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看待过去
其实老早就在网上看过关于《二十二》的报道,也看过关于这部纪录片的文章,今天终于看了片子。
镜头是由一位慰安妇老人的葬礼拉开,正如网上所说,片子很平淡,老人更多的是沉默,片子中多次出现老人独自坐在窑洞里,院子里,门前的画面,那样孤单,苦涩又无奈。
不愿提起的回忆
毛银梅老人是逃到中国武汉的韩国人,据老人说,妈妈带着年龄更小的妹妹走了,自己留下来,被朝鲜浪人骗去做慰安妇。老人失去了生育能力,她收养了一个女儿,老人一直在逃避,从未对女儿说起过以前的事,知道记者找上门,女儿才知道这件事。老人原名朴车顺,后来改名毛银梅“我跟着毛主席姓,毛主席爱我们,我也爱毛主席……”
1944年,女儿被日本宪兵用刺刀挑死,韦绍兰自己也被被强征为慰安妇,回到家之后发现怀孕了,她曾想过自杀,在婆婆的劝说下生下了儿子-罗善学,罗善学因为身份原因,一直未曾娶亲。而需要注意的是,韦绍兰老人是世界唯一公开自己和日本儿子身份的“慰安妇”
“我都已经70多岁了,也不愿意再去想了,曾经想过到死也不说,但已经这把年纪了,说出来,也没什么大不了。”这是李爱莲老人的自述
片子中多个老人在讲述过程中多次哽咽,“不说了,不说了,说了我难受”
还有一位老人,因为害怕片子给生活带来困扰,始终不愿出现在镜头中。
整部片子就这么缓慢的进行,没有特效,没有特技,也没有观众期待的撕心裂肺,可是就那么平静的讲述让人觉得特别揪心,特别难受。
我们该如何对待过去?
“如果是我遭遇了这些,我会一直憎恨,甚至会结束我自己的生命”---志愿者
“2012年的时候还有32个,2014年时候就只有22个了”时间久远,当时的受害者也都年迈,老人也越来越不愿意讲述,她们能在一年,两年,我们都不知道。
日本一在否认历史,当老人们越来越不容易提起这段过去,当32变成22,当22变成0,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住这段历史。
日本人说“整天都说,不烦吗?”日本不断篡改历史,我们没有得到日本方面关于慰安妇事件的正面道歉,难道受到侵害连发声的权利也没有吗?
抗日战争离我们太远,老一辈不愿说,年轻一代了解得少,抗战雷剧又扭曲了原始,价值多元的时代,如果连我们自己也不重视,那么前人的牺牲又有何意义?
有人说,放下吧,宽容一点,可是死伤的不是我们,我们凭什么谈宽容?
一些人一边享受着抗战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和平安定,一边心安理得地做着违法乱纪,违背良心的事情。
《二十二》在短时间内得到关注,可是当新闻的时效性过去,又还有几个人在意?尽管也有志愿者帮助,但也是杯水车薪,老人生活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善。
片子也以葬礼结束,就如气氛一样,充满悲凉。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