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村:稻花香里忆童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9月的一天,当我坐着观光车行进在西栅前往乌村的道路上时,阵阵稻花香扑鼻而来,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了这句词。 同行的M君也耸耸鼻子:“稻花好香啊!”瞬间对乌村的期待值up up。而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哈妹的表现则是,哈哈一笑:“没有啊,完全没有闻到。” 对此我的看法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城市狗和村里人的巨大鸿沟! 乌村,是的,我又一次来到了乌村,体会不一样的秋之风景。 从杭州乘坐大巴前往乌镇汽车站,坐公交车或者打的到乌镇的游客中心,办理入住,领取一个橘色的手环,接下来的两天,这就成了我们是“乌村村民”的信物了。 接着,搭上24小时都可以搭乘的观光车,向着乌村,我们出发了!

村里住哪里 从游客中心到乌村,是一条平坦的水泥路,左手边是京杭大运河,河中有来往的运砂船不时鸣响汽笛;右手边则是一片片的稻田,更远处,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清风拂面,稻香宜人,真是好不惬意。

下了车,哈妹已经笑容满面地在等我们了。她将引导我们去往住宿的地方——酒巷。 沿着大路,走不多久,往左一拐,走上一条小路,右手边的一小片空地上,摆放着跷跷板,秋千等等活动设施——都是用原木做成的,与周围的茄子地、菊花从颇为相宜,别有一番田园风光。小路逐渐开阔,一领“酒屋”的幌子入眼,这就是“我们家”的自酿酒坊,走过的街坊倒不妨来此尝尝。

过了酒坊自然就是我们的住家——酒巷了。推门进去,一楼的大厅陈设着一张大台球桌,经过一条曲折的走廊,就是我们的“会客室”——蓝印花布做顶,三面落地大书柜,书柜下是极厚实的沙发。这是“书虫们”理想中的布置吧。



卸下行李,已是午饭时间。今天中午,我们打算去磨坊吃吃小点心。 从酒巷出来,穿过一条竹林小径,眼前豁然开朗——一个荷叶翩翩的池塘,虽说初秋季节,仍有荷花绽放。池塘中间,几座造型别致的小木屋是此处的“养鸭别墅”。鸭子们或悠游水中,或在“别墅”前整理毛发,起码也是本地的“地主鸭”了。池塘的右岸,竹林茂盛处就是另一个住宿的组团——竹屋。与竹屋隔塘相望的则是“村委会”——在村里,有大事小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工作人员帮你解决,退房,送行李,同时这里也是参加集体活动的集合地。



磨坊就在村委会的斜对过,一块块的磨盘就是它的标志性装饰物了。磨坊里的招牌当然是各类豆制品,毕竟这里所有的豆花豆浆豆干豆腐都是拿石磨细细磨出来的。


下午略微休息以后,哈妹带着我们在村里转悠。 乌村,是在上个世界典型的江南小村落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度假区。因景观不同,分为7个不同的组团——竹屋、酒巷、磨坊、桃园、米仓、渔家以及知青年代,共有180多间客房。 由名字可知,不同的组团在室外景观和室内陈设上都会有所不同。竹屋,掩藏在密密竹林之间,从阳台望过去是一片荷塘,颇有隐居之感;墙壁上的蓑衣,木鱼,彩色的橹做成的装饰品则成就了渔家的特色;桃园的小客厅大概会得女士们的欢喜——粉色系的复古田园风,很适合在此招待宾客,闲谈家常呢。








知青年代则是最新开放的一个组团,客房也是最多,里面的布置当然很有那个年代特有的风格啦。



但无论在哪个组图,不变的是舒适的客房,赖着就不想起来的无敌大床;大厅里随处布置的一些适于休息的角落,还有种植在在角角落落的芭蕉、美人蕉和三角梅,无不带给游客更好的体验。




走在乌村的路上,总有一种让我恍惚回到儿时外婆家小村庄的错觉,村中心的池塘,路边种着的各种菜蔬——茄子、萝卜,房前屋后搭着的架子上爬满了颀长的丝瓜、黄瓜;丝绸之乡,当然到处都可见桑树;离住家不远处即是田地,荷塘和菱塘不但是美丽的景观,也是家中的经济来源;有鸟在空中掠过,留下一声声的清脆鸣叫。






