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徒步之旅
查看话题 >登四人同小记
登四人同小记 听说在四人同山顶可以看到让人无限遐想的星空和叹为观止的云海,我一拍脑袋就定了行程。 四人同,这个怪怪的山名,位于雅安县冷碛qi镇,这里距离成都还是挺远的,坐大巴车单程需要6个小时,一路沿着318国道,翻山越岭,穿过隧道,沿途有青山绿水的风景,也有让人惊心动魄的山路。 下午两点半从成都金科北路出发,晚上十点多才到镇上。 到镇上已经是晚上十点多,庆幸的是还有很多餐馆营业着,找了一家面馆,吃了份炸酱面,味道好极了。晚上在老乡家住宿,卧室在二楼,第二天早上起来打开窗,意外的发现原来窗外就是大山与河流。纯天然的观景房,真是有幸入住。 早上吃完早饭,八点就开始爬山。当然还是得先做当地的摆渡车,拉到一个叫长海子的地方,作为登山起点。如果你以为就是坐个摆渡车那么简单就太天真了,一辆辆五菱宏光就是我们的摆渡车,要坐八个人,塞满后就开始翻山越岭,山路一侧是山沟,有时甚至是悬崖,山路也是九曲十八弯,多亏了司机对路况熟悉并且车技一流,一个小时后,我们才有惊无险的顺利到达登山起点。这一路过来还真玩的心跳,每当司机加油时,车内音乐也很配合的切换成街头带感的神曲,我们乘客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只见司机时儿打方向盘,时而踩油门,时而切换档位,犹如在演奏钢琴曲,娴熟的动作让我们感动。 九点多到达登山起点,山里下着小雨,但大家登山的热情似乎越发高涨,迫不及待的出发。背着背包,手持登山杖,开始了漫长的徒步。一开始就是泥泞不堪的山路,因为下雨的缘故,坡路还是很滑的,没有登山杖,还真是不好控制自己。爬完狭窄的坡路后,又开始穿越草甸,树林,然后忽然发现一处开阔的山头,视野很好,可看到近处的马匹,远处的云雾。美丽的风景总是得经历一段艰难的跋涉,这样才更觉得风景这里独美。可见,美,有时就是主观的。 刚开始徒步爬山还是边走边看,遇见山上下来的路人,说是今天可能会看到云海或者星空,因为太阳似乎出来了,这随口一说的消息真像是一针兴奋剂。可是,翻了一座山后,情况就变的不是那么乐观了。没错,开始下起了蒙蒙细雨,昨天这里也是下雨的,山路都是泥水,牲畜的粪便也是遍地开花,突然我想起了昨晚一件事。昨晚考虑到山上可能下雨,就买雨衣。在一家商店买了件,走前店主诡异的对我们呵呵一笑说,小伙子,祝你们明天玩的愉快。此时此刻,突然意识到那微笑包含了太多信息。 随后的四五个小时山路基本就是泥泞不堪,猿粪不断,还好山路多碎石,不会一脚下去全是泥水,但也有意外。我就一不留神,泥水渗进鞋子,顿时心灰意冷。所以啊,有徒步经验的会穿上防水的登山鞋,而我真是太没经验了,穿了一双有网格带透气的运动鞋。没辙,一路只好默默忍受着。 这一路上去大多数时候是枯燥无聊的,并且还是累死人的。因为都是负重前行,这一路真的最感谢手中登山杖,寒风凛冽中的依靠。此外,也会偶尔看到别样的风景,石缝中流出的泉水,敲打在岩石上,发出清脆的声音。有时停下来,听耳鬓的风声,听远处的鸟鸣,感受大山的呼吸。原来,一切可以是那么宁静,远离城市的喧嚣,静心感受这山间的自然,真的有种羽化而登仙的感觉,飘飘乎~有时遇到从山上下来的,互相鼓励,互相告知路况,也会偶尔心头暖暖,或是看到希望。就是这些支撑着自己爬到山顶。总共花了七个小时左右时间,到了山顶。 然而,即使到了山顶并没有很兴奋,还是因为天气的原因,山顶也是下着雨,而且气温更低,可见度更有限,除了阴冷的雾气,什么也看不到。我们到山顶时基本就是一群落汤鸡,包括内心。饥寒交迫的我们被安排在一个只有十来个床位却要入住二十人的帐篷里,地面是湿答答的,床铺也是冰冷的,内心自然是快崩溃的。不过,幸好大家有说有笑,暂时丢掉眼前的烦恼。环境的确是艰苦的,不过还是庆幸这里有取暖的锅炉,围着锅炉站了一圈,取暖,烤烤湿透的鞋子,外套。遗憾的是没有报团餐,看着他们围着一张桌子填饱肚子的情景,差点流口水了。 有时,人总是突然会面对新的环境,而且比想象中糟糕,刚开始抱怨,这个是可以接受或者理解的。但是呢,我觉得在抱怨完以后还是得想想办法怎么去适应这个环境,融入这个环境。如果你有实力,那么去改变这个环境。总之,不能与眼前的环境格格不入,那委屈的还是自己,融入新的环境后,一切并不是那么不如意,反而觉得心情舒畅,这大概就叫适应。 烤完后就回到二十人帐篷,幸好这被子又厚又多,丝毫不觉得冰冷,驴友们天马行空般的聊天也是让人忘却疲劳。天黑后,人儿渐渐的也入睡了,一天的疲劳就被这漫长的夜晚稀释掉。 第二天早起,天依然是细雨蒙蒙,自然看不到壮观的云海,浩瀚的星空,迷人的日出。这些也许是爬山的目的,但是爬到山顶后,并不觉得遗憾,沿途的经历或许才是值得体会。而来时的目的就只是一些看不到的自然景观而已。有句话很对,做事不要太具有目的性,把过程做好就行了。就像华为所执行的流程化管理一样,每一个环节做好了,结果自然是值得肯定的。似乎说远了,但徒步的经历确实值得回味,而那些美景就真的只是回忆。 比起上山,下山似乎轻松许多,来时内心一路是山崩地裂的,走时确实轻松不少,步伐轻快,心儿也是愉快的。大约走了五个小时,就下来了,当下来那一刻,找了块岩石就坐下,瞬间觉得疲惫不堪,真想好好休息。 可是,别忘了,还要坐摆渡车,在来一次胆魄心灵的盘山路才能到镇上。这这就像有些电影一样,眼看着结局就到了,观众的心情平稳了。突然就有来一段小高潮,让平复的心情二次起跳,这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结局。 经历过四人同徒步之后,才觉得李白那首蜀道难真的是把爬山描述的淋漓尽致。嗟嘘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放图时间到了,算不算彩蛋呢。火车上敲得,算是初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