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中的法律理论基本关键词
流行音乐中的法律理论基本关键词
Topic 1: Agency & Structure
文献:
朴树:《清白之年》(《猎户星座》专辑)
乔杉:《都选C》(电影《缝纫机乐队》插曲)
思考题:
- 当朴树唱“是不是生活太艰难,还是活色生香,我们都遍体鳞伤,也慢慢坏了心肠”,结合他个人乐坛经历,尝试分析他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在社会结构、社会制度之于个人能动性的作用上有和差异。
- 当大鹏唱“你总是提出问题,后面挂着ABC,我填上ABC,你却骂我是烂泥……我要的并不在这里,你给的答案没意义,此刻我怎么可以输给你,所以我每一个都选C”,尝试分析在何种情况下个人会将制度/结构性要素内化为个人行为规范,而在何时两者会发生冲突,导致行动者对结构的反抗?结合《规训与惩罚》,福柯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Topic 2: Reality & Ideal
文献:
大鹏、乔杉:《塑料袋》(电影《缝纫机乐队》插曲)
郑钧(梁博):《私奔》
朴树:《平凡之路》(电影《后会无期》宣传曲)
思考题:
- 当大鹏唱“已经记不清楚我从哪里来,忘记了为什么而存在。现在我还不想化作尘埃,因为我的故乡叫做未来”,请结合霍布斯、亚里士多德分别在《利维坦》与《伦理学》中有关欲望的分析,尝试阐述现代个体心智特征中理念与现实间张力产生的根源。
- 郑钧唱道,“在熟悉的异乡,我将自己一年年流放,穿过鲜花、走过荆棘,只为自由之地”。尝试分析他是否会接受《法哲学原理》前言中黑格尔所说的,“现实的就是合乎理性的,合乎理性的就是现实的”?
- 朴树认为“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答案”,结合大鹏、郑钧的“观点”,对于未来的探寻、发问能否在现实的“当下”得到回应和解答?如果他们不接受朴树的“提议”,朴树会如何回答?他可以说自己“跨过高山大海,见过人山人海”,因为自己身经百战,所以郑钧、大鹏就要听自己劝,别搞个大新闻吗?
Topic 3: Freedom & Will
文献:
赵雷:《成都》(《无法长大》专辑)
任素汐:《我要你》(电影《驴得水》主题曲)
张悬:《张三的歌》
思考题:
- 请结合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与《何为启蒙》中提到的勇于运用自己的理性、为自己立法而承担责任等观点,分析赵雷认为“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并尝试总结,自由与意志之间的关系。
- 当任素汐“我要你在我身旁,我要你为我梳妆”时,她提出要求和主张是针对不特定人的,还是仅仅针对她的“情郎”?由此可见,自由与权利的关系(差别)是什么?
- 请结合Topic 2中的讨论,分析张悬要“带我们到处去飞翔,走遍世界各地去观赏,没有烦恼没有那悲伤自由自在身心多开朗”是否可能?是否存在脱离于具体社会情境、历史背景的个人自由?
Topic 4: Social Roles & Authenticity
文献:
薛之谦:《演员》
李荣浩:《模特》
薛之谦:《你还要我怎样》
思考题:
- 讨论薛之谦说“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在逼一个最爱你的人即兴表演”,结合戈夫曼《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尝试分析在“薛李八卦”中,围观群众的“吃瓜”心态为什么使得谦谦的所有解释都显得不令人信服?由此总结,基于社会角色与身份的社会互动需要互动成员配合吗,为什么?
- 李荣浩认为作为一个模特/演员,“穿华丽的服装为原始的渴望而站着,用完美的表情为脆弱的城市而撑着”,对比薛之谦的《演员》,分析社会角色/身份是我们主动刻意为之,还是不得已由社会结构强加赋予的?Topic 1中大鹏、朴树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 在“薛李八卦”中,薛之谦对待李雨桐可以说一会儿“你停在了这条我们熟悉的街,把你准备好的台词全念一遍,我还在逞强说着谎”,一会儿又是“你还要我怎样,要怎样……我没能力遗忘……哪怕结局就这样”。尝试以此为案例分析,这个八卦里是否存在超越于所有当事人社会角色的“本真性”存在?每一个人的发言与声明,是否都受限于他的角色而无法超脱?
