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反思
今天重新回顾了一下 我在豆瓣里写的东西,发现了自己写作的几个问题。
第一是,思路不连贯,话题跳跃。本来想以豆瓣日记作为一个锻炼写作能力的一个地方,没有给自己规定话题,总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当然,这对我自己平静下来,回归平静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现在回头看的话,的确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谈什么。
第二是,逻辑论证不严谨。我觉得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和别人聊天。不擅长和别人讲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导致自己的思路不能够完善,表达不够细致。由于没有反馈,自己觉得只要自己理解就行。所以只是在脑袋里有很混沌的想法。在学生时代就是这个样子。以为自己理解了老师所表达的内容,但是没有通过语言有一个较为细致地确认和与他人的一个反馈。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我有下一代的话,或者是我最后成为了老师的话,我会跟他们强调,写作和表达自己的重要性。让他们每学一样东西的时候,都要用essay来表达自己学到了什么。或者是在课堂上present他们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但是学会细致地思考表达自己是另外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第三点是做作的语言和贫乏的词汇。之前一直在困惑自己的语言很不自然,形容一样东西既不生动也不贴切。语言充满做作的词汇。但是今天看了张嘉佳的文章,里面说到作家从翻译腔到平实语言的转变。我之前一直觉得张嘉佳的文字非常棒,是那种不浮夸,但是却打动人心的。我之前把这种文字称之为灵性。直到今天才知道这种灵性是可以锻炼的。当然,由于人有个体性差异,我也不知道张嘉佳是不是从翻译腔到平实语言转变的速度比别人快。也许是他比别人过早意识到这个问题才导致他在这方面训练很多?这样的话很开心啊,毕竟我现在也意识到这一点啦。但和他不一样的地方是,自己的词汇积累不够。并没有读过很多书。现在连翻译腔都难以达到。所以咧,准备一个词典。每天学学新词。并且创造条件运用上去。所以学习词汇这个事情是从小时候运用到现在的啊。与自己去创造一些新的学习模式和方法,倒不如回想小时候,学校教的一些学习模式,比如说填词或者是造句。这是前人或是大家们从经验和实践得来的他们觉得最有效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心理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讲 是 伪科学。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探究的是一种经验的有效性,而不是客观事实的真相。比如说我们想知道哪一种训练写作的方式最有效。我们会举几个训练写作的方法来做实验,对比这几个方法的有效性。然而,哪一种是真正能够提高写作能力的呢?也许并不在这次实验当中。所以当我们来下一个结论的时候,要警惕这样一种经验论哦!
觉得自己今天的写作静下了心,而且写的内容还挺长,废话也少,感觉有进步呢!没有虚过这一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