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身份成谜的女人,用照片迷倒了全世界
她特立独行,行径古怪,奔走在街头巷尾,用相机悄悄捕捉生活在美国大都会的普通人。你可能无法想象,这位女性天才摄影师以家庭保姆的身份度过了一生。
天赋异禀的摄影师薇薇安·迈尔,1926 年 2 月 1 日出生于纽约。在外人眼中她只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家庭保姆。然而,她传奇的人生在那数十万张照片公布后,被重新开启了。

一位年轻人约翰·马卢夫偶然在拍卖会上发现了她的摄影作品,并发布到facebook上,一时间获得无数好评。随后,马卢夫将自己寻找薇薇安身世的经历拍成了纪录片《寻找薇薇安·迈尔》,该影片获得了第 87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提名。
“幸福时期”的不幸

从薇薇安拍摄的照片里,人们重新审视了半个多世纪前的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呈现经济大繁荣的景象,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这一时期被称为美国的“幸福时期”,但实际上,这一时期仍存在着失业、贫穷、饥荒、种族歧视和文化冲突等社会问题。



薇薇安的照片中呈现出她对当时社会的悲悯和理解。在她的大多数人物肖像照中,人们都或绝望、或愤怒、或面无表情。她还拍摄了很多落魄的流浪汉、哭泣的孩子、贫苦的农民和受伤的动物。




这些边缘的人物、荒凉的景象与美国绚丽浮华的大都会格格不入。于是,这些作品,便成为薇薇安的私人影像记忆。她把照片锁在箱子里,同时也把她对社会的真实态度和情绪默默隐匿。

你究竟是怎样的薇薇安?

她很高,喜欢穿男士衬衣、大衣、军靴,走路像纳粹行军一样。她喜欢收集各种事物:收据、玩具、报纸、帽子、车票、信件......她的这些收藏品塞满了整个房间。

她关注暴力、谋杀、性侵、荒诞、丑恶的新闻事件,所以她的作品中也充满了阴暗的一面。她反感男性、自我封闭、注重隐私,她把每样东西都做好标记,所有的箱子都被锁住。

对此,导演约翰·马鲁夫分析道:“她是一个孤独的人,死时没有孩子、家庭和爱情。”“她用她的相机,让穷人发声。为此,她研究许多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她的影像显示出她看到真理在她身边。”

因为作为被叙述对象的薇薇安无法在场,任何关于她的评论都是猜测。本片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等充满了导演的主观性。本片在处理主观性的高明之处在于,让相互矛盾的评论并存。

例如,关于薇薇安的“法国口音”,一个人认为她的口音是天生的。然而,另一位语言学家断定薇薇安故意模仿法国口音。接着播放了一段薇薇安生前的录音。对此,导演没有给出明确的论断,刻意保留这两种对立的观点,给予观众思考的空间。这种保留客观性的手法使得本片更加趋近真实。

用仓央嘉措的诗句“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来形容薇薇安·迈尔的一生也许再合适不过。她身上具有大众对艺术家偏执性格的一切想象。孤独终老的人生结局,也在某种程度符合大众对艺术家悲剧结局的期盼。

编辑|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