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红楼梦》是很需要勇气的

首先,我很佩服作者居然有胆来写《红楼梦》中的人物,其次,我很佩服自己居然把这本书看完了。
《红楼梦》是我人生中自己买的第一部文学名著。刚上初一,我的语文老师就让我们一人买一本文学名著,看完之后还可以和别人换着看。我选择了《红楼梦》,整个初中的暑假我都会把《红楼梦》完整的看一遍,说来也奇怪,可能是因为年龄小,我什么都没有看出来,只是很喜欢里面的判词、诗句,只是能把故事脉络串下来。那时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特别火,我也看了几期。今年,我才是真正中了《红楼梦》的毒,我把刘心武先生有关《红楼梦》的揭秘、续书全都看了,听了白先勇先生给台大学生的讲座《红楼梦》导读,听了蒋勋先生的一个简短的青春红楼的讲座,看了才女张爱玲的《红楼梦魇》。感触很深,各有千秋,当然我最推崇刘心武先生的研究,我在内心深处相信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吧,不然怎么办,海棠无香、 鲥鱼多刺有什么可恨,《红楼梦》未完才是千古之恨!
贾母最疼的是宝玉和黛玉,也是极力为他俩的婚事保驾护航。因为根据刘心武先生的探秘,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也是书中贾母原型的丈夫。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奶妈,曹寅和康熙从小一块长大,康熙特别看中曹寅,就给他分了个江宁织造的肥缺,其实质也是为了监视江南的官员以及前朝遗老有没有谋反之事,可惜曹寅得了疟疾,康熙派人快马加鞭给他送特效药,可他命薄还是没赶上死了,本来织造就不是爵位,不能由子孙承袭的,但是康熙破例让曹寅的儿子继续担任江宁织造,可惜他也福薄,没过几年也死了,这时曹寅的妻子还在,为了让她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康熙下令让从曹家过继一个儿子给她,也就是书中贾政的原型。那么,我们知道宝玉的原型就是曹雪芹,贾母那么喜欢宝玉,心肝肉一般的疼,因为我们知道,按照民间的讲究,儿子虽然是过继的,但是孙子隔了一代之后那就是亲孙子,是自己的血脉,所以贾母疼他。
再说林黛玉,贾母唯一一个女儿的骨肉,她才是贾母最最嫡亲的血缘,初见黛玉,贾母就说了,“我的众多儿女中,最疼你母亲,可她偏离我而去,今天见到你,叫我如何不伤心?”其他书中从不曾提到过林黛玉的母亲,本书中提到了,想必黛玉的母亲也是一位绝代佳人,才会让贾母不忍心将她许给四大家族之中的纨绔子弟,而是忍痛将她嫁给扬州一位翩翩公子林如海,但是贾母没看错人,林家虽然家道不如贾家雄厚,但也绰绰有余,再者夫妻二人琴瑟相和,情意绵绵。林如海膝下无子,年过半百才有了林黛玉,由此可见夫妻感情多好,在古代无子是要被休掉的。林黛玉从小被父母教导的落落大方,贾母在她身上一定会看到其母亲的影子,她不疼黛玉谁疼黛玉,毕竟是外姓,但却是贾母最亲的人了。
贾母打心眼认定黛玉是宝玉的妻子,她说了要亲上加亲。贾母是一个很会享受,很有审美情趣的老太太,她看到大观园里结诗社、赏菊、烤肉,所有的这些青春面貌她都喜欢。但是当她看到薛宝钗居然住一个“雪洞”一般的屋子,她就不喜欢,她说年纪轻轻的住的这么素净,我们这老太婆该住到马圈里去了。像黛玉,案上有纸笔、诗书,纱窗外有鹦鹉可以逗着玩。探春的屋里也是富贵堂皇,就连惜春,屋子里也是有画画的工具,未画完的画等等,宝钗虽然是借住在贾府,但是她家也是富得流油,你一个千金小姐屋子布置的这么素净,没有一点青春活力,这是贾母最不喜欢的。她夸宝钗“从我家四个女孩算起,全不如宝丫头”,她这是夸人吗?她这是骂人呢!宝钗本来就是来京待选的,不想却落选了,贾母拿她和自家女孩比没什么,可是她把元春元妃也算进去了,说元妃都不如宝钗,宝钗她受的起吗?而且这不是打脸么,那么好比元妃都好却没被宫中选上,这是给王夫人和薛姨妈递话呢,所以她们听后都讪讪的,再不敢言语,老太太精着呢。
但是作者中高鹗的毒太深了,我承认,高鹗续书最精彩的部分就是黛玉焚稿断痴情,但是它不合理啊,贾母怎么会不管黛玉和宝玉的死活,而同意掉包计呢,一个丢玉疯疯癫癫,一个泪尽形若枯槁,“冲喜”这么俗套的情节怎么可能是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呢?续书可以,但是牛头不对马嘴的续书还是不看为好。其实曹雪芹是写完了的,只是后二十八回被“借阅者迷失”未还,而高鹗为了让自己的文章也占不小的篇幅,愣是扩充注水了四十回,其中不乏贾宝玉苦读八股文,专心科考的混账情节,完全乱了宝玉的心性。而黛玉是沉湖而死,从“玉带林中挂”、“冷月葬花魂”中就可以看出,她把腰带挂在树上,一步步走向湖中心,第二天人们看到完整的服饰,却不见尸身,黛玉还泪的使命已经完成,就升天仙遁了。一定是黛玉死了,贾母死了,宝玉才娶得宝钗。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越看越迷,我现在不光喜欢林黛玉,连一些小配角也喜欢,因为她们都是大观园中的沧海一粟,只是读完有一种无力感,会让你放下执念,反正到头来都是一场空,我们何不及时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