,其实也还好啦。忍不住录的几首歌都是最熟悉的,还担心声音被录进去,事实证明我以为我发出的猪叫其实只是哑剧而已。
全场基本都是胖子在说话,到了介绍成员的部分突然感觉有点微妙。坦白讲听的欧美乐队里叫得出所有名字的只有酷玩,其他大多数都是了解到主唱为止。关注1R的一大原因是胖子太会写歌,中学到大学喜欢的好多好多好多别人的作品(Already Gone/Bleeding Love/Battlefield/Lost Then Found/We Remain...)都多少出自他手。觉得他的创作魅力在于抓住人心的旋律和节奏,钢琴、鼓点有共通之处(但又不会腻),听过几遍就算歌词不熟悉也总能跟着唱。
开场前几分钟戴上眼镜看内场的观众,如果说西恩con在女生群中发现男饭和奶奶饭觉得神奇,那么看到非常均衡的男女比又是另一种奇妙的感受。不知道内场的外国老夫妇是不是在上海住了几年,不知道金发女生们是在旅行交流还是定居,也不知道无数中年男女是不是某家企业的老板。
回来等地铁时听到后面两个男人在讲德语就多留意了一下,上地铁后他们好像发现了我在偷听,因此笑着看着我。于是冒着随时听不懂的危险主动聊了几句。
转乘后想起应该问问他们缺不缺Intern……
*
2017/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