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红极一时,转瞬间又被千夫所指
她一袭黑衣,
酷且妩媚,
叱咤风云挺身屹立,
光艳闪;
她长发飘飘,
翘首弄姿,
如江河水温柔流过,
多优雅;
她身材婀娜,
丰艳绝伦,
劲爆江湖男女眼球,
无人敌;
她竖趾舞蹈,
手臂轻扬,
无数次的皮埃鲁特旋转,
让互联网一众惊艳不止。
她自出道以来,就遭到饥渴的粉丝疯狂地追捧,一夜之间红遍世界互联网。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懵懂无知的她被粉丝毫无根据地赋予了超强的特异功能。
然而,就在短短四年后,还没有完全适应一夜爆红的她又在一夜之间遭到粉丝一边倒地遗弃,被粉丝踹翻在地又踏上一脚,被毫不留情地扣上了伪科学的帽子。
这一切荒唐可笑!无知、心狠、可怜、可笑的粉丝捧杀了心怀美好的她。
殊不知,她的确身怀绝技!
她是谁?两幅图看懂她的前世今生
(1)

她是“旋转舞者”!
2003年,“旋转舞者”由日本的Nobuyuki Kayahara 创作并在其网站上刊出(http:// www. procero. jp/ labo/ labo13;http:// www. procero. jp/ labo/ silhouette. swf)。网友在世界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并抛出惊人言论:看一眼她就可以测量出你左脑和右脑的功能,就能够测量出你的智商。
2007年10月11日,耶鲁大学的医学博士 Steven Novella 在他的博客Neurologica Blog 推出博文 Left Brain – Right brain and the Spinning Girl (http:// theness. com/ neurologicablog/ index. php/ left- brain- right- brain- and- the- spinning- girl/),质疑了“旋转舞者”的功能。转载者立即跟风抢进,在世界各大网站抛出新的观点:“旋转舞者”是心理学骗术、心理学测试骗局、伪科学的代表。
2013年10月27日、28日,中国《南方日报》及其网站刊文《视觉错觉蒙蔽了眼》《"旋转舞女"真不能测智商》指出“旋转舞者”不能测量智商。“旋转舞者”事件看似尘埃落定,批判“旋转舞者”的声音一直延续至今。
然而,这是一场信口开河的闹剧而已。闹剧的参与者并没有注意到,早在“旋转舞者”诞生的第五年,关于“旋转舞者”的科学研究已经开始。
2008年,一个网上的科学调查(http:// scienceblogs. com/ cognitivedaily/ 2008/ 10/ casual_ fridays_ tk421_ why_ cant. php)报告说,在接受调查的1600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报告“旋转舞者”顺时针(俯视位)旋转,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报告“旋转舞者”逆时针(俯视位)旋转。2010年,加拿大皇后大学心理系 Troje 和 McAdam 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这一调查的结果。
随后,一大批心理学家针对“旋转舞者”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旋转舞者”具有强大的心理测量功能。
(2)

“旋转舞者”是一种动态的双稳错觉(bistable illusion)图形。
所谓双稳错觉,就是一个图形有两种稳定的状态,人们能够知觉到这两种状态,并能够知觉到两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
图2列出了多种双稳错觉图形,这些双稳错觉图形与“旋转舞者”一样具有非常强的心理测量功能。
然而,由于“旋转舞者”的动态性,使她成为最具潜力的双稳错觉图形。
是谁制造了这场闹剧?
是谁在“旋转舞者”大起大落的命运中扮演着一手遮天的角色呢?
表面看起来,大众缺乏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知识普及的冷漠是“旋转舞者”闹剧发生的主要原因。
对于远离心理学的人们,无论是最初支持“旋转舞者”的粉丝,还是后来棒杀“旋转舞者”的粉丝,无论是耶鲁的Steven Novella,还是《南方日报》的记者,在这场闹剧中都表现出心理学知识的缺乏。在他们的品头论足中,很难看到对心理学常识的正确描述。
而对于埋头科研的心理学家来说,“旋转舞者”事件暴露出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心态。面对互联网关于“旋转舞者”一波又一波、如火如荼的讨论,他们安然于象牙塔上,大有“嗤之以鼻、与我何干、一览众山小”的做派。
我国心理学界的发展历程也印证了这一矛盾的存在。2006年,也就是“旋转舞者”事件发生戏剧性反转的前一年,南京师范大学学者汪凤炎在《当前心理学发展中值得反思的四个问题》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学术研究与科普工作的脱节是当前中国心理学界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之一,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考证工作流于形式、“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鱼目混珠失去声誉,是学术研究与科普工作脱节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实,10年后的今天,这种状况又改变了多少?

