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民谣&嘻哈,谁说民谣只有“穷” | 大葡 · 说

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在物质层面达到一定的饱和度后,于精神层面的追求,愈发明显。
互联网的高歌猛进,全民皆手机在身。音乐,几乎触手可及。
其中民谣和嘻哈,在这个时间段内,突出成为大众型音乐代表。
中国式民谣

“民间流行的,赋予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
——百度百科
打开百度词条,“民谣”给到我们的是这样的注解。
从前的民谣,在没有唱片,没有专辑,甚至没有广播的年代,传播的方式只能靠民众传唱,纸张书写,而后一传十,十传百。出众的词加上朗朗上口的旋律,才能流传至今。
如今的民谣,在众多出色的创作歌手,以互联网自媒体等作为媒介传播的前提下,听众再不用经历旧时代的波折,只需花上几秒的时间,手指轻轻触动屏幕,音乐就能入耳。
说到民谣,得提一个人的名字,赵雷。

前段时间,走街串巷都能听见一首歌,《成都》,“烂大街”来形容都不过分。好多听众听完甚至亲至实地,“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了。
这首歌曲正是由赵雷创作。
赵雷是典型的中国80后,出生于“帝都”,但是稍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并不富有可能是因为和民谣挂钩的特性,大家心中始终对民谣的第一印象——穷。
甚至还有一个说法:但凡和民谣“搭上肩”的,都穷。
是的,民谣的确是“穷”。
有多穷?
笔者曾经因为从业原因,结识过一支乐队,乐队的名字叫“麻园诗人”。
(网易等媒体能搜索到该乐队的作品及相关信息)

麻园诗人属于创作型乐队,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作品多为带着“rock”式的民谣,拿过一些国内赛事的奖。
可能是由于乐队刚起步的阶段,我曾亲眼所见,他们接到单子外出商演,不说自己的代步工具,运输乐器的工具都没有。
有一次演出之前,乐队主唱苦果,临时托关系才找来一辆“金杯”面包车。架子鼓,吉他,贝斯等一股脑塞进车里,伴随着一路颠簸碰撞,赶往演出的现场。
令人诧异,每次的演出现场,舞台上这些乐器也没有给乐队闹乌龙出故障。
他们不爱自己的乐器?
还是他们的创作难以入耳?

都不是。
因为没有资金。
民谣的特性,小众、低调,不容易为人所知。
大部分创作的民谣会带有一些创作者自身对生活的困苦,或是爱情,或是理想。
任何事物皆存在正反面。
民谣的这种创作风格当然也会被部分人理解成对生活的不求上进,无病呻吟。
民谣圈中单纯热爱音乐者居多,追逐金钱或者地位的现象有,但并不是主流。追逐者也不会吃相太难看,同人广多金的娱乐圈相比,民谣的确又太穷了些。
讽刺的是,民谣好像还是在娱乐圈这个大圈中,处于被包含的关系。
而民谣歌手在对生活诉完苦后,并没有像负面评价的那样,放弃自己,放弃生活。
他们依然背起吉他,踩上摩托车,向着明天出发。

从“贫与富”,“发光与埋没”这一层面来讲,赵雷其实是幸运的,在自身拥有音乐才能,孜孜不倦努力创作的同时,在媒体圈终得已崭露头角,捧着喜爱的原创品站在了大众眼前,圈下大批粉丝的心,终于不用再为了一日三餐的窘迫抓耳挠腮。
赵雷是从苦日子走过来的,听众能感受到,他的很多歌词创作不是金言金句,辞藻华丽。
却总能拨动听众的心弦。
赵雷部分作品媒体听众的评论



俘获听众心扉的是契合生活贴近现实的歌词,是令人过耳一遍后,能熟记于心的简单歌词与旋律。
和我在成都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成都
总是觉得工作太忙,常常被冷眼灼伤,对不起,总是让你受委屈
—无法长大
我忧郁的白衬衫,青春口袋里的第一支香烟,情窦初开的我从不敢和你说
—少年锦时

歌曲中展露的风格,塑造的形象:
痞子气息却又不甘放弃,挣扎于都市生活的年轻群体;
是对一座城市,因一些人一些事,念念不忘的午夜失眠者;
又或是偶尔回头,怀念羞涩而美好的青春时期的中年大叔,等等。
这些风格和形象,有赵雷自己走过的岁月,有作为旁观者见证他人走过的岁月,他将这两者深刻于脑海,将它们打碎然后重新整理,烙刻在自己的创作中。
让他人能感同身受发出共鸣,铭记人生中特别的“旅途”。

民谣圈中还有很多优秀的存在,陈鸿宇,宋冬野,马頔,尧十三,陈粒,李志,等等,很多。
抛开民谣圈中少数人存在的负面新闻不谈,从民谣创作和音乐魅力的角度出发,偶尔听听民谣,的确是能起到安静心灵,朴素的看待自我的作用的。
民谣真正的特性,或许不是穷,而是——铭记。
中国式民谣,在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民俗结合下,是中国一面独特的音乐旗帜。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地区的音乐风格,也不向颇负盛名的任何音乐派别所依附。
它就静静的谈、唱,偶热叹息一声后,抬头继续向前走。
What matters in life is not what happens to you but what you remember and how you remember it.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那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来自夜不能寐,稍稍失眠的大葡的“瞎说”浅谈
中国式民谣&嘻哈——上
-NOT END-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大葡说(dapushuo),望多多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