如果说,东栅西栅让让人触摸到明清之际商业兴盛的乌镇,那么乌村则展现了摇着橹划船归家鸡犬之声相闻的田园乌镇。 当然,我对m君说:“到底乌镇更富有些,房子看起来也更高级。” 村里吃什么 在乌村,实行的是一口价全包式的服务,办理了入住以后,村里的吃喝玩乐所有的设施都不要!再!花!钱!了!对,没错,你可以吃乌村提供的所有的食品,可以玩乌村所有的游乐设施。而且此处的食材又超级新鲜(尤其是蔬菜,从田间到餐桌不到俩小时),大厨的烹饪技巧又都是大师级别的,对于吃货来说,真是有一种进入天堂般的美好感受啊。 时至今日,我眼前依然能浮现出去年来此时,小伙伴吃货杏和lu小娘边大啖新鲜蟹脚边连呼好吃的情景。 而这次,正好m君恰好也是吃货一枚,我怀着一种“太好了,绝不吃亏”的想法带着m君在村里掠食。 第一天中午的小食当然不够填满m君的胃口。但是他没说我就没问,后来才知道,彼时他并不知道“交了钱就可以任意吃”这件事情,所以只能婉约地吃了一份儿;晚餐的时候自然画风就转向了“豪放派”了。 餐厅在新建的二期综合体里——里面有烘培教室、编织教室、会客厅、儿童游乐场以及户外攀岩等等设施。 刷个脸验明正身进入餐厅,服务员姑娘们就拿着菜单让你点菜。吃多少点多少,不够吃可以再点。不多一会儿,我们的桌子上就出现了一大堆的餐点——嗯?你确定我们吃得了吗?


m君露出被侮辱的表情,并用风卷残云的行动回答了我的疑问。 点菜的时候,顺道也把第二天的早餐也点了——尤其是如果你需要新鲜蔬菜的话就得由工作人员提前去地里采摘,节约了第二天的早餐点餐时间。 第二天的早餐时,感叹果然是早晨带着露珠儿摘下来的蔬菜,新鲜的不得了,词穷如我,只能说“好吃”!



除了正餐之外,在村里的各个组团大厅也提供一些零食点心——村委会旁边常年有菊花茶、粽子、小红薯、芋头和土豆等等提供,而在现在这个季节,则会额外有菱角吃。 北方人m君起先不屑地表示:我也曾在南方生活数年,也曾吃过菱角,并不好吃。但是看到端上来的菱角时还是小惊讶了一番,吃了以后更是惊异:这是菱角乎?怎么这样粉嫩适口?


而我则是边吃边感慨,在小时候,煮菱角是在外婆家夏日最常见而普通的小食——有菱塘的人家常常驾着大木盆去塘里捞上来一些煮熟,小孩子们一觉醒来,背上汗津津的,吹着电扇,吃着菱角看着电视,就是我们最最普通的暑假日常。 在两条小溪环抱之处,有一间长窗临溪的屋子,略微远离住处,门面也小,一不小心容易错过——这里是甜品屋。

当然,这里并没有蛋糕、饮料之类,而是南瓜羹、莲子羹、红豆汤、桂花酒酿小圆子这些传统的中式点心,浅浅淡淡的,盛在一个天青色的小瓷碗里,最是江南的味道。

如果这些清淡点心不能满足重口味的你,那么不能错过的就是米仓的煲仔饭。煲仔饭的提供时间是下午5点到晚上12点,现点现做;晚上走出村里进个城看个西栅夜景回来正好来一碗——对,我们就是这么干的。 一个陶煲、一把米、数块排骨或者腊味、几条烫青菜,就在师傅们手中变化出让人最欲罢不能的味道,香!


其实,m君在吃完晚饭以后已经颇吃不动了,但是在我的一再怂恿之下还是在晚上11点的时候穿过茫茫黑暗去寻找美食的明灯——这种精神简直让我感动;而煲仔饭的味道也不负期待地感动了他。 村里活动众多,其中一项是晨起采摘。我们采摘的是长豆角,也就是豇豆。摘下来的豇豆也就成了第二天我们中午的一道菜。 我想说:“这大概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豇豆了!”本来我实在不喜欢吃豇豆,总觉得不是煮的太绵软就是不入味,但是这一次,整盘豇豆都是被我吃掉的的,全因食材新鲜而又被烹饪地太好吃了吧。 m君呢,他吃了两口,随意称赞了一下,并不在意我的独食行为——因为他正在悄咪咪地吃羊排的独食。这么大的羊排,他吃了俩,事后还一再夸赞:太好吃了!然而因为我一口也没有吃上,只能在想象中流一流口水了。





村里怎么玩 刚进村,哈妹就“咔”塞给我一张活动表,走进村委会,咔,又被塞一张活动表——我们村里人就是这么热情地推荐他们的活动,毕竟活动多而且时间安排得紧,要想都参加还真得好好规划一下呢。

