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校对论文学习、总结
校对环节必须做到好疑、勤查、善辨、慎断,从而找出文稿中的政治性差错、民族宗教方面错误、常识性和事实性错误、引文差错、成语误用、错别字和 标点符号错误等,确保质量。 校对是保证文稿质量的重要一环,是对写作、修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可谓写作 开流、修改正本、编辑清源、校对净后。近代以来,校对工作已经成为独立的专业和专门的学科。
校对方式以读校和点校为主。在过去电脑普及率不高的情况下,最常见的是手写稿。两个校对员面对面,一人盯字稿,另一人读校样,这种情况叫读校。现在电脑普及率极高,稿件多以电子稿为主,校对员多以独自一人点校为主。校对阅读不同于编辑审读,编辑审读以线性阅读为主,即一组词一个句子地阅读,重在“得意”。而校对是以点性阅读为主,即逐字(词)逐标点地猎错,不断停顿、回复,注重“得形”。遇到句子较长时,校对员还要再同看一遍,以防甸式杂糅、逻辑错误等情况出现。 我体会,要做好校对工作,必须在严格遵守 丁作流程的基础上,坚持“好疑、勤查、善辨、慎断”八字原则,防止以下几类常见的错误。
1、政治性错误;
2、民族宗教方面的错误;
3、常识性和事实性错误;
4、 引文差错;
5、 古诗词、文言文在引用时很容易出现差错,主要原因是作者在引用时仅仅凭记忆而没有认真核对,当然也不排除版本不同的可能,要注意鉴别;
6、成语误用;
7、错别字;
8、标点符号。
作者校对需要注意几个原则:
第一,重新核实关键信息。标题、作者信息、参考文献、注释、数据等信息非常关键,一旦出错,会让文章质量大打折扣。这些信息必须重新查实、校准。
第二,重点校对那些编辑不容易校对出来的地方。比如,作者信息、注释、数据、图表、参考文献等。
第三,把打印稿打印出来,在纸质版上通读校对,边校边读。
第四,一定要准确标示出自己的修改痕迹。
校对无小事。在投稿前,建议作者先将文章校对准确,这不仅可以提高文章评审的命中率,而且还可以提高文章的学术水准,省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成本。
校对方式以读校和点校为主。在过去电脑普及率不高的情况下,最常见的是手写稿。两个校对员面对面,一人盯字稿,另一人读校样,这种情况叫读校。现在电脑普及率极高,稿件多以电子稿为主,校对员多以独自一人点校为主。校对阅读不同于编辑审读,编辑审读以线性阅读为主,即一组词一个句子地阅读,重在“得意”。而校对是以点性阅读为主,即逐字(词)逐标点地猎错,不断停顿、回复,注重“得形”。遇到句子较长时,校对员还要再同看一遍,以防甸式杂糅、逻辑错误等情况出现。 我体会,要做好校对工作,必须在严格遵守 丁作流程的基础上,坚持“好疑、勤查、善辨、慎断”八字原则,防止以下几类常见的错误。
1、政治性错误;
2、民族宗教方面的错误;
3、常识性和事实性错误;
4、 引文差错;
5、 古诗词、文言文在引用时很容易出现差错,主要原因是作者在引用时仅仅凭记忆而没有认真核对,当然也不排除版本不同的可能,要注意鉴别;
6、成语误用;
7、错别字;
8、标点符号。
作者校对需要注意几个原则:
第一,重新核实关键信息。标题、作者信息、参考文献、注释、数据等信息非常关键,一旦出错,会让文章质量大打折扣。这些信息必须重新查实、校准。
第二,重点校对那些编辑不容易校对出来的地方。比如,作者信息、注释、数据、图表、参考文献等。
第三,把打印稿打印出来,在纸质版上通读校对,边校边读。
第四,一定要准确标示出自己的修改痕迹。
校对无小事。在投稿前,建议作者先将文章校对准确,这不仅可以提高文章评审的命中率,而且还可以提高文章的学术水准,省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成本。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