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炮,你说谁呢?”
看到有条社会新闻,说的是一个男人患上了乳腺癌。
这本来也没什么。结果看到很多人评论说:“天呐,一个大男人居然会得乳腺癌!”“好尴尬,男人也会得乳腺癌?不是只有女人才会中招吗?”
一个事情,一提到男女关系,就开始有点意思了。
因为在这个时代下,是男是女?大家看似很笃定,其实还真的很难去界定。
街头长发飘飘,风姿卓越的身影,走近一看,铁骨铮铮的汉子一个;皮靴短发,干净历练,以为是个小伙,认真打量,货真价实的妹子。性别这个东西,认错了的话,比念错了名字还要来的尴尬和伤人。
那么问题来了 ,男人or女人?到底怎么辨别的?
听起来像玩笑, 这道题没人不会做:鉴杯识女人,看把认男人。通过生殖器官来区分男女是大家的常识,小学都懒得教。
但这在有一部分人看来,用生殖判定自己的性别是错误的。
2014年12月,著名的社会学家、性学家李银河被曝光与一名中年妇女同居十余年却蓄意隐瞒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披着“为性少数群体维权”的光环,欺骗和利用中国同性恋。
然而几天以后,李银河在一份《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声明中强调,她是异性恋者,并非同性恋者。理由让人瞠目结舌,李银河告诉大众,她和伴侣“大侠”的感情是一场跨性别恋爱。她在博文中一再把同居伴侣称作“他”,表示伴侣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所以她其实是他,而我们也理应用男性的身份来看待大侠为代表的人群。
所以我们应该用“他”来代称这个生理女性的伴侣?
这确实打破了我们对传统性别的认知。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性别认知误区越来越明显了。
那么人们对于性别上的认知误区来自哪些方面呢?
简单来说,分为两种。一种由女性男化产生的,另一种是由男性女化产生的。
对于前者,我们可以用李银河老师的伴侣大侠来做说明。
不过比起大侠这类群体,我们对于第二种男性女化认知要来的困难许多。
比如如今响彻大街小巷的“娘炮”和“娘娘腔”这两个词。它们指动作、行为、形象女性化的男性。而只要提到这四个字,我们往往会想到以下三种类型的人。
第一种是一些长相清秀、体型瘦弱的男性,说起来他们有些无辜,只是因为天生的外形条件,并没有刻意地用女性的装扮来包装自己,性取向和性认知也都正常,却在键盘侠猖獗的当下,被这两个词杀得几乎片甲不留。
第二种则是被冠上“娘炮”“娘娘腔”的常客——同性恋者。事实上,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男同性恋者的确不乏女性化动作、形象、行为的男性即娘娘腔。因为在同性恋中,时常会有一方拥有女性化的特征,扮演某种心理角色的空缺,但他们并不能代表男同性恋这个整体,因为在这其中也不乏很多性格与打扮都十分阳刚的男同性恋者。用“娘炮”“娘娘腔”来统指同性恋,实在是有些欠妥。
还有一种则是异装癖患者。他们拥有强烈欲望去穿戴女性的服饰或者拥有女性的妆容,是被“娘炮”“娘娘腔”的典型,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他们对于自己的生物性性别是持肯定态度的,性取向也是异性。
最后一种被不怀好意地冠上“娘炮”“娘娘腔”的,可以说是男性女化的主要代表。
这要从世界上第一位变性人——莉莉·埃尔伯谈起。
莉莉·埃尔伯生于1882年,呱呱坠地时是一个丹麦小男孩。那个时候以艾纳尔·韦格纳的名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22岁与妻子格尔达结婚,25岁获得了诺伊豪森奖。