当我们透过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行为去窥探心灵,的确会看到畸形的科学精神和歪曲的科学态度。而病态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说明了整个社会科学素养的水平,折射出科学教育的滞后、软弱、缺乏。
虽然,从发达的西方世界到发展中的东方世界,科学教育的梦想一代代传承,但现实从过去到现在却一直是残酷的。
2001年中国科学院将科学教育界定为: “科学教育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整体的体系,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从而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而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的第8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达到3.27%;2015年第9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6.20%。 科学教育的滞后,导致科学素养低下。哪怕是极轻微的挑动,都会导致狂热的盲从与偏信。“旋转舞者”的大起大落、转基因食品的恐慌、对“养生大师”的追捧、“抢盐抗辐射”、“ 豆你玩”、“ 蒜你狠”的频繁出现,无一不折射出这一现状的严峻。
年初,首个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国家基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制定。中国科协开始推进一系列科学与科技教育工程。然而,传统的科学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的获得和传播,对于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培养重视不够。要知道,科学精神和态度是科学素养的首要因素,是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获取和传播科学知识的保障。
近到被世界教育界奉为经典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远到三次科学革命,都彰显出对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崇仰和追求,使我们心中萌发出对科学精神和态度的理解;追寻到更遥远的中世纪,那些为了科学和真理饱受折磨甚至献出生命的人:伽利略、布鲁诺、达斯科里,他们的经历让我们热血沸腾,让我们的心灵中充满了继承科学精神和态度的豪言壮语;面对自然、面对上帝、面对人类意识的长河,这些伟大的绝对精神更是让渺小的我们毫不退缩的澎湃着让“鲜艳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飘扬在前胸”的理想。

真实的她内涵丰富、能力超强
让我们重新回到在整个事件中无辜受殃的“旋转舞者”这里,欣赏一下她究竟带来了什么令人心动的神奇。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旋转舞者”能测量什么?

研究成果一:相同时间内,知觉到“旋转舞者”两种旋转方向相互转换次数越多的人,瑞文推理测验的成绩越高。
众所周知,瑞文推理测验测量的是非文字智力。研究成果一说明,一个人的智商越高,在相同时间内知觉到“旋转舞者”旋转方向的转换次数越多。另外,有研究发现,将“旋转舞者”知觉为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与一个人的智商无关。因此,知觉“旋转舞者”旋转方向转换的能力可以预测一个人的智力。
研究成果二:右脑额顶皮层和顶枕皮层负责知觉“旋转舞者”旋转方向的转换,左脑并不参与知觉“旋转舞者”旋转方向的转换。
研究成果二说明,在相同时间内,知觉到“旋转舞者”旋转方向的转换次数越多,右脑额顶、顶枕皮层越发达。
关于意念运动的研究发现,人们知觉运动的能力与实际的运动能力正相关。通俗一点说,你只有能知觉到、想象到某个动作,你才能做出某个动作;你在心里转换动作的能力越强,你的实际动作能力也越强。还有研究发现,当进行旋转运动时,虽然人们更多地选择顺时针(俯视位)旋转,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难度没有差异,而两种旋转的难度都小于从一种旋转动作转换到另一种旋转动作的难度。综合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推知,如果一个人知觉“旋转舞者”两种旋转方向相互转换的能力越强,那么这个人在运动时,从一种旋转动作向另一种旋转动作转换的能力也就越强。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旋转舞者”的一些旋转特点。
研究成果三:盯着足部看比盯着头部看更容易观察到“旋转舞者”旋转方向的转换。
有研究发现研究成果三具有性别差异。当不考虑性别因素时发现:注视“旋转舞者”足部比注视“旋转舞者”头部更容易观察到“旋转舞者”旋转方向的转换。当考虑性别因素时发现:当同时注视“旋转舞者”足部时,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知觉到“旋转舞者”旋转方向的转换。这一发现说明,男性的右脑对“旋转舞者”的足部比对“旋转舞者”的头部更敏感。
结合研究成果一,可以得出一个看似很搞笑的推论:注视“旋转舞者”的足部可以让男性更聪明吗?
以上研究结果是否与进化心理有关呢?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有研究者已经开始“旋转男舞者”的研究工作。让我们拭目以待。
研究成果四:在快速旋转的情况下比在慢速旋转的情况下更容易看出“旋转舞者”旋转方向的转换。
根据常识,慢速运动的物体比快速运动的物体更容易观察,观察者也更容易记住物体的细节。然而,有研究发现,当“旋转舞者”的旋转角速度超过一定频率时,不仅在快速旋转的情况下比在慢速旋转的情况下更容易看出“旋转舞者”旋转方向的转换,而且也更容易观察到在“旋转舞者”身上标记的颜色符号。这一与我们日常经验相悖的发现,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右脑对快速运动和慢速运动这两种双稳图像的知觉,由两种不同的神经环路控制和调节。
同样,将研究结果一与研究结果四结合在一起,我们好像可以推论出“急中生智”这个成语哟。

最后,我们要学会分别使用左脑和右脑对“旋转舞者”进行观察。
请把手机横放,左眼正对下图A中的眼睛,然后闭上左眼,使用右眼观察下图A中左侧的“旋转舞者”。采用这种方法观察“旋转舞者”,“旋转舞者”的图像全部投射到右脑。
还要横放手机,右眼正对下图B中的眼睛,然后闭上右眼,使用左眼观察下图B中右侧的“旋转舞者”。采用这种方法观察“旋转舞者”,“旋转舞者”的图像全部投射到左脑。

科普课后题
1、使用上述两种方法观察“旋转舞者”,“旋转舞者”的图像为什么会分别投射到右脑和左脑?
2、上述两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更容易知觉到“旋转舞者”旋转方向的转换?
3、上述两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更容易知觉到“旋转舞者”顺时针(俯视位)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