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趣味十足的汉语,古今语音演变、儿化韵、变调
一、普通话的声调 古今语音演变
1、普通话的调类系统来自古代汉语的调类系统,沈约发现了四声,撰写了《四声谱》。他首创了按四声分韵,并定下了“平上去入”的四声命名。后来语音发生了变化,又按声母的清浊各分为阴调和阳调两类,清声母字归阴调,浊声母字归阳调。
现在的普通话中:
阴平调类字=古清声母平声字
阳平调类字=古浊声母平声字
上声调类字=古清声母上声+一部分浊声母上声字(边音、鼻音和古今读零声母的古阳上字,统称次浊)
去声调类字=古去声+另一部分浊声母上声字
古代入声调类在普通话里消失了:
古清声母入声字=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古浊声母入声字在普通话中读成阳平或去声
2、四声和平仄
古代诗词讲究“平仄”
“平”就是古代四声的“平上去入”中的“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的总称。
普通话中的入声已经没有了,但上声和去声属于仄声,阴平阳平属于平声。
在我国各省份的方言中任然存在入声字。


二、儿化韵
1、音变规律
①-i尾韵和-n尾韵,儿化时尾韵脱落,韵腹卷舌+r;
②-ng尾韵儿化时,韵尾脱落,韵腹鼻化并卷舌;
③-n尾韵和开尾韵中的以aoeu充当韵腹的各个韵母,儿化时都是卷舌作用贯穿全韵,变成卷舌韵母
④开尾韵里的舌尖元音两个-i卷舌时变成er以及单元音韵母i和v在韵母后面加上er

2、儿化的作用
儿化不是单纯的语音现象,它跟词汇、语法和修辞都有密切的关系,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
①区别意义
头——头儿 眼——眼儿 火星——火星儿
②区分词性
画——画儿 尖——尖儿 堆——一堆儿
③表示细小轻松、可爱——小王儿
表示憎恶嫌弃——小偷儿、土老帽儿
三、变调
1、上声变调:上声在句尾、句中停顿单念时念本调,其他场合都不按本调读
①上声+上声读成阳平+上声 214+214——35+214(海水 演讲)
上声+非上声读成半上+非上声 214+(55 35 51)——211+(55 35 51)(许多 假如)
②上声+轻声:这时前面的上声字一般仍要根据它后面的轻声字本调来变
上声+轻声(上声)读成阳平+轻声
注意:如果后缀是“子”或是名词亲属称谓中上声字重叠,那么前一个字不读阳平,读半上。“椅子 本子 傻子”读211,只有“法子”读阳平。还有几个口语轻声词较特殊:耳朵 马虎 宝宝 痒痒 奶奶 姥姥 姐姐 读211
上声+轻声(非上声)读成半上+轻声
③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上声的变调按内部停顿来变
双单格:214 214+214读成35 35+214 展览馆 洗脸水
单双格:214+214 214 读成21+35 214 纸老虎 有理想
2、其他变调
①“一” 变调:在单念或在词句的末尾,都阴平本调;在阴平、阳平、上声前都去声;在去声前读阳平。
②“不”变调:在单念或在词句的末尾,以及阴平、阳平、上声之前都读去声,只有在去声前变为阳平。
③“啊”的音变

语音部分真题练习
一、填空
1、元音发音时,( )越大,舌位越低。
2、按发音部位说,普通话声母n属于( )音
3、现代汉语普通话有( )个韵母
4、“窝”的韵母是( )
5、普通话双唇音只能同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拼合,不能同( )拼合
6、汉语的声调主要是由( )的不同变化决定的
7、普通话阳平的调值是( )
二、判断题
1、声母都是辅音,辅音也都是声母( )
2、汉语最长的音节有六个音素( )
3、“wǒ”是零声母音节( )
4、音位是具有辨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 )
5、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
6、汉语声调是一种音素( )
三、选择题
1、字母d t n l从发音部位上说是( )
A.舌尖前音 B.舌尖中音 C.舌尖后音 D.舌面音
2、辅音声母的不同是由( )和发音方法不同决定的
A.元音音节 B.发音部位 C.气流受阻 D.发音情况
3、普通话声母的塞擦音是( )
A.zh z j B.n x g C.c d r D.s t k
四、

答案:
一、填空
1、开口度 2、舌尖中 3、39 4、uo 5、撮口呼 6、音高 7、35
二、判断
1、× 2、× 3、√ 4、√ 5、√ 6、×
三、选择
BBA

本文来源汉教知识分享
-
dyi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3-16 10: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