一切看起来风平浪静,直到有一天妻子格尔达因为缺少女模特,便让丈夫穿上女人的丝袜和高跟鞋来充当模特。却没想艾纳尔异常地享受自己女装后的状态,从此化名为莉莉·埃尔伯,对外界宣称自己是格尔达的姐妹,甚至于1930年进行了第一次的变性手术,莉莉也就横空出世了。
精心地装扮自己,渴望男性的目光,变成莉莉的艾纳尔会让人不自觉的联想到“同性恋”“异装癖”。
但莉莉既不是“同性恋”也不是“异装癖”,她与李银河的伴侣大侠一样,并不是单纯的想要扮成异性或者喜好同性而已,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本来就该是异性。
这类群体被称为跨性别者,他们并不存在性取向问题,而是性身份自我认知的问题。
然而除了对男性女化 、女性男化的认知缺失外。对于性别认知,我们还存在一个更大的愚昧:男性女化、女性男化的本质是性偏离。
这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的确,仅从字面上的意思,我们很容易将“娘炮”“跨性别”与“性偏离”混为一谈。但性偏离的真正定义其实是前两者完全背离。
性偏离——由性心理学创始人霭理士在1930年首先使用。性偏离更多的指的是通过非自愿与生殖器性交无关的方式引起性兴奋,进而达到性欲满足。性偏离说的是非正常性欲满足的东西。
而性偏离形成的原因,在弗洛伊德看来,幼年时性活动的恐惧会使人背离正常的性目的,转而找到其它替代品。一旦这种替代品得到稳固,就变成了性对象。比如恋童癖、恋足癖等就被称作是性偏离的表现。
众所周知的电影《洛丽塔》的男主亨伯特,对13岁的少女迷恋不已,很有可能就是性偏离者。
所以,还以为性偏离是你以为的那样吗?还在一脸无知地指点“娘炮”都是同性恋吗?还在歧视跨性别者是不男不女的危险变态吗?
由此可见,我们对于性别的了解,潜移默化地会陷入一个认知的灰色地带。毕竟性别,不是只用男与女就能被简单定义。
因为像著名的跨性别学家凯特·伯恩斯说的一样:“性别是鲜活而变化的,就像一条河流。”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往期精彩内容微信公众号搜索“老朱铛铛铛PG”获取
文:赵师兄
编辑:大孟
这本来也没什么。结果看到很多人评论说:“天呐,一个大男人居然会得乳腺癌!”“好尴尬,男人也会得乳腺癌?不是只有女人才会中招吗?”
一个事情,一提到男女关系,就开始有点意思了。
因为在这个时代下,是男是女?大家看似很笃定,其实还真的很难去界定。
![]() |
街头长发飘飘,风姿卓越的身影,走近一看,铁骨铮铮的汉子一个;皮靴短发,干净历练,以为是个小伙,认真打量,货真价实的妹子。性别这个东西,认错了的话,比念错了名字还要来的尴尬和伤人。
那么问题来了 ,男人or女人?到底怎么辨别的?
听起来像玩笑, 这道题没人不会做:鉴杯识女人,看把认男人。通过生殖器官来区分男女是大家的常识,小学都懒得教。
但这在有一部分人看来,用生殖判定自己的性别是错误的。
2014年12月,著名的社会学家、性学家李银河被曝光与一名中年妇女同居十余年却蓄意隐瞒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披着“为性少数群体维权”的光环,欺骗和利用中国同性恋。
![]() |
然而几天以后,李银河在一份《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声明中强调,她是异性恋者,并非同性恋者。理由让人瞠目结舌,李银河告诉大众,她和伴侣“大侠”的感情是一场跨性别恋爱。她在博文中一再把同居伴侣称作“他”,表示伴侣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所以她其实是他,而我们也理应用男性的身份来看待大侠为代表的人群。
所以我们应该用“他”来代称这个生理女性的伴侣?
这确实打破了我们对传统性别的认知。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性别认知误区越来越明显了。
那么人们对于性别上的认知误区来自哪些方面呢?
