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不识字,无事乱翻书。
最近看了一些书,随便说说感想。
1,《万寿寺》王小波。
这是王小波比较早期的作品,一直都被我忽略未曾读过。
翻了几页后很是诧异,终于弄明白了多年前度过朱墨的《凤凰寨前搭云梯》的由来了,原来竟然是基于《万寿寺》的再次创作——
原来如此,世事难料,谁能够提前想到竟然就这么破解了曾经的谜团;这是一本有趣的小说。
从小就读各种演义故事的我对于薛家并不陌生,薛仁贵薛丁山薛刚等等都是心目中的英雄,但是万寿寺中的薛嵩却和之前的都不一样;无聊无趣甚至有一些无能-
但是又好像很能说---老少妓女们自由派以及学院派之争似乎也影射一些什么,甚至一直在今儿也在持续。
但是终究打动我们的,还是故事中未曾大书特书的爱情;薛嵩和红线的爱情,王小波黑色幽默的笔触下隐藏感人的爱情——
某大说我看问题总是很美好,比如《阿凡达》我也当成爱情片来对待。
凤凰寨前搭云梯,可以触手可得的月亮,能否找到红线和那未曾泯灭的爱情?
2,《蛙》莫言。
莫言的新书,读起来没有之前那本《生死疲劳》那般的快感。
2005年左右过年前,拿到生死疲劳,在火车上看了一宿,虽然那时就有人对莫言的神秘玄幻写法大加批判,但是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很爽——
尤其是轮回到猪的段落,甚至于可以说是很久没有读过这么痛快的文字了,或许之后几年起点崛起的梦入神机在《黑山老妖》中才有类似的描述吧。
回到《蛙》,没有读完,最后的剧本部分甚至有一些画蛇添足,想要揭示出对于现实社会的种种不满,但是又陷入了俗套——
我不喜欢莫言的这本新书,但是却要推荐这本书的很多情节——其中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种种,真实的就好像我家乡中发生的种种一样。
城市或者现在的人很难理解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野蛮粗暴以及血腥,而这,对于国家作出的特殊贡献甚至收不到一句感谢。
作为很长时间内农村基层工作唯一的重点,“计划生育”正在被许多人遗忘,这段奇异到极点的历史真的可以被遗忘吗?
发生在农村的这些没有人权的事儿真的就可以被忽略吗?
莫言,无论如何,感谢。
3,《失落的秘符》丹布朗
时隔六年,丹布朗的新书依然是那么的畅销;在国内主流文字工作者还有谁能够用六年写一本小说?
文字创作是需要体力和精力支撑的,尤其是一个庞大的成体系的故事,确实不容易轻松的被创作出来;虽然也听过很多人说丹布朗的文笔不行,确实,可能不是那么的好,但是足够优秀的体系和故事足以掩盖这些不足——
新书中,兰登没有成为超级英雄——我对于反面人物迈拉克反而印象更加深刻,尤其是水落石出的时候,他竟然是所罗门家族的独子;剧烈的反差带来的思考?
为什么会这样?究竟为什么会发生如此的变化。
于是,可以理解,真正的秘密原来就是死亡。所以的牺牲都是为了死亡的仪式。
这个秘密,不是金钱不是权势,而是死亡。
顺带着也嘲讽了一下互联网时代的各种“门”,迈拉克用来威胁美国政府的竟然也是各种剪辑出来的视频——
或许我们也应该反思,互联网传播、视频等等。
这是一本必须要被拍成大片的小说,或许电影看起来会比小说读起来有快感吧。
4,《追风筝的人》和《瓦地的小号》
这是两本备受追捧的书,尤其是媒体给他们附加了很多不一样的光环:
穆斯林 阿富汗 塔利班 美国 以色列 等等。
追风筝的人,可读性比后者要强,不知道是否因为翻译的原因。
追风筝的人,哈桑和少爷的故事初读很有鲁迅笔下润土的味道;值得关注的是通过个人的成长见证了阿富汗几十年的动荡,但是其对于“义仆”的描述却落了下乘——
这应该不是真正的友谊吧?不过最终竟然成了同父异母的兄弟,解释了前面的一些困惑,但是又造成了新的困惑。
或许真的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这种理解障碍吧。
父亲,隐隐有代表阿富汗的意思,曾经拥有稳定富足以及力量,但是最终也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古人说“家国天下”似乎在故事里得到了应验,家庭和国家,看似毫无关系,但是又紧密相连——
又可以到了《瓦地的小号》中了,文章也出现了对于战争的描述,仅仅是作为背景出现,但是依然成为了小说的卖点——
读了这些书,或许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以及试图去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吧。
5,其他略。
书是好东西啊,有时候,它简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了。有空,就多读书。
1,《万寿寺》王小波。
这是王小波比较早期的作品,一直都被我忽略未曾读过。
翻了几页后很是诧异,终于弄明白了多年前度过朱墨的《凤凰寨前搭云梯》的由来了,原来竟然是基于《万寿寺》的再次创作——
原来如此,世事难料,谁能够提前想到竟然就这么破解了曾经的谜团;这是一本有趣的小说。
从小就读各种演义故事的我对于薛家并不陌生,薛仁贵薛丁山薛刚等等都是心目中的英雄,但是万寿寺中的薛嵩却和之前的都不一样;无聊无趣甚至有一些无能-
但是又好像很能说---老少妓女们自由派以及学院派之争似乎也影射一些什么,甚至一直在今儿也在持续。
但是终究打动我们的,还是故事中未曾大书特书的爱情;薛嵩和红线的爱情,王小波黑色幽默的笔触下隐藏感人的爱情——
某大说我看问题总是很美好,比如《阿凡达》我也当成爱情片来对待。
凤凰寨前搭云梯,可以触手可得的月亮,能否找到红线和那未曾泯灭的爱情?
