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你揭秘,你的钱飞哪去了?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评选已经落下帷幕
最后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是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布思商业学院教授,现年72岁的Richard H.Thaler(理查德·H塞勒),他因为创建了经济学理论而获得今年的经济学奖项。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你揭秘,你的钱飞哪去了?
理查德·H·塞勒(下面统一称为塞勒)他批判了传统经济学对人们的经济行为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假设,然后使用数学的方法和各种日常生活的案例,证实人的非理性经济行为是存在的。
让众哥使用一些最单栗子,为大家解释老爷子经常思考的这类问题:
为什么混迹澳门赌场的赌徒们,在今日全盘皆输的情况下,将所有的希望赌在最后一局里;
为什么咱们去购置家具时,愿意在卧室里的椅子省钱,却不愿意在客厅的里的椅子省钱?
为什么有些拍卖会的最后胜者,实际却是失败者?——花费了拍卖品的实际价值数十倍而拿下的,那“胜者的诅咒”
塞勒除主业是经济学家,还有一个非常excited的副业:演员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你揭秘,你的钱飞哪去了?
并且塞勒出演的是2016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电影《大空头》(良心电影强烈推荐去看),塞勒本色出演,客串了一番经济学家;
塞勒与赛琳娜·戈麦斯去了拉斯维加斯的一家赌场,向人解释说明担保债务凭证;
塞勒老爷子真的是工作休闲两不误,妥妥的人生赢家风范;但interesting的事还在下面,
做为非理性行为的“行为经济学之父”的理查德·H·塞勒在获奖后记者询问:“塞勒,塞勒你会怎么花费掉这九百万瑞典克朗奖金?”
老爷子面露微笑玩笑的说“我会尽最大的努力,用非理性的方式将钱花掉~”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你揭秘,你的钱飞哪去了?
是不是觉得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非常有趣?
这位宣称要“非理性消费”的塞勒朋友,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性消费的呼吁者和推动者~
我们来看看瑞典皇家科学院,为其总结的三大重点:
1、有限的理性
塞勒提出了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的概念,借助这个概念,人们在做决定时往往会创造出几个账户,进而人们在消费时,因为这些心理账户的存在,人们有时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学运转法则,从而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
栗子:
当你有一件衣服后,那么你对这件衣服的价值与评价将会比拥有之前大大增加,这一现象称为禀赋效应。
所以,人们在决策的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逐利”的考虑,出于损失的恐惧心理,人民在卖出商品时,往往会索要更高的价格。
2、社会偏好
塞勒在公平性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也颇具影响力,他的研究表明,消费者对公平性的重视,会导致企业在商品需求量旺盛时不敢涨价;但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时,企业却往往敢明目张胆的提高商品的价格。
3、缺乏自制力
最后一个也是我们日常最为碰到的情况,我明年要完成XXXX,然后就不了了之。
塞勒创建了一个“计划者-实施者”的模型,塞勒分析长远计划和短期实施之间的矛盾;因为难以阻挡眼前的诱惑,所以我们存钱计划与健身之类的长期计划往往会泡汤。
是不是很明显
像今年的双十一就快到了,多少人喊着要我不能剁手,然后看到心动的产品,还是忍不住,就买买买了;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你揭秘,你的钱飞哪去了?
又或者是女生们喊着我要减肥变得美美哒,成为女神;然后看到甜品美食,就不吃不是人了;
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塞得老爷子提出了“助推理论”(Nudge Theory)
“助推理论”不是强迫人们做事情,其核心是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决定,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是不是看的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你揭秘,你的钱飞哪去了?
众哥为大家简单的解释下,就知道应该如何坚持了;
塞勒曾经在哥本哈根做过一个实验:
向路人派发带有包装纸的糖果;实验分为2次
第一次实验中,组织者在糖果附近派发附近烟灰桶和自行车筐内处发现不少糖纸;
第二次实验中,组织者派发点附近地上标示了一串绿色的脚印,而脚印的终点是一个垃圾桶;结果就是派发附近“糖纸”垃圾减少46%;
专家解释道,比起手中的垃圾,人们更加在意地上的脚印,人们潜意识的会被这些脚印所指引着前进;
而这个理论逐渐被人们的广泛的运用起来,甚至英国前首相卡梅伦,也在内阁中组建了“助推小组”,帮助人们完善这些环保的决定;
扯回这说法,答案就是当你在做一些目标时,最好是越具体越好,并且将其写出来;如每周要存出100元,一个月要存出额外存储1千元,并且定出每月最多能使用多少金额,设置个限额;并且有目标性,阶段性,循序渐进;
以上不知大家懂了吗?定目标→细化→呈阶段性(循序渐进)→完成
更多精彩的理财小知识,欢迎点击关注众车在线~
最后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是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布思商业学院教授,现年72岁的Richard H.Thaler(理查德·H塞勒),他因为创建了经济学理论而获得今年的经济学奖项。
![]() |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你揭秘,你的钱飞哪去了?
