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咖啡馆
2017年10月7日,连午睡也变得困难。睡眠过半,脊柱似乎折损了一半。减免午休,该折损的倒会是脑袋了。
不敢贪眠,爬起来上东城图书馆借了石黑一雄的书,几本竟然全在。D说要找一家咖啡店,请我喝咖啡,自然舍不得拒绝。我们商量好,要一家家探访住地左近的深巷小馆。有了这样的打算,批给咖啡的家庭基金,就不愿“浪费”给去过的咖啡馆了。天很冷,我们锁定了一家Silence Cafe,因为城市改造,原来藏身北新桥头条的店面,也搬到了更加寂寞的前永康胡同里,骑着小牛电动车,七拐八绕,冻出两鼻管清涕,才终于摸寻进去。
听说咖啡馆是一对聋哑夫妇开的,有了心理准备,所以见到穿天蓝色衬衣的妻子,扑扇一对大眼笑而不语,也就不奇怪了。在楼梯拐角遇到丈夫,也是一件宽大的天蓝色衬衣,干净清秀的打扮,见到来客,脚跟原地一顿,留下一个无可挑剔的微笑,才又擦身而去,连脚步也不大有声息。感觉像是忽然置身于国外,很快适应起这种避开交谈的沉默来。
座位在楼下,透过一面落地玻璃,能看到连成一体的“那所”民宿,白墙,黑胡桃窗棂,虚位以待的冷清。
店里打帮的女孩儿很漂亮,随性,白T外裹一件宽大的男友版格子衬衫,脑后松松地拖着一串长马尾。眼睛是那种自带光芒,让人看一眼还会再看一眼的迷丽。她给我们点咖啡,预想中要比比划划的工夫,根本没用上。她在柜台中间,夫妻两个自然地分站两边,妻子在里头,眼神怯生生的,流露出比微笑更容易让人拘谨的慌张。小孩子的慌张。我和D都是腼腆的人,看到这样的表情,只好耸脖收肩,还上十二分的尊敬。
我小心翼翼地看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在一二秒之间,我看不见了她了,似乎是衬衫灰蓝的色调把她做了隐形。丈夫和女孩儿的眼神撞在一起,女孩儿笑得灿烂明丽,却没发出一点声音。心里不禁感慨,果然是年轻人开的活泼的咖啡馆。
小黑板上写着“止语”的邀请,我们自然也不敢高声语,D接过店老板送来的咖啡,我接过女孩儿送来的红丝绒蛋糕;然后摊开各自的石黑一雄,一页页翻读起来。
店老板和女孩儿走进厨房,刻意关上的磨砂推拉门,擦出刺啦的摩擦声。碗碟擦碰出脆响,水流持续地击打着铁皮水槽,闷不隆咚的声音,好像根本没人在那里。我半天看不进一行字去,倒是想起前天路过朋友家的窗口,窗子正对厨房,他们一对小夫妻在里头并肩煮饭,响起的只有咕咚咕咚的水泡声,白水蒸腾起的烟汽袅袅娜娜,琴瑟和美。
过了很久,一位帮工的大嫂踩着木质楼梯,咚咚咚地走下来,粗声大气地招呼他们吃晚饭。推拉门打开,露出女孩儿慵懒的脸,“你们先吃,我们把蛋糕做完。”门又啪得合上,发出刺啦的声音。聋哑妻子刚好拐过楼梯,露出半面脸来。规规矩矩的齐耳短发,屁股圆鼓鼓地绷在紧身牛仔裤里,一点也不性感。半路折回的大嫂扬一个上楼的手势。她点点头,还是一副生怯的小孩模样,折回楼梯的拐角,朝厨房里又看了一眼。除了并肩站着的模糊人影,并没有一点人声。
我开始安心读书。
石黑一雄像是常见的日本作家,文字清淡、细腻,非得剃尽心头的躁气,才能沉进字里行间去。
打蛋器在面盆里搅动,发出沉闷的碰击;间或传来烤箱滴答滴答地计时声,声如水滴。
厨房的磨砂门忽然拉开了,女孩儿扎在腰际的格子衬衣先退出来,紧接着是她弯成虾米的纤瘦的身体。她是笑着倒走出来的,整张脸像是拿火把照亮了一样明艳,喉咙里终于发出咯咯的笑。门缝里,丈夫站得笔挺,眼睛笑成了弯弯细细的弧线。女孩儿几步跳进对面的清洗室。拧开的水柱哗哗激溅
石黑一雄在一次采访中说,绝大多数人在漫长的一生中都不可能有广阔的洞见。但想想看,大多数人本来就呆在一个很小的半径里,不管是小说还是现实,围绕着我们起居日常的,似乎也无非是三五之人而已。我和D特意从家里跑出来,花十倍于家里斟茶的价格,也无非是借别人的客厅坐上一坐。在这三个人的咖啡馆,不靠聊天,能找到一直笑下去的乐趣,也是一种珍贵的洞见吧。