仔细看了一下我们的活动表,发现与去年春天相比,有些活动减少了——譬如烧野火饭。 哈妹说:因为现在是秋季,而烧野火饭则是春天和夏天才会有的活动,尤其是在春天祭蚕花娘娘的时候。 依照四时轮转生活,这是村里的自然规则。 我们参与的活动如下:赏西栅夜景、摘豇豆、磨豆花、做手工、钓鱼、射箭、看动物…… 住在乌村的游客可以无限次地进出西栅,所以第一晚我们选择去看西栅的夜景。虽已到夜晚,西栅依然游人如织,但是比起某些被迪吧占领的古镇,乌镇已算安静有序。我们的主要活动是搭乘夜船游河。 非常幸运,在购票窗口我们遇到了另外几个同好,得以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包了一艘手摇船。河面上波光粼粼,本地师傅把橹摇的吱吱响,两岸的房屋鳞次栉比倒映水中,颇有一番情趣。不过,更有趣的是同乘一船的游客们。 当中有几位是东北的大姐——众所周知,有东北人在的地方必然是笑声不断的。而在船行到岸边时,大姐突然叫到:“船上有蟑螂!”然后一船人都在四处寻找这“蟑螂”之中人仰马翻乐不可支。 当夜色渐深,我们乘上观光车回到灯光幽暗偶有蛙鸣的乌村时,真的很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跟工作人员还有别的游客一起挎着小篮去摘豇豆。阳光初升,叶片上的露珠微微发光,欲滴不滴。工作人员教大家辨识哪些豇豆已经可以采摘,哪些已老,很快每个人都摘了满满一篮子,而中午的时候,它们就都摆在了我们的餐桌之上。

吃完早饭,下一个重要活动是在磨坊的磨豆花。说到豆花,大概人人都会有些模糊的概念,而说到具体的程序,又不是特别清楚。事实上,磨豆花需要磨豆浆——煮豆浆——加内酯——出锅了! 但是具体到各程序,又有许多的细节要注意,看我的认真小笔记:

最后的成品当然令人很满意啦,又嫩又滑,毕竟是咱亲手做的不是?不好意思地承认,我喝了三碗…… 磨豆花的时候,我们偶遇了来自青岛的一家四口,一对年轻夫妇和两个娃娃。略攀谈几句之后,m君和那男士决定去钓鱼。鱼塘和虾池中间不过隔了一个堤岸,然而这时节已经没有龙虾。工作人员说,在龙虾季节,不少小朋友把钓上来的龙虾系上一根细绳牵着走。这是所谓的遛虾? 垂钓的工具可以在鱼塘旁边的小木屋借得——鱼竿、小凳子、鱼食、遮阳伞,一应俱全。


鱼塘之中,鱼不少,锦鲤之外,还有鲫鱼之类可食用的鱼,假若运气好,可以将钓来的鱼送至厨房做成一餐。然而不知何故,我们那一天钓上来的竟然几乎都是锦鲤,只得放归塘内。

下午,我独自一人去参与手工活动——钩花和编小藤篮。途中经过儿童乐园,里面的活动设施也太多了吧——难怪早上遇到的青岛妈妈说要不是儿童乐园只开放到晚上8点,她闺女大概根本不愿意出来。



说到手工活儿,大概我只是为了证明一下我的手有多么不巧,尽管有工作人员充当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告诉我,这里的工作人员都会学习各种技能,不但可以指导游客的体验活动,各种精致的手工用品也会放在纪念品商店贩卖。 m君则参与了射箭活动,具体的结果是相当“感人”……此处就不放图片了。 不过在众多活动之中,我们最爱的是一项自己发明的活动——猜菜名! 生活在村里还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话着实有点丢脸,m君自诩是个道地的“乡哈宁”,还要求我“不要总是用崇拜的眼光看着他”,因此上,我就不断指着路边种着的各色蔬菜和路边各种植物让他猜这是啥。你能猜到这都是啥吗?

顺道去看看各种动物吧。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与偶遇的树屋打招呼,与粉红色的“浮鱼”来个亲亲照,晨起的时候骑上自行车绕村骑行呼吸新鲜空气,走进蔬菜大棚与蔬菜们进行一下亲密接触,烤个水果挞满足一下自己的胃和成就感……






当然,在村里,没有时间在催促你,只需静静享受这闹市之中难得的清静之地,让我们的思绪再回到儿时晚上能看到漫天星光的梦里老家。 tips总结: 1、交通:去乌村可以选择自驾或者大巴前往。从杭州去的大巴大约1个小时的路程,再乘坐专线公交车或者打的前往西栅游客中心即可;办妥入住手续之后,就可以搭乘24小时的观光车前往乌村了。从乌村出来有时候在候车点可能没有车,只要拨打电话就会有车来接你哒。 2、住宿:在乌镇,入住手续都是统一在游客中心办理。乌村是在大厅的咖啡馆办理哒;或者你也可以选择在乌村的村委会办理入住和退房的事宜。退房的时候也可以委托工作人员把行李先托运到西栅,然后继续happy啦。 总之,我们要做的就是轻轻松松地在村里玩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