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伦 | 对女人无限热情,对问题执着不休
他
坐一趟地铁能写出 50 个段子,
在酒店写作火柴盒上都被写满。
一到下午 6 点就想回家看球,
每周一晚都去表演爵士乐。
10 年来每一天都去同一个餐厅吃饭,
早饭必须一碗麦片配切成 7 段的香蕉。
讨厌坐电梯,从不过隧道,
每周还要看一下心理医生充电续航。
明明在喜剧上极具天赋,
却一直想成为悲剧诗人。
当然他最大的特点还是:
对女人无限热情,对问题执着不休

- 01 -
生命中的众多女人
戴安·基顿

美国影坛70年代代表性的女星,与伍迪合作了六部电影。她知性与感性结合一体的个人魅力充分吸引了伍迪和那个嬉皮风上流行的年代。两人从戏里走到戏外,最终还是分手。

就如《安妮霍尔》里的台词,爱时时刻刻都在消逝,黛安·基顿和伍迪·艾伦相爱一年后也分道扬镳,但两人却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2012 年,她代替从不领奖却在剧院看歌舞剧的伍迪艾伦从主持人手中接过了第 71 届金球奖终身成就奖时,这样说:
有 179 位世上最迷人的女演员都曾出演过伍迪·艾伦的电影,因为她们想出演,因为伍迪·艾伦的女性角色总是特别,她们可以经历低谷,敢爱敢恨,几乎崩溃又可以掌控全局,幽默风趣又一身缺点,但她们就是伍迪·艾伦的标志。
如今基顿变成了酷酷的老奶奶,伍迪·艾伦也过了 80 岁生日,无论他眼中最完美的女人是谁,有过多少缪斯,他最喜欢的组合还是和黛安·基顿。


回头再看这张照片,伍迪的眼神看她的眼神真是迷人。
夏洛特·兰普林

伍迪·艾伦最想和两个人共进晚餐
一个卡夫卡,一个她。

她出生于 1946 年的英国伦敦,19 岁时就开始演出电影。

她浑身散发出一种令人萎缩的英国式的傲慢,这种傲慢足以距追求者 200 步之外,然而却不能阻挡她成为伍迪艾伦心中那个“最完美的女人”。
1980 年伍迪艾伦终于如愿以偿。在被称为伍迪“九部半”的电影《星尘往事》里,兰普林成为他患有躁郁症的女友。尽管这部电影并没有多少人喜爱,也没有获得什么成功,但是伍迪艾伦和女神一起完成了对偶像费里尼的致敬,一直被伍迪艾伦视为自己最优秀的电影之一。

赫尔穆特·纽顿曾经把她当做自己的宠儿,麦当娜也特意模仿她,尽管如今兰普林已经年近70,但她的气场和魄力并未有一丝松懈。

斯嘉丽·约翰逊

人们总会说她是如今的玛丽莲·梦露,但是她才不会为了拥有纤纤细腰像梦露那样抽掉自己的肋骨。

在片场,无论伍迪·艾伦说了什么有趣的话,她都能轻松地接的更好玩,“在一个性感无敌、年轻美貌又比你机智的女子面前,要表现得机智过人是非常困难的。”这一点伍迪不得不承认,于是两人在片场总是有一出特殊的戏,双人相声。
《纽约》杂志曾写过“上帝创造约翰逊”的文章,伍迪·艾伦说:
‘那我只能引用一下《曼哈顿》中我自己说过的话了,斯嘉丽是上帝对约伯的回答。上帝会说:“我创造了一个恐怖骇人的宇宙但也同样给了你这样的造物,所以,闭嘴吧。’”


佩内洛普·克鲁兹

当她决定要来好莱坞的时候,导演阿莫多瓦如就像失去了情人一般痛苦。

她能让伍迪·艾伦紧张得口吃,甚至在片场迷晕到摔掉眼镜,这一点在制片人阿兰·普尔看来一点都不夸张,因为他说,她就有让交通停顿的魔力。

从小在妈妈的理发店里观察女人如何展现美丽的她,把镜子里透露的那些关于女人的细枝末节珍藏起来,她的眼睛里似乎有一把能打开美丽的钥匙,以至于她可以把这些凝视和观察编码转化成她私人化的独特魅力。长大后的克鲁兹在西班牙国家艺术剧院学习了九年的古典芭蕾,会说四种语言。
在《午夜巴塞罗那》里她饰演一个热情开放,对爱人有着强烈的偏执,敢爱敢恨的西班牙女人,这个角色也让她获得了第 81 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玛丽昂·歌迪亚

