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食记
查看话题 >炖一锅秋天
秋天是突然来的。
一夜之间,桂花就缀满了空气。
早晚也瞬间凉了下来,温度像凉白开一样,不冷不热但有了瑟意。
我喜欢春秋胜过冬夏。
我原来以为,是因为我喜欢短促而丰富的时节变换。
后来我发现,我大概纯粹是因为秋天的食物比较多而已。
毕竟秋收冬藏,是个收获的季节。
一、莲藕
夏天赏荷,秋天吃藕。
当初来杭州,初时觉得杭州的食物不过尔尔。
后来发现有道桂花糖藕,简直江南一绝。
糯米泡发,拿筷子塞满足节莲藕。
九孔藕最佳,七孔亦可。
牙签封口后放红糖加水高压煮。
切片撒桂花。
甜、糯、鲜、香。
凉菜中的战斗机!
其实如果嫌麻烦,(恩,我就很嫌麻烦。)
杭州知名餐馆知味观有道甜品叫桂花藕粥。
红糖、莲藕、大米一块炖煮成粥,出锅前撒点桂花。
当然莲藕炖汤也很不错。
几段排骨过水,再扔藕块,切个生姜,一大锅汤炖个个把小时。
就个酸罗卜配白米饭,能吃出深夜食堂的满足感。
之前我去南昌喝瓦罐汤,他们说这汤不叫炖,叫煨。
密封的瓦坛里,食物在文火里慢慢软化,有种细水长流的味道。
藕生来就可食,自是香脆。
而藕断丝连,又在硬气的脾气里带点妥协。
传说哪吒割肉剔骨,他师傅太乙真人还至藕身。
国人食藕煮也好,炖也罢,总是把藕往软里折腾。
可见至刚难存。
说起来,哪吒每次踩风火轮的时候,不知道是否会想吃烤藕片呐?
二、桂花
桂花糖这种东西,像杨梅酒一样有代表性。
只要打开,就能闻见一整个秋天。
我只在临海的老街见人贩卖过,据说时间越长价格越高。
羊婷婷说,做个桂花糖要采橘黄色的桂花,去掉杂质和花柄。浇开水闷5分钟,再沥干水份晾凉。
一斤花两斤半糖的比例搅拌均匀。
装罐撒白糖封口。
我见过别的城市的做法是一层白糖一层桂花得叠。
上层也用白糖压实,撒略微白酒和蜂蜜。
放冰箱冷藏。
然后想着存着一罐桂花糖,就好像存了一段时光。
桂花这东西,一旦绽开就是浩浩荡荡得。
杭城十景之一的满陇桂雨,站在桂花林里身上就被淋了一场桂花雨。
它的香气甘美而馥郁,多家香水品牌都有以桂花为主调的香气。祖马龙13年出过一个限量版,配水润的木质香后调,是江南秋雨后隐约的桂花香。
气味的神奇之处在于,一旦它出现,某些与它相连的岁月照片会回到眼底。一年又一年,谁还没个夏末初秋的离别,谁还没个纤细敏感的波澜。
桂花糖从来在食物里不是主角,它只是历历山川里的一抹甜。
三、螃蟹
据说苏州阊门一带,女儿出嫁的嫁妆里要有一套蟹八件。
从这个可以看出,螃蟹是一个多么重要的食物。
幼年看《红楼梦》,只记得螃蟹是要蒸的,吃多少蒸多少,不够再蒸。二是螃蟹是要亲自剥的,旁人剥的不好吃。
我表姐有个技艺,她能把吃完的螃蟹原样拼回去。
可见从螃蟹就可判断出一个吃货的境界。
我后看红楼解读,说吃螃蟹涉及到物感,人应物,方不辜负此物美妙。
我猜可能跟北京人盘珠子一样,人与物共享了时光情感,彼此陪伴又彼此托付。
曾经有朋友说过,螃蟹被活蒸至死,太过可怜。
孟子说,君子远庖厨。
而君子之所以不进厨房,是因为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仁,是恻隐之心。
而老子也说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间本是平等。
一只螃蟹的生老病死和一个人的朝生夕死同时遵循这天地间的大道。
不吃螃蟹的有不吃的仁义,吃螃蟹的有吃的平等。
《狮子王》里辛巴得到的答案是,羚羊是我们的食物,但我们死后身体化为草地,羚羊食草而生。我们在生命循环中紧密相连。
古人曾喻螃蟹横行霸道,而日本僧人却曾觉得螃蟹横行于芦苇,自有生存智慧。
而螃蟹从来只是螃蟹,自顾自得吐泡泡。
好了,我写完了。
你还馋吗。
剩下的栗子啊、梨啊、柿子啊、橘子啊什么的,我们下次再聊吧。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即使橙红柳绿,我们也从不挽留季节,大概是因为知道,有更美好的时间在后面吧。
一夜之间,桂花就缀满了空气。
早晚也瞬间凉了下来,温度像凉白开一样,不冷不热但有了瑟意。
我喜欢春秋胜过冬夏。
我原来以为,是因为我喜欢短促而丰富的时节变换。
后来我发现,我大概纯粹是因为秋天的食物比较多而已。
毕竟秋收冬藏,是个收获的季节。
一、莲藕
夏天赏荷,秋天吃藕。
当初来杭州,初时觉得杭州的食物不过尔尔。
后来发现有道桂花糖藕,简直江南一绝。
糯米泡发,拿筷子塞满足节莲藕。
九孔藕最佳,七孔亦可。
牙签封口后放红糖加水高压煮。
切片撒桂花。
甜、糯、鲜、香。
凉菜中的战斗机!
