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69cafe
导演:小瓷 拍摄:老六 剪辑:小明
配乐:
The Who 《 My Generation 》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Sunday Morning 》
李尔杨 《 Nowhere Man 》
边远 《你是永远》
Radiohead 《 No suprises 》
Bob Dylan 《 You Belong To Me 》

69cafe 要关门了。当八月份这个消息一出来,立马就像一个炸弹一样在各路人的朋友圈里炸开。
69cafe 没有招牌,左边是军品探奇,右边是喜结良缘,南锣鼓巷的游客们有时在周末的晚上走进这扇门之后,常常有种“误入藕花深处”的感觉。从前这个小院里,除了69cafe,还有一家纹身店,一家老北京文玩。有一个“景深处别有洞天”的牌匾。但是一想到以后南锣鼓巷就剩海小姐的玫瑰饼和比利时男孩薯条了,多少人会觉得心碎。
2009年,69cafe 在南锣鼓巷开门的时候,那时这条街还很清静。而现在,店主蘑菇也几乎厌烦了这条路和路上拥挤的人群,每次来这儿,都是从帽儿胡同穿过来的。


69cafe
听 69cafe 这个名字,直接想到的会是即便充满泥泞也闪闪发光的1969年,无法复制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店里显眼的位置,蘑菇贴了一张海报,画面是1969年伍德斯托克现场狂欢的人群,老旧的黑白照,每个人都看不到脸,人群一眼也望不到边。蘑菇还专门在旁边放了一盏灯,用来打亮这张海报。毕竟这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 69cafe 的精神起源,以及主视觉的呈现了。同样,也是 69cafe 无处不在的包容性的体现。
69cafe 是一家成本极高的店。这个成本,并不是说房租或者其他,而是无处不在的用心的小心思。墙上的海报是蘑菇前前后后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贴上去的。有朋友从英国寄回来的原版海报,也有曾经举办蘑菇音乐节时蘑菇自己做的许多海报。
天花板上贴着 Bob Dylan 和 Joan Baze 的经典合照,CD 架上放着 Lou Reed 的歌词集《穿越火焰》,还有陈德政的书《给所有明日的聚会》的宣传海报,没拆封的《朗姆酒日记》,快被翻烂了的《昨日书》。



老板蘑菇以及拍照的女乐迷
在近八年的时间里,69cafe 组织策划了上千场与音乐有关的活动。下午到晚上演出开场的这段时间里,店里往往比较清静,更多的时候放的是地下丝绒和尼尔杨的歌。
程璧人生中的第一场演出就是在这里,那时她还在北大读书,录完《晴日共剪窗》的时候。空间里昏黄的灯光,贴满了海报,只能够挤下几十人,那时候还没有多少人听过她的歌。
李尔杨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就开始在这里演出,至今已经演了几百场了,69cafe 的关闭对他而言,就是“家没了”。边远和张浅潜也是这里的常客。7月30号的演出,张浅潜还翻唱了《那些花儿》: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程璧在69cafe,2012年
当一个地方即将成为历史的时候,人们会忽然对这个地方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并且这种情感都是突如其来的。
对于很多知道69的人来说,或许不是每一场演出都会来看,但是你知道它就在那儿,路过的时候,你会指着没有牌子的门对朋友们说,这儿有一个特别不一样的咖啡厅,一个演出场地。但是以后不能了,这个地方也不会继续存在了,南锣也终于在一部分人眼里彻彻底底变成了一条游客街。







2016年7月30日,69cafe
从七月中旬开始,这里就开始举办长达半个多月的告别演出。演出阵容也是空前的,我们在7月29与30日,最后两天的演出里,记录下来了这里再也不会有的人来人往和觥筹交错。用李尔杨的话说就是:“最近这儿每天都和过年一样。”
如何接受突如其来的告别,也许是每个人每个阶段都需要面对的必修课。感谢 69cafe 在独立音乐的推动上所起的不可或缺的影响,也希望像海报上所写的那样,期待所有明日的聚会。
可是,沮丧个什么劲儿啊,以后路还长着呢。

69cafe告别演出刘冬虹现场
文|木小瓷
这是我们视频栏目“城市漫游”的第4期
接下来,我们会陆续给大家推荐
来自不同城市的有趣的地方以及有趣的人
欢迎大家推荐或自荐
发送至邮箱yangxiaojing@modernsky.com
接下来让我们在你的城市偶遇吧

// 相 关 视 频//
“在成都,玩儿合成器比玩儿手机多,喝酒比喝水多”
不管你之前知道不知道但是你早晚都会知道的一家网红杂货铺

本文由摩登天空杂志原创,转载请扫描二维码联系后台
你也来过69cafe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