Topic 5: Action & Intention/Purposes
文献:
大张伟:《静止》
大张伟:《留心》
花儿乐队:《穷开心》
思考题:
- 大张伟在《静止》中认为,“我怀疑人们的生活有所掩饰……垂死坚持”,但在司法裁判中我们通过一个人的行为判定其意图(故意、过失等),也即个人行为是内心状态的表征。请由此对比分析,司法裁判可能的局限和弱点是什么?
- 大张伟在《留心》中说,“谁说我爱你,谁说我天天盼你回心”,但我们就认为是他在说爱我,是他在盼我回心。由此请分析,通过法律文本推测立法者意图是否可靠?为什么?
- 在《穷开心》中,大张伟觉得因为“这人生苦短累,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需要“为了不哭大声笑、为了不烦大声呸”,也即某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个人的行为和意图之间的关联性发生了偏离。请以Topic 4分析当一个人以与意图相反的行为表达意图本身时,他的行为还符合社会角色要求吗?他的行为算得上本真性吗?
Topic 6: Legitimacy & Authority
文献:
徐沛东(刘欢):《得民心者的天下》(电视剧《雍正王朝》主题曲)
思考题:
- 徐沛东认为“数英雄论成败”,请问我们应当以“成败论英雄”(功利主义),还是应当将“成败”与“英雄”与否分开来看(非功利主义)?朴树的《平凡之路》会怎么认为?《清白之年》中的“你得到了想要的吗,换来的是铁石心肠”,对于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是否进行了否定?由此总结,功利主义和非功利主义核心区别是什么。
- 徐沛东指出,“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同时又说“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此外,《尚书》认为“天道无亲唯德是辅”,老子提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请以此分析,既然民心民意会变,那么以统计方式测试民意支持率、以一人一票方式多数决来选举国家领导人,是否有正当性?现代民主制度是“大数权威”(authority of the majority)还是人民的权威?
Topic 7: Social Coordination & Recognition
文献:
周旋:《天涯歌女》(电影《马路天使》主题曲)
尹相杰、于文华:《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
思考题:
- 尹相杰抱怨“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于文娟则嗔怪,“心上哥哥太迟钝,妹妹怪你没眼光,心上妹妹猜不透”。由此请思考法律是否能够为社会交往、社会协作提供便利与担保?相反,我们能否从促进社会交往、协作等功能出发定义什么是法律?会存在什么问题?
- “家山呀北望,泪呀泪沾襟。小妹妹想郎直到今”的原因,周旋认为是“郎呀患难之交恩爱深”,因此才能“小妹妹似线郎似针,穿在一起不离分”。由此可见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背景有助于彼此间的认同,进而形成互动关系。请思考,在现代社会异质化背景下,法律能够增强互动关系,还是互动关系的减弱使得法律效力受到损害?
-
Steppenwolf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5-21 21:09:20
-
西·猪脚手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5-21 18:49:52
-
yueyu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12 20:12:23
-
征婚相亲不交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17 14:25:33
-
梦哀久藏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6-28 10:03:25
-
傩送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5-07 22:23:53
-
金刚弟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3-16 14:07:41
-
木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1-03 22:06:33
-
一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12-27 16:05:39
-
念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12-27 13:41:57
-
sunny逗逗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12-27 11:18:29
-
晏之敖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12-26 23:47:24
-
lam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12-26 23:16:09
-
阿嬷的旅行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12-26 23:14:56
-
静莫云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12-26 12:05:59
-
DooRdI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12-26 12:02:54
-
Molly_ho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12-26 00: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