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宝钗“嫁祸”
也谈宝钗“嫁祸”
文/石板栽花
《红楼梦》第27回作者为何要安排“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这一幕?通常说法是这一幕可说明宝钗要嫁祸于黛玉,庚辰本上眉批“此句实借红玉反写宝钗也”,似乎也暗示这一点。但我觉得如此理解有待斟酌。其实我觉得这一幕主要功能不在于要表明“嫁祸”,而在于以下两点,一是为呈红玉与贾芸之正文作千里伏线;二是想说明黛玉在贾府的地位,且这种“地位”在黛玉眼里和在众人眼里并不一样。
对于“千里伏线”说,我们应当不难理解,因为有了这里的交待,我们便可理解:(1)为何小红执意要离开怡红院。拿脂批的说法“红玉在怡红院为诸环所掩,亦可谓生不遇时”,所以,小红常拿“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这句俗语来自我安慰,意思是:“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当然,她之所以这样,说明她对自己今后早有打算。(2)凤姐一召唤,她便欣然答应来凤姐手下听使唤。小红的“打算”是为自己找个终身得靠之人。通过“蜂腰桥设言传心事”,小红已看出贾芸有意于已,但要发展进一步的关系,她必须从大观园里出来,因为大观园是个女儿国,不是贾芸辈随便进出之地,出来,她才能进一步创造机会;刚好凤姐想让她听使唤,她当然非常乐意,因为这样她和贾芸同在凤姐手下干活,见面机会就更多了。小红愿意在凤姐手下干活还有另一个原因。她是凤姐手下管事人之一林之孝之女,这为她“三年五载”后离开贾府提供方便。(3)脂批提到《红楼梦》八十回后,小红贾芸于宝玉有“大得力处”。若无前面的系列交待,在贾府事败后小红和贾芸于宝玉的“大得力处”便显得突兀。所以说,滴翠亭事只是作者“千里伏线”环节中的一环而已。
“嫁祸”这个词其实运用得不当。其一,一个人在情急之中,未必想到嫁祸这一点,这如同在紧急避险时,避险人未必会想到要将“险”转嫁他人;其二,即便嫁祸,对黛玉又能有什么影响呢?宝钗怕的是:“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宝钗想要金蝉脱壳,只不过她不想落个“没趣”,毕竟她是贾府的客人,而宝钗所担心的其实对早被视为贾府一员的黛玉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一个奴才再怎么生事,对主子影响应当不大。所以,“嫁祸说”本身就很难成立。
事实上,大家碰到事时,都想找个人分担当点责任,而且这个人像是大家约定好了似的:要么他是个大家齐踩压的对象,要么他是个无论如何大家都踩压不到的对象。贾府中这种事也表现得很明显,大家一有什么事都想往宝玉和黛玉身上推,显然就是因为后者。当然,大家之所以认为推到他们身上没事,是因为他俩都是贾母的心肝宝贝。宝玉就不说了,在第61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脏”中,凤姐知道宝玉的这个特点就提醒道:“虽如此说,但宝玉为人不管青红皂白爱兜揽事情。别人再求求他去,他又搁不住人两句好话,给他个炭篓子戴上,什么事他不应承……”黛玉虽不会主动给别人担当点什么,但大家有事好像首先也会想到她。所谓宝钗“嫁祸”其实就属于这种情况。宝钗在滴翠亭无意间听见红玉和坠儿的对话,怕引起自身“无趣”,想要“金蝉脱壳”,才将“黛玉”拿出来应急。当然,孤证是没有说服力的。我们不妨再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第46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邢夫人找凤姐商议贾赦欲娶鸳鸯做小的事,得知鸳鸯的嫂子是贾府的下人,便找了她来,让她去说服鸳鸯。结果不顺,回来跟邢夫人复命,说自己被鸳鸯骂了一场。还提到袭人和平儿。凤姐怕平儿在此事中说了什么话,会让邢夫人不快,便命人速找她来:
“快打了他来,告诉他我来家了,太太也在这里,请他来帮个忙儿。”丰儿忙上来回道:“林姑娘打发了人下请字请了三四次,他才去了。奶奶一进门我就叫他去的。林姑娘说:‘告诉你奶奶,我烦他有事呢。’”凤姐儿听了方罢,故意的还说:“天天烦他,有些什么事!”(第46回)
其实平儿是凤姐打发出去的,丰儿也只是想找个人来圆谎,她随便这么一说,便是“林姑娘”,显然,邢夫人不会去找林姑娘去对质的,但这多少会引起邢夫人的不快吧。之所以说这个例子也证明上述观点,是因为整部红楼梦,平儿好像都很少跟黛玉有什么交集,这说明“林姑娘”是硬生生地被找过来“顶事的”。
第57回赵姨娘的兄弟死了,她要去送殡。跟着的她小丫头小吉祥儿因没衣裳,赵姨娘便向雪雁借,雪雁知道小吉祥儿不想穿自己的衣服到死人现场而已,所以雪雁回赵姨娘道:
“我的衣裳簪环都是姑娘叫紫鹃姐姐收着呢。如今先得去告诉他,还得回姑娘呢。 姑娘身上又病着,更费了大事,误了你老出门,不如再转借罢。”(第57回)
显然,雪雁知道赵姨娘不会再去跟黛玉费事的,故而往往黛玉那儿推事,即便这会引起赵姨娘的不快,但雪雁也知道,这不会对黛玉造成什么影响。所以当时紫鹃就笑雪雁道:“你这个小东西倒也巧。你不借给他,你往我和姑娘身上推,叫人怨不着你……”
虽然大家可能这么认为:有事往黛玉那儿推不会对黛玉造成什么影响,因为有贾母罩着,但对黛玉来说,她可不这么想。以黛玉之慧心灵性,她一定能感受到贾府人际关系中的这个特点,只不过她把这种事真当回事了,因为她一直认为自己是寄人篱下,大家本以为自己无恶意,但让黛玉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敌意。所以在前有“杨妃戏彩蝶”,后就对应着“飞燕泣残红”。我们似乎就能理解黛玉所泣成的《葬花辞》中为何要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