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京阿尼的青春群像
不知为什么,无论是在“京都厨”还是非京都粉丝圈中,《吹响!》的人气都远不如其它几部经典作品,而我认为的京吹则是不输于《冰菓》的作品,这篇评论也算是表达心目中对这部作品的敬意。
《吹响吧!上低音号》作为我最喜欢的青春校园番,也是我心目中京阿尼校园番的集大成之作;延续京都一贯的精细制作,画风和配乐都给人足够的欣赏体验,人物心理在细节上的刻画也是我很喜欢的京阿尼风格,可以说在继承了《冰菓》的成功之处后,京阿尼又在《吹响!》中尝试将叙述角度和人物刻画拓展到一个新的广度。从“凉宫系列”以主角凉宫春日对新奇的渴望和超强的行动力为中心到《中二病》里几个主角的乐观欢脱、各有可爱之处再到《冰菓》中一些对现实和人性的思考以及对千反田舅舅、入须学姐这些配角人物特点的体察,京都的校园动画总有一部分不满足于很多人认为的“废萌”“日常”,不断尝试让动画的内容更加现实,叙述更加广阔,从“凉宫”到“吹响”动画设定里的超现实部分越来越少,从表现内容集中主角一人身上到每一个登场人物都会给我们留下印象和思考,京阿尼用它的细节和人物形象与观众产生的共鸣超越所谓“日常”番给观众的印象。

《吹响!》是给我最多共鸣的番剧。吹奏部的少年少女们,从当初不以为意地定下“全国大赛”的目标,开始团结一致地为Sunfes努力,在Sunfes中表现出众,关西大赛时每个人乐谱上那些“绝对,绝对打入全国”的相互勉励,最后只在全国大赛摘得铜奖的遗憾,“人是种单纯的生物,只要知道会有回报,就会努力去做。努力之后得到回报就会更加努力。”即便不是全国大赛金奖的大欢喜结局,但吹奏部的每个人都收获了那么多共同努力的回忆,为同一个目标相互勉励的温暖,还有想要更加努力、想要吹得更好的渴望,正如十二话中久美子以为自己被淘汰时“终于明白了丽奈那时的不甘心”的心情,正如未能入选参赛队伍的“Team最中”奏出的同样乐观努力的乐声。看京吹时,时常会想到,大概青春里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为向往的目标相互勉励吧,面临困难的考验时,可以相互鼓励,重要的紧张关头,可以相互安慰,烦恼有人诉说,挫折有人关心,就像久美子对丽奈说“我想要变得像丽奈一样特别”丽奈回答“那我会更特别”,就像同为上低音号乐手,久美子对明日香学姐从读不懂到喜欢和憧憬的相互影响和难以割舍的羁绊。

《吹响!》里的青春群像是属于我们每个人青春的执着、失意和向往。也曾为第八话高坂丽奈“想要变得特别”的自白心潮澎湃,也曾因十二话久美子“不甘心”“想要吹得比谁都好”的心情深感共鸣。作为现实中普通的“大多数”的我们,或许无法成为高坂丽奈那样目空一切、独特而直率的小号,明日香学姐那样才华和能力令人难以企及的存在,但一定不止一次,我们渴望过发出像《孤高的小号》(剧中曲)中那样嘹亮而独属于自己的声音,“重点不是讨厌与否,而是参加了大赛就要拿金奖,不是吗?”“所以到头来还是只能不断地精进。我喜欢哦,我想要积极地去看待”。总有那么一个时刻,我们或许想过那样一个高远的目标,然后后来呢?大多数的我们要么觉得太过遥远而放弃了行动并很快忘记了曾经的想法或者像曾经的吹奏部只把“全国大赛”作为一个口号一样的存在而从没有人真正相信过能打入全国,自然也从没有以之为目标而努力的想法。而《吹响!》试图告诉我们,只有如同泷老师、高坂丽奈以及后来吹奏部的所有人那样始终相信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踏实努力的人才有可能达成想去的远方。《吹响!》带给每一个看番的人的共鸣或许还在于,它并不像很多被吐槽得不能再吐槽的所谓“青春励志片”一样只是无谓地堆砌“鸡汤文”和塑造毫无现实感的“英雄”,直率坚韧朝着目标努力的高坂丽奈也会有“软弱得让自己害怕”的时候,祭奠的灯火上,那段“想要变得独特”的告白最后那句“我和那些只认为自己特别的人不同,要成为真正特别的人……”对白在这句话的中断更是启发观众思考高坂所付出的艰苦练习;高能如明日香学姐,背后也有对父亲的思念和想让父亲听到自己优秀演奏的执着,也不得不面对与母亲的矛盾,即便是剧中看起来心理最成熟的形象,作者也说出了“明明只是高中生为什么要自认为看透一切的样子做出只会让自己后悔的选择”还有久美子姐姐放弃的吹奏乐,这些作为我们青春中不可避免的失意的写照,都为这部番增添了更多真实的共鸣感。

三年级学生略带遗憾地离去,升入二年级的久美子和丽奈等人继续向着来年全国金奖的目标努力练习,北宇治吹奏部的“下一曲”还在继续,而他们所传达的“高扬感”和“青春的价值”也留在每一个喜欢这部番的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