妻子踩着楼梯,走下来了,矮而胖的她,拉开通顶推拉门,走到背向洗碗的丈夫跟前。门遮住她的屁股,只露出两件清爽的灰蓝色衬衫,我挖一勺红丝绒蛋糕塞嘴里,没有惊艳的滋味,却觉得恬淡、平安,似乎有沉默的笑味化在其间。
很快,丈夫出来了,走进对面的清洗室,顺手带上了米白色的木头门。
换聋哑妻子,背对着顾客,继续做她神秘的餐厨工作。
不一会儿,她也走了。上楼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小孩子式的委屈脸。
天已经半黑,再没有客人来。这样偏僻的胡同,就算呆在吧台等到夜深,也不会有惊喜吧。
倒是非常适合读石黑一雄这样的淡远派。书里没有村上春树式的玄学掉书袋,也没有川端康成透骨的物哀之伤,更没有大江健三郎挑剔历史的硬朗,只有洒一滴墨汁在清水里一般晕开的日常。耐心害怕这样的平淡,热恋大概也会怕吧。所以石黑一雄注定没有那么多的读者。我开始在脑海里设想这样一种生活,和D花一天又一天的时间,做蛋糕、煮咖啡、洗碗碟,如果每个动作都可能换来虾米一样弯腰大笑的快乐,我愿不愿拿花钱喝咖啡的生活来换。如果还有第三个人来分享这种快乐呢?
几次抬头,我却恍然跳进了一个立体的咖啡馆小说里,三个店家进进出出,烘焙蛋糕、洗洗刷刷,和烤箱,和仅有两个的客人消磨滴滴答答的傍晚时光。店铺打烊的时候,沉默真的降临,每个人都在梦里止语,情节还会怎样继续下去。
天完全黑下来了,大概是因为真的没有来客缘故,楼上时不时传来热烈的笑声,那种从喉咙里发出的咯咯的笑。这真是我见过的顶沉默又顶欢乐的咖啡馆。我们上楼要走的时候,发现吧台卡座竟然坐了一整排客人,对面还是三个店家,女孩儿站在夫妻中间,每个人都大笑着挥手同我们告别。妻子太拘谨了,最后一面,我还是没看清她的脸。
不敢贪眠,爬起来上东城图书馆借了石黑一雄的书,几本竟然全在。D说要找一家咖啡店,请我喝咖啡,自然舍不得拒绝。我们商量好,要一家家探访住地左近的深巷小馆。有了这样的打算,批给咖啡的家庭基金,就不愿“浪费”给去过的咖啡馆了。天很冷,我们锁定了一家Silence Cafe,因为城市改造,原来藏身北新桥头条的店面,也搬到了更加寂寞的前永康胡同里,骑着小牛电动车,七拐八绕,冻出两鼻管清涕,才终于摸寻进去。
听说咖啡馆是一对聋哑夫妇开的,有了心理准备,所以见到穿天蓝色衬衣的妻子,扑扇一对大眼笑而不语,也就不奇怪了。在楼梯拐角遇到丈夫,也是一件宽大的天蓝色衬衣,干净清秀的打扮,见到来客,脚跟原地一顿,留下一个无可挑剔的微笑,才又擦身而去,连脚步也不大有声息。感觉像是忽然置身于国外,很快适应起这种避开交谈的沉默来。
座位在楼下,透过一面落地玻璃,能看到连成一体的“那所”民宿,白墙,黑胡桃窗棂,虚位以待的冷清。
店里打帮的女孩儿很漂亮,随性,白T外裹一件宽大的男友版格子衬衫,脑后松松地拖着一串长马尾。眼睛是那种自带光芒,让人看一眼还会再看一眼的迷丽。她给我们点咖啡,预想中要比比划划的工夫,根本没用上。她在柜台中间,夫妻两个自然地分站两边,妻子在里头,眼神怯生生的,流露出比微笑更容易让人拘谨的慌张。小孩子的慌张。我和D都是腼腆的人,看到这样的表情,只好耸脖收肩,还上十二分的尊敬。
我小心翼翼地看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在一二秒之间,我看不见了她了,似乎是衬衫灰蓝的色调把她做了隐形。丈夫和女孩儿的眼神撞在一起,女孩儿笑得灿烂明丽,却没发出一点声音。心里不禁感慨,果然是年轻人开的活泼的咖啡馆。
