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9 《我决定简单的生活》佐佐木典士
你的时间很宝贵,不要为别人而活。——乔布斯
人们希望看起来幸福,远胜于拥有幸福,这就是人们感到痛苦的原因。
极简主义者:
1、 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么的人
2、 为了最重要的人生目标,减少物品数量的人
极简主义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找到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
无占有(No Possession)主义
泛滥的信息——人们现今接收的信息也是冗余的,需要进行一些精简
习惯——理所当然——厌倦 所以要打破习惯呀
人总是把“现在”的感觉当作“未来”的感觉
曾经自己想要的东西已经全部得到了,环顾自己的周围,就会发现所有的东西都是在某个时刻非常想要的东西。没有一样东西是不想要的,或排斥的。但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拥有的状态,甚至感到厌倦。所以想要新东西来寻求别的刺激。想要更高价格的东西来寻求更大的刺激。增加东西的数量来寻求更多的刺激量。我们很快就“习惯”甚至厌倦新东西,身边的物品都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贪婪地想要别的新东西。
不管拥有多少的东西,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心态,就永远无法满足。
“功能性”才是判断物品是否必需的标准,长远的功能性,而非一时的功能性
我们想方设法地想要通过物品向某些人展现自己的价值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为了生存,人类必须选择群居。人天生就有一种“孤独”的程序,当人脱离群居生活时,就会感到孤独。孤独像一种警报系统,警示独处的人赶紧回到人群里,与其他人产生联接。
要做到:自己的价值只能由自己决定
我们必须花很多时间才能让人看到自己的工作能力、创造力、勤奋和耐心等内在的价值。但
透过物品,一切就变得轻松了。物品表达跟内心表达不一样,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到的,可以很快地展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多数人选择通过物品来显示自己的价值。
明明不能将看过的书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却仍然一味的囤积书籍,想用堆积的书本的数量来显示自己的价值。
只要“收纳用品”存在,杂物就会不知不觉地越来越多。先划分收纳空间,规定好收纳的量,物品要控制在收纳能力范围内。
不用将所有的边边角角都填的那么满,留一些空白。
舍弃永远不会到来的“有一天”,不用过分担忧需要用的时候会没有,再买就是了。
沉溺于过去事物代表自己一直活在过去,等于不断再自己身上刻洗刷不了的偏见。
要能够列举目前拥有的所有物品
所有商店都是你的“仓库”,整座城市都是你的“居家空间”
舍弃不会再次购买的东西
切断杂物的连锁效应,由一个物品带来的周边配套产品的增加,特别是电子器件
人和物品的关系,和恋爱关系一样,要保持距离才能看见本质。
买错东西最重要的就是立刻放手,当作花钱买了教训。
不要因为便宜而购买,也不要因为免费而收下
能否满足于拥有的物品,跟物品的数量没有关系,拥有某样物品,代表拥有者清楚知道自己拥有,并且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拥有很少物品也是一种个性呀
不再被媒体和广告影响,认识到自己拥有了所有的“必需品”,只要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一切,那么对于杂乱的外界信息,都可以视而不见。
极简主义者搬家只需要30分钟,可以考虑从这方面来整理自己的东西
时间上的富裕比物质上的富裕能给人更多的幸福
我享受着生活本身,拥有不会失去新鲜感,生活是一场由很多场景构成,没有结局的戏剧。
整洁的环境让人愉悦。从自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经验”比“物品”带来的喜悦感更持久而强烈,而且经验是无法对比的
舍弃满足虚荣心的物品
丢掉无畏的自我意识和自尊
决定不做什么和决定做什么一样重要
冥想、坐禅、瑜伽,注重自己的内心
只做今天该做的事情
幸和不幸都会很快让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