其实如果嫌麻烦,(恩,我就很嫌麻烦。)
杭州知名餐馆知味观有道甜品叫桂花藕粥。
红糖、莲藕、大米一块炖煮成粥,出锅前撒点桂花。
当然莲藕炖汤也很不错。
几段排骨过水,再扔藕块,切个生姜,一大锅汤炖个个把小时。
就个酸罗卜配白米饭,能吃出深夜食堂的满足感。
之前我去南昌喝瓦罐汤,他们说这汤不叫炖,叫煨。
密封的瓦坛里,食物在文火里慢慢软化,有种细水长流的味道。
藕生来就可食,自是香脆。
而藕断丝连,又在硬气的脾气里带点妥协。
传说哪吒割肉剔骨,他师傅太乙真人还至藕身。
国人食藕煮也好,炖也罢,总是把藕往软里折腾。
可见至刚难存。
说起来,哪吒每次踩风火轮的时候,不知道是否会想吃烤藕片呐?
二、桂花
桂花糖这种东西,像杨梅酒一样有代表性。
只要打开,就能闻见一整个秋天。
我只在临海的老街见人贩卖过,据说时间越长价格越高。
羊婷婷说,做个桂花糖要采橘黄色的桂花,去掉杂质和花柄。浇开水闷5分钟,再沥干水份晾凉。
一斤花两斤半糖的比例搅拌均匀。
装罐撒白糖封口。
我见过别的城市的做法是一层白糖一层桂花得叠。
上层也用白糖压实,撒略微白酒和蜂蜜。
放冰箱冷藏。
然后想着存着一罐桂花糖,就好像存了一段时光。
桂花这东西,一旦绽开就是浩浩荡荡得。
杭城十景之一的满陇桂雨,站在桂花林里身上就被淋了一场桂花雨。
它的香气甘美而馥郁,多家香水品牌都有以桂花为主调的香气。祖马龙13年出过一个限量版,配水润的木质香后调,是江南秋雨后隐约的桂花香。
气味的神奇之处在于,一旦它出现,某些与它相连的岁月照片会回到眼底。一年又一年,谁还没个夏末初秋的离别,谁还没个纤细敏感的波澜。
桂花糖从来在食物里不是主角,它只是历历山川里的一抹甜。
三、螃蟹
据说苏州阊门一带,女儿出嫁的嫁妆里要有一套蟹八件。
从这个可以看出,螃蟹是一个多么重要的食物。
幼年看《红楼梦》,只记得螃蟹是要蒸的,吃多少蒸多少,不够再蒸。二是螃蟹是要亲自剥的,旁人剥的不好吃。
我表姐有个技艺,她能把吃完的螃蟹原样拼回去。
可见从螃蟹就可判断出一个吃货的境界。
我后看红楼解读,说吃螃蟹涉及到物感,人应物,方不辜负此物美妙。
我猜可能跟北京人盘珠子一样,人与物共享了时光情感,彼此陪伴又彼此托付。
曾经有朋友说过,螃蟹被活蒸至死,太过可怜。
孟子说,君子远庖厨。
而君子之所以不进厨房,是因为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仁,是恻隐之心。
而老子也说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间本是平等。
一只螃蟹的生老病死和一个人的朝生夕死同时遵循这天地间的大道。
不吃螃蟹的有不吃的仁义,吃螃蟹的有吃的平等。
《狮子王》里辛巴得到的答案是,羚羊是我们的食物,但我们死后身体化为草地,羚羊食草而生。我们在生命循环中紧密相连。
古人曾喻螃蟹横行霸道,而日本僧人却曾觉得螃蟹横行于芦苇,自有生存智慧。
而螃蟹从来只是螃蟹,自顾自得吐泡泡。
好了,我写完了。
你还馋吗。
剩下的栗子啊、梨啊、柿子啊、橘子啊什么的,我们下次再聊吧。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即使橙红柳绿,我们也从不挽留季节,大概是因为知道,有更美好的时间在后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