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命41:能获李煜赞美?足矣!
人人知道欧阳修,但未必知道他曾祖父姓黄名仁颖,而且是后唐王朝927年的状元郎。但这个关于欧阳修家世的说法颇可疑,先按下不表。 当时福建晋江(今泉州地区,并非晋江市)文风极盛,士子多多。黄仁颖在其中并不特别突出。据说有一年当地文庙的神奇皂荚树结了1.5个皂荚,意思是本地将诞生“一个半”进士,弄得大家很费解。科考结果出来后发现:当地学子陈逖中状元,而黄仁颖在头一场考试胜出,后一场却落第了……这就是神树用1.5个皂荚预言的内涵——“半个”是指黄仁颖。 但九年后,黄仁颖还是中了状元。时为二十七岁。历史上很多状元都是这一刻走到自己人生的巅峰,之后基本没有更高的发展建树。但黄仁颖算状元中比较有能耐的一个。因为后唐王朝人才匮乏,连当时的宰相级人物——枢密使安重——都识字不多。后唐明宗李嗣源也是一介武夫。所以就将状元郎请进宫,担任端明殿学士,后来又担任内阁中书舍人等职,主要是帮助皇帝通读和处理奏章。按现在看,就是皇帝的专职秘书。 在首都工作十年,黄仁颖渐渐失望了。那个乱世坏人、小人当道,一切都没个准。后唐王朝很快走向灭亡,原因是石敬瑭联合契丹国军力,推翻了它,然后自任后晋皇帝——契丹国的“儿皇帝”。他不能忍受石敬瑭,整个政治环境已完全不适合他生存,就辞职跑回老家隐居了。 好在晋江那一带挺富庶,一个当年的状元郎回去也颇受当地人尊重,生活没问题,回归文人学士的单纯状态,应符合黄仁颖的心灵追求。他的文章连后来南唐后主李煜都很赞叹,特赐谥号为“文杰”——这个荣耀比状元灿烂多了。 再说黄仁颖与欧阳修的血缘关系——根据现代人考证,这或许是晋江人的错。他们发现黄仁颖的长子名为欧阳偃,正是欧阳修祖父的名字。但江西永丰也有个欧阳偃,这才是欧阳修真正的祖父。两人只是名字相同罢了。而且江西的欧阳偃比晋江的欧阳偃晚生约一百年,不可能是黄仁颖的儿子,甚至晋江的欧阳偃也不是黄仁颖儿子。从姓黄到姓欧阳的距离,跨越实在太大了,关键是没有过得去的理由。 好在江西、福建两地没有为欧阳修的曾祖父问题展开争论,否则,面子上真不好看。黄仁颖本人也不想有什么意外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