简单来说,分为两种。一种由女性男化产生的,另一种是由男性女化产生的。
对于前者,我们可以用李银河老师的伴侣大侠来做说明。
不过比起大侠这类群体,我们对于第二种男性女化认知要来的困难许多。
![]() |
比如如今响彻大街小巷的“娘炮”和“娘娘腔”这两个词。它们指动作、行为、形象女性化的男性。而只要提到这四个字,我们往往会想到以下三种类型的人。
第一种是一些长相清秀、体型瘦弱的男性,说起来他们有些无辜,只是因为天生的外形条件,并没有刻意地用女性的装扮来包装自己,性取向和性认知也都正常,却在键盘侠猖獗的当下,被这两个词杀得几乎片甲不留。
![]() |
第二种则是被冠上“娘炮”“娘娘腔”的常客——同性恋者。事实上,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男同性恋者的确不乏女性化动作、形象、行为的男性即娘娘腔。因为在同性恋中,时常会有一方拥有女性化的特征,扮演某种心理角色的空缺,但他们并不能代表男同性恋这个整体,因为在这其中也不乏很多性格与打扮都十分阳刚的男同性恋者。用“娘炮”“娘娘腔”来统指同性恋,实在是有些欠妥。
![]() |
还有一种则是异装癖患者。他们拥有强烈欲望去穿戴女性的服饰或者拥有女性的妆容,是被“娘炮”“娘娘腔”的典型,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他们对于自己的生物性性别是持肯定态度的,性取向也是异性。
最后一种被不怀好意地冠上“娘炮”“娘娘腔”的,可以说是男性女化的主要代表。
这要从世界上第一位变性人——莉莉·埃尔伯谈起。
![]() |
莉莉·埃尔伯生于1882年,呱呱坠地时是一个丹麦小男孩。那个时候以艾纳尔·韦格纳的名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22岁与妻子格尔达结婚,25岁获得了诺伊豪森奖。
一切看起来风平浪静,直到有一天妻子格尔达因为缺少女模特,便让丈夫穿上女人的丝袜和高跟鞋来充当模特。却没想艾纳尔异常地享受自己女装后的状态,从此化名为莉莉·埃尔伯,对外界宣称自己是格尔达的姐妹,甚至于1930年进行了第一次的变性手术,莉莉也就横空出世了。
精心地装扮自己,渴望男性的目光,变成莉莉的艾纳尔会让人不自觉的联想到“同性恋”“异装癖”。
![]() |
但莉莉既不是“同性恋”也不是“异装癖”,她与李银河的伴侣大侠一样,并不是单纯的想要扮成异性或者喜好同性而已,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本来就该是异性。
这类群体被称为跨性别者,他们并不存在性取向问题,而是性身份自我认知的问题。
然而除了对男性女化 、女性男化的认知缺失外。对于性别认知,我们还存在一个更大的愚昧:男性女化、女性男化的本质是性偏离。
这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的确,仅从字面上的意思,我们很容易将“娘炮”“跨性别”与“性偏离”混为一谈。但性偏离的真正定义其实是前两者完全背离。
性偏离——由性心理学创始人霭理士在1930年首先使用。性偏离更多的指的是通过非自愿与生殖器性交无关的方式引起性兴奋,进而达到性欲满足。性偏离说的是非正常性欲满足的东西。
而性偏离形成的原因,在弗洛伊德看来,幼年时性活动的恐惧会使人背离正常的性目的,转而找到其它替代品。一旦这种替代品得到稳固,就变成了性对象。比如恋童癖、恋足癖等就被称作是性偏离的表现。
![]() |
众所周知的电影《洛丽塔》的男主亨伯特,对13岁的少女迷恋不已,很有可能就是性偏离者。
所以,还以为性偏离是你以为的那样吗?还在一脸无知地指点“娘炮”都是同性恋吗?还在歧视跨性别者是不男不女的危险变态吗?
由此可见,我们对于性别的了解,潜移默化地会陷入一个认知的灰色地带。毕竟性别,不是只用男与女就能被简单定义。
因为像著名的跨性别学家凯特·伯恩斯说的一样:“性别是鲜活而变化的,就像一条河流。”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往期精彩内容微信公众号搜索“老朱铛铛铛PG”获取
文:赵师兄
编辑:大孟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