小黑板上写着“止语”的邀请,我们自然也不敢高声语,D接过店老板送来的咖啡,我接过女孩儿送来的红丝绒蛋糕;然后摊开各自的石黑一雄,一页页翻读起来。
店老板和女孩儿走进厨房,刻意关上的磨砂推拉门,擦出刺啦的摩擦声。碗碟擦碰出脆响,水流持续地击打着铁皮水槽,闷不隆咚的声音,好像根本没人在那里。我半天看不进一行字去,倒是想起前天路过朋友家的窗口,窗子正对厨房,他们一对小夫妻在里头并肩煮饭,响起的只有咕咚咕咚的水泡声,白水蒸腾起的烟汽袅袅娜娜,琴瑟和美。
过了很久,一位帮工的大嫂踩着木质楼梯,咚咚咚地走下来,粗声大气地招呼他们吃晚饭。推拉门打开,露出女孩儿慵懒的脸,“你们先吃,我们把蛋糕做完。”门又啪得合上,发出刺啦的声音。聋哑妻子刚好拐过楼梯,露出半面脸来。规规矩矩的齐耳短发,屁股圆鼓鼓地绷在紧身牛仔裤里,一点也不性感。半路折回的大嫂扬一个上楼的手势。她点点头,还是一副生怯的小孩模样,折回楼梯的拐角,朝厨房里又看了一眼。除了并肩站着的模糊人影,并没有一点人声。
我开始安心读书。
石黑一雄像是常见的日本作家,文字清淡、细腻,非得剃尽心头的躁气,才能沉进字里行间去。
打蛋器在面盆里搅动,发出沉闷的碰击;间或传来烤箱滴答滴答地计时声,声如水滴。
厨房的磨砂门忽然拉开了,女孩儿扎在腰际的格子衬衣先退出来,紧接着是她弯成虾米的纤瘦的身体。她是笑着倒走出来的,整张脸像是拿火把照亮了一样明艳,喉咙里终于发出咯咯的笑。门缝里,丈夫站得笔挺,眼睛笑成了弯弯细细的弧线。女孩儿几步跳进对面的清洗室。拧开的水柱哗哗激溅
石黑一雄在一次采访中说,绝大多数人在漫长的一生中都不可能有广阔的洞见。但想想看,大多数人本来就呆在一个很小的半径里,不管是小说还是现实,围绕着我们起居日常的,似乎也无非是三五之人而已。我和D特意从家里跑出来,花十倍于家里斟茶的价格,也无非是借别人的客厅坐上一坐。在这三个人的咖啡馆,不靠聊天,能找到一直笑下去的乐趣,也是一种珍贵的洞见吧。
妻子踩着楼梯,走下来了,矮而胖的她,拉开通顶推拉门,走到背向洗碗的丈夫跟前。门遮住她的屁股,只露出两件清爽的灰蓝色衬衫,我挖一勺红丝绒蛋糕塞嘴里,没有惊艳的滋味,却觉得恬淡、平安,似乎有沉默的笑味化在其间。
很快,丈夫出来了,走进对面的清洗室,顺手带上了米白色的木头门。
换聋哑妻子,背对着顾客,继续做她神秘的餐厨工作。
不一会儿,她也走了。上楼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小孩子式的委屈脸。
天已经半黑,再没有客人来。这样偏僻的胡同,就算呆在吧台等到夜深,也不会有惊喜吧。
倒是非常适合读石黑一雄这样的淡远派。书里没有村上春树式的玄学掉书袋,也没有川端康成透骨的物哀之伤,更没有大江健三郎挑剔历史的硬朗,只有洒一滴墨汁在清水里一般晕开的日常。耐心害怕这样的平淡,热恋大概也会怕吧。所以石黑一雄注定没有那么多的读者。我开始在脑海里设想这样一种生活,和D花一天又一天的时间,做蛋糕、煮咖啡、洗碗碟,如果每个动作都可能换来虾米一样弯腰大笑的快乐,我愿不愿拿花钱喝咖啡的生活来换。如果还有第三个人来分享这种快乐呢?
几次抬头,我却恍然跳进了一个立体的咖啡馆小说里,三个店家进进出出,烘焙蛋糕、洗洗刷刷,和烤箱,和仅有两个的客人消磨滴滴答答的傍晚时光。店铺打烊的时候,沉默真的降临,每个人都在梦里止语,情节还会怎样继续下去。
天完全黑下来了,大概是因为真的没有来客缘故,楼上时不时传来热烈的笑声,那种从喉咙里发出的咯咯的笑。这真是我见过的顶沉默又顶欢乐的咖啡馆。我们上楼要走的时候,发现吧台卡座竟然坐了一整排客人,对面还是三个店家,女孩儿站在夫妻中间,每个人都大笑着挥手同我们告别。妻子太拘谨了,最后一面,我还是没看清她的脸。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