理查德·H·塞勒(下面统一称为塞勒)他批判了传统经济学对人们的经济行为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假设,然后使用数学的方法和各种日常生活的案例,证实人的非理性经济行为是存在的。
让众哥使用一些最单栗子,为大家解释老爷子经常思考的这类问题:
为什么混迹澳门赌场的赌徒们,在今日全盘皆输的情况下,将所有的希望赌在最后一局里;
为什么咱们去购置家具时,愿意在卧室里的椅子省钱,却不愿意在客厅的里的椅子省钱?
为什么有些拍卖会的最后胜者,实际却是失败者?——花费了拍卖品的实际价值数十倍而拿下的,那“胜者的诅咒”
塞勒除主业是经济学家,还有一个非常excited的副业:演员
![]() |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你揭秘,你的钱飞哪去了?
并且塞勒出演的是2016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电影《大空头》(良心电影强烈推荐去看),塞勒本色出演,客串了一番经济学家;
塞勒与赛琳娜·戈麦斯去了拉斯维加斯的一家赌场,向人解释说明担保债务凭证;
塞勒老爷子真的是工作休闲两不误,妥妥的人生赢家风范;但interesting的事还在下面,
做为非理性行为的“行为经济学之父”的理查德·H·塞勒在获奖后记者询问:“塞勒,塞勒你会怎么花费掉这九百万瑞典克朗奖金?”
老爷子面露微笑玩笑的说“我会尽最大的努力,用非理性的方式将钱花掉~”
![]() |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你揭秘,你的钱飞哪去了?
是不是觉得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非常有趣?
这位宣称要“非理性消费”的塞勒朋友,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性消费的呼吁者和推动者~
我们来看看瑞典皇家科学院,为其总结的三大重点:
1、有限的理性
塞勒提出了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的概念,借助这个概念,人们在做决定时往往会创造出几个账户,进而人们在消费时,因为这些心理账户的存在,人们有时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学运转法则,从而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
栗子:
当你有一件衣服后,那么你对这件衣服的价值与评价将会比拥有之前大大增加,这一现象称为禀赋效应。
所以,人们在决策的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逐利”的考虑,出于损失的恐惧心理,人民在卖出商品时,往往会索要更高的价格。
2、社会偏好
塞勒在公平性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也颇具影响力,他的研究表明,消费者对公平性的重视,会导致企业在商品需求量旺盛时不敢涨价;但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时,企业却往往敢明目张胆的提高商品的价格。
3、缺乏自制力
最后一个也是我们日常最为碰到的情况,我明年要完成XXXX,然后就不了了之。
塞勒创建了一个“计划者-实施者”的模型,塞勒分析长远计划和短期实施之间的矛盾;因为难以阻挡眼前的诱惑,所以我们存钱计划与健身之类的长期计划往往会泡汤。
是不是很明显
像今年的双十一就快到了,多少人喊着要我不能剁手,然后看到心动的产品,还是忍不住,就买买买了;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你揭秘,你的钱飞哪去了?
又或者是女生们喊着我要减肥变得美美哒,成为女神;然后看到甜品美食,就不吃不是人了;
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塞得老爷子提出了“助推理论”(Nudge Theory)
“助推理论”不是强迫人们做事情,其核心是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决定,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是不是看的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 |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你揭秘,你的钱飞哪去了?
众哥为大家简单的解释下,就知道应该如何坚持了;
塞勒曾经在哥本哈根做过一个实验:
向路人派发带有包装纸的糖果;实验分为2次
第一次实验中,组织者在糖果附近派发附近烟灰桶和自行车筐内处发现不少糖纸;
第二次实验中,组织者派发点附近地上标示了一串绿色的脚印,而脚印的终点是一个垃圾桶;结果就是派发附近“糖纸”垃圾减少46%;
专家解释道,比起手中的垃圾,人们更加在意地上的脚印,人们潜意识的会被这些脚印所指引着前进;
而这个理论逐渐被人们的广泛的运用起来,甚至英国前首相卡梅伦,也在内阁中组建了“助推小组”,帮助人们完善这些环保的决定;
扯回这说法,答案就是当你在做一些目标时,最好是越具体越好,并且将其写出来;如每周要存出100元,一个月要存出额外存储1千元,并且定出每月最多能使用多少金额,设置个限额;并且有目标性,阶段性,循序渐进;
以上不知大家懂了吗?定目标→细化→呈阶段性(循序渐进)→完成
更多精彩的理财小知识,欢迎点击关注众车在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