伍迪艾伦说,不知为何,比起回家,他更喜欢在法国呆着,于是有人建议他为巴黎写一个剧本。

“假如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伍迪·艾伦对于巴黎是充满想象的,也许只要站在巴黎街头等待一场细雨,或者跳上一辆极度不安分的汽车,就会逃离这个成规陋俗压迫的世界,成为一条漏网之鱼,与黄金时代来一场约会。
而将我们带入与黄金时代约会场景中的,正是玛丽昂·歌迪亚。她塑造了一位美丽、自由、多情的毕加索情人,她代表了最浪漫的巴黎。


凯特·布兰切特

“我很少会为演员量身打造角色,但这一角色非凯特·布兰切特不可。只有她可以让你见识到大银幕中难以见底的深度,直直地将你吸进去,这是她的天赋。”
在伍迪心目中,布兰切特是曼哈顿上流街区女人的完美代表。

布兰切特一直都在等待和伍迪艾伦合作的可能,“这种机会不是什么时候都会出现的,这个角色像是易卜生、田纳西·威廉姆斯和莎士比亚的综合体。她的自知与不知,这之间的差距存在非常强烈的情感冲击。”因为剧情讲述的是一个上流社会女人的“跌落”。
布兰切特塑造出了一位脆弱敏感的神经质失婚女性,她由上流社会跌落“凡间”,依然希望靠婚姻反抗。她留给观众们一个可怜、可爱又有点可恨的独特女性形象。
也就是伍迪艾伦的这部电影,让布兰切特成了奥斯卡影后。
- 02 -
关于爱情
伍迪在他最经典的爱情电影《安妮·霍尔》中就试图拷问爱情的本质,得出了“爱情长不了”的结论。
伍迪饰演的艾尔维内心早已了解自己和戴安·基顿饰演的安妮的爱情已到尽头,但是他还是不死心,拼命想找原因。极度沮丧的艾尔维开始随机从路人那里找出答案。
每一个路过的陌生人在此时突然变得很了解艾尔维的麻烦,并能对他突兀的问题做出充分准确的回答。
伍迪借电影中的人物之口发出了自己的爱情观看法,爱情的本质,只有在双方关系并非建立在智性交流上时,两人才能快乐相处,而要保持健康稳固的智性交流,那大家都得不断学习成长才行。

伍迪艾伦唤醒了人们对爱情、婚姻、幸福是什么的质疑和思索—一个距离我们如此之近,却又迷失在内心深处的思考。
他塑造的角色,从《安妮霍尔》到《午夜巴塞罗那》的胡安、维姬、克里斯媞娜、玛琳娜,从《午夜巴黎》吉尔、海明威到《咖啡公社》的瓦尼、菲尔、鲍比。
许多角色与情节的“然性、矛盾、荒诞”的过程,人们能感受到真实的映射着每一个在欲望与现实中矛盾和迷茫的我们,追求自由、理想、爱情、性、安全感和被认同感,同时又渴望新的刺激、新的体验和个性的独立,却又似乎永远无法摆脱伴随而来的孤独、恐惧的折磨。

伍迪的电影审美同时包括了理性和感性,既不会因为你缺乏必要的情感就变得过分理性,也不会因为理性意义的优雅和眼光不够,就变得过分感性。
他将两者调和,一个负责基本快感,一份负责抽象意识。在伍迪的电影中,所有的审美体验存在着唯一的共性—它们都是消解性的。
- 03 -
关于表演
1967年伍迪艾伦在恶搞电影《007别传之皇家夜总会》中出演吉米邦德。此后他经常以男主角的身份在自己的电影里亮相。最常扮演的是作家、导演、制片人。

笨拙的黑框眼镜、蓬松杂乱甚至有些秃头,尖细的布鲁克林口音,他塑造的众多知识分子形象大多都狂躁不安,喋喋不休,神经兮兮,随时向这个社会发表观点。
而这和他本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
延伸阅读

《你不知道的伍迪·艾伦》
作者:【美】戴维·伊万尼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译者:秦尊璐/向程

长按扫码购买本书
【内容简介】
伍迪•艾伦,当代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美国电影艺术家、作家和单簧管演奏家。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以及人物性格特征,终其一生探讨道德、性、犹太身份、头脑与心灵永恒的斗争这几个艺术主题,让观众深陷在不合常理却又充满梦幻色彩的世界中。
畅销书作家戴维•伊万尼尔通过众多采访和与导演本人的交流,将伍迪•艾伦人生与事业的重要时刻联系在一起,勾勒出了在电影、文章或采访中看不到的他:害怕蟑螂、不敢靠近泳池,20多岁就能挣很多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为了保护自己而做导演、认为生活毫无意义、爱情也是转瞬即逝……
【作者简介】
戴维·伊万尼尔David Evanier美国畅销书作家,《巴黎评论》前编辑,《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出版过5部小说,3部传记。获得过阿卡汗小说奖。目前居住在纽约布鲁克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