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文学与宗教、历史文本的相似与不同,近似于宗教,又并不推向某一极,是一桩“不完全的事”;像是历史的“插入句”,又因十分自由而无法付诸行动;接近生活而不与生活相等,因为身陷生活的人,并不会抬起头来寻找理解生活、讲述生活的形式——这倒是我们早就知道的真相,“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自己”,并不明白自己怎么总是像个疯子似的又爱又恨。
小说家的特权也因此而来,作为“内心的扩张主义者”、“滑稽的幻想家”,只有他们才有能力把诸如“敲门声”这样不经意的细节赋予史诗级别的注意力。而所谓“接近”,实在是一种令人慌张甚至恐怖的距离,这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一个最伟大的特质可能在于小说的“事后性”——尤其文学是可以发生在死亡之后的(而死亡通常都视为一个确定的万物的终点),它甚至可以反复地死去活来地经历死亡,这成了一个很本质的起点。正是由于小说家的工作,我们才得以回到故事发生的地点,回到一段早已消失的时间,而不必非要等到某个具体的人的追悼仪式,才获得慨叹人生的机会。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