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树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觉得很虚无。
出去玩也无法全身心投入。
目前还只适合走马观花式的高密度旅游,不适合第欧根尼式的慵懒休闲游。
想了想原因,可能还是因为穷。
人生还没到可以放松享乐的阶段,出去玩久了会觉得浪费时间,想赶紧回家充电挣钱。
能增加见闻的体验除外,算是一种长期投资。
来澳洲前也纠结了一段时间。后来做出判断很大程度是依赖于这条想法,从而放弃了一些其他的选择。
即在国内人的同质化很严重,如果想脱颖而出,那么“不同”就很重要。
如果能为自己贴上“在澳洲生活过一段时间”的标签,那么就可以和很多人区别开来,包括比仅仅来澳洲短期旅游的人更有优势。
如果再叠加上之前的“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经历,那么就成了一个范围更小的交集。
前几天看有人怼一个博士写的鸡汤书,说他的书没什么营养深度,因为他生活的面太窄了。
我想这也是我热爱旅游的原因。
虽然说总的和美国很像,但是细细想来还是有很多新的发现,扩大了自己的认知范围和知识体系的边界。很多事情其实以前都听说过,但眼见为实后会有更切身的感受。人的认知就是这样一点点加强的。
很多事情虽然没来得及深入了解,但已经种下了好奇的种子,成为了未来学习的良好契机。未来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可以深度发掘。
打个比方,就好像每一个事件为我的各个技能树增加了一点点经验。单个看都微不足道,但这是这许多经验的积累,可以在某个时刻实现质变获得升级。
这就是把人生活成了游戏啊。
这些乱七八糟零散的知识包括——
澳洲的历史地理
监狱
淘金
炼金术
金砖
侠盗
柱子上种树
企鹅
宝马
右舵
大洋路
桉树
考拉
冲浪
袋鼠
健身房
夕阳
冲浪
海边集市
柠檬树
蒸汽火车
彩虹
彩色小屋
客房清洁
悉尼歌剧院
海港大桥
蓝山
鱼市
海鲜
拱廊
海滩
上市成人企业
手机卡
blowhole
邮局改造
涂鸦
步行桥
checker plate
shrine
投影
植物园
葡萄酒庄
。。。
-
凯小西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7 2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