2,《蛙》莫言。
莫言的新书,读起来没有之前那本《生死疲劳》那般的快感。
2005年左右过年前,拿到生死疲劳,在火车上看了一宿,虽然那时就有人对莫言的神秘玄幻写法大加批判,但是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很爽——
尤其是轮回到猪的段落,甚至于可以说是很久没有读过这么痛快的文字了,或许之后几年起点崛起的梦入神机在《黑山老妖》中才有类似的描述吧。
回到《蛙》,没有读完,最后的剧本部分甚至有一些画蛇添足,想要揭示出对于现实社会的种种不满,但是又陷入了俗套——
我不喜欢莫言的这本新书,但是却要推荐这本书的很多情节——其中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种种,真实的就好像我家乡中发生的种种一样。
城市或者现在的人很难理解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野蛮粗暴以及血腥,而这,对于国家作出的特殊贡献甚至收不到一句感谢。
作为很长时间内农村基层工作唯一的重点,“计划生育”正在被许多人遗忘,这段奇异到极点的历史真的可以被遗忘吗?
发生在农村的这些没有人权的事儿真的就可以被忽略吗?
莫言,无论如何,感谢。
3,《失落的秘符》丹布朗
时隔六年,丹布朗的新书依然是那么的畅销;在国内主流文字工作者还有谁能够用六年写一本小说?
文字创作是需要体力和精力支撑的,尤其是一个庞大的成体系的故事,确实不容易轻松的被创作出来;虽然也听过很多人说丹布朗的文笔不行,确实,可能不是那么的好,但是足够优秀的体系和故事足以掩盖这些不足——
新书中,兰登没有成为超级英雄——我对于反面人物迈拉克反而印象更加深刻,尤其是水落石出的时候,他竟然是所罗门家族的独子;剧烈的反差带来的思考?
为什么会这样?究竟为什么会发生如此的变化。
于是,可以理解,真正的秘密原来就是死亡。所以的牺牲都是为了死亡的仪式。
这个秘密,不是金钱不是权势,而是死亡。
顺带着也嘲讽了一下互联网时代的各种“门”,迈拉克用来威胁美国政府的竟然也是各种剪辑出来的视频——
或许我们也应该反思,互联网传播、视频等等。
这是一本必须要被拍成大片的小说,或许电影看起来会比小说读起来有快感吧。
4,《追风筝的人》和《瓦地的小号》
这是两本备受追捧的书,尤其是媒体给他们附加了很多不一样的光环:
穆斯林 阿富汗 塔利班 美国 以色列 等等。
追风筝的人,可读性比后者要强,不知道是否因为翻译的原因。
追风筝的人,哈桑和少爷的故事初读很有鲁迅笔下润土的味道;值得关注的是通过个人的成长见证了阿富汗几十年的动荡,但是其对于“义仆”的描述却落了下乘——
这应该不是真正的友谊吧?不过最终竟然成了同父异母的兄弟,解释了前面的一些困惑,但是又造成了新的困惑。
或许真的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这种理解障碍吧。
父亲,隐隐有代表阿富汗的意思,曾经拥有稳定富足以及力量,但是最终也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古人说“家国天下”似乎在故事里得到了应验,家庭和国家,看似毫无关系,但是又紧密相连——
又可以到了《瓦地的小号》中了,文章也出现了对于战争的描述,仅仅是作为背景出现,但是依然成为了小说的卖点——
读了这些书,或许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以及试图去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吧。
5,其他略。
书是好东西啊,有时候,它简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了。有空,就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