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一个中专生是如何成长为上司公司董事长的
蜕变——一个中专生是如何成长为上司公司董事长的
文 / Sofia
本文首发于作者微信公众号:岁月无声却有恒
收到IPO的批准时,艾俊是开心的,只是,这份高兴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狂喜。也许,当你知道你终将会走到哪里、得到什么时,这种确定性会让你的幸福感降低N个度。
最幸福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
艾俊回想起自己的前半生。
三十年前,每个月只有5块钱零花钱的穷孩子,最巴望的时候莫过于挨到月底,才敢将自己所有的零花钱豪掷一空,只为买一包奢侈的方便面。
二十年前,没有学历、兜里只剩几十块钱、每天只敢吃一块烧饼的穷小子,所求的只是能够找到一份工作,不必蹭书店自来水填肚子。是的,直到今天,烧饼依旧是艾俊心头的梦魇。
十年前,欠着巨额外债、拼命维持着一个公司表象的艾俊,每天对自己说的是,“一定要撑下去,一定会成功的。”
五年前,艾俊发现自己已经爬到了一个小山头,摆在眼前的只有两条路:上天或者下山。何去何从,艾俊焦虑了。
是的,这些年来,艾俊的眼界早已不再局限于一包方便面、一块烧饼,他的思维也不在拘泥于满足温饱。他的世界已有很多种可能。只是,艾俊的心底深处依旧有着一块方便面、烧饼的尘封地,那是他无法忘却的自卑。
有时候,人的心态就像是围城。城里的人羡慕着城外人的农耕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上去自有一种风雅。而城外的人,却也艳羡着城里的人可以告别黄土的舒适悠闲。只是,那都是别人眼中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的渴望、每个人的追求、每个人的彷徨,也都只是冷暖自知罢了。
(1)
40年前,艾俊出生在一个北方四线小城的农村。
穷,但是好像大家都穷。而且小孩子对于“都穷”这个概念并没有什么明确的体会,反正打打闹闹、嘻嘻笑笑就是一日。好像大家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后来,到了四五年级可以住校的时候,艾俊终于有了自己的零花钱——每个月5元。那个时候,生活就有了企盼。挨到月底,如果还有余钱,就去买一包方便面。那些充满了等待与期盼的方便面,照亮了艾俊的童年。也许,那个时候,生活便以这种方式告诉艾俊:你要有足够的耐力挨下去,你终究会等到买得起方便面的那一刻。
后来,成绩优秀的艾俊考上了当地的一个中专。
我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专,就像现在传说的,北京的孩子为什么高考成绩并不高,因为一流的孩子出国了,二流的才上清北一样,在上个世纪95年以前,大概率上来说,能考上中专的都是成绩最好的孩子,成绩平平的才会继续读高中。
有时候,我也会想,人类的命运,似乎永远斗不过时代的潮流。你以为上个中专、学个技能,等毕业时有国家帮你分配个工作,这辈子的铁饭碗就端稳了,衣食住行也都不用发愁了。等到工作,进了体制,自然有好事的大妈帮你满世界地介绍对象,妻和子也不是问题。可是,谁又会想到,大锅饭,也有没饭吃的那一天。而那些当初因为成绩不佳、不得不去读高中考大学的孩子们,反而成了最枪手的大学生。命运,就这样划分了泾渭。
艾俊大专毕业的那一年,国家不再包分配。
这个时候,艾俊突然发现,自己毕业以后有可能就失业了,一切都得归零。而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他却是一无所知的。 不
能在学校里坐以待毙。
看着在校园里浑浑噩噩混日子的同学们,艾俊只能“举世皆醉我独醒”,他没有有权有势的父母,他也没有腰缠万贯的家庭,他所有的,是早就辍学在家的弟弟妹妹供养他读书的辛酸。他不能在毕业之后还要弟弟妹妹养着。
艾俊别无选择,只能逼着自己走出校园、去接触外面的世界。
第一份工作既好找也不好找。为什么这么说呢?艾俊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但是并没有哪个计算机公司会要一个没有背景的中专生来实习。于是,艾俊采取了曲线救国的路线,在一个计算机公司看大门,月薪300元。
对,艾俊当初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直白。要接触到自己的专业,要有钱。至于到底是摸电脑的还是拿钥匙的,是坐在办公室里的还是站在大门口的,其实,艾俊并没有挑选的资格。能有点钱可拿,能不需要弟弟妹妹供养,对艾俊来说,已是心满意足。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走出校园,艾俊才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些知识有多out,外面已经是586、windows的世界了,校园里的课堂还在讲解着386、486、dos的老古董。
艾俊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落伍、不合时宜。对于他只能找到看大门这样的兼职,他真的是一点儿不服气也没有,毕竟,他肚子里的东西搁在那儿呢,就那么点货。只是,人往高处走,尤其是初出茅庐的少年,谁愿意就这样看一辈子的大门?艾俊渴望改变。
电脑公司的员工们从上到下都对这个小伙子有好感。人人都喜欢帅哥美女,但是相貌平平的艾俊并不具备第一眼引力的先天优势。这一切只能靠“勤奋”来补拙。
直到今天,艾俊依然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聪明人,他说,他就踏踏实实地做一个能把事情做好的“傻瓜”就好了。其实,我倒是觉得艾俊的这种“傻瓜式”的做法才是聪明的行为。
怎么说呢,或许你以外他就是一个看大门的,后来会发现,哦,他还愿意帮你卸货、甚至帮你做其他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艾俊,在做他应该做的事情的时候,会自发地不计报酬地将他能想到的后续的可能的事情一并做了。
经理很喜欢这个小伙子,颇有留下他的意思。但是,艾俊的一根筋却发作了,他已经从外面的世界看到了学校里486知识的落后,他还想看到更多。对于有生以来还没有走出过家乡的艾俊来说,他能想象的到的,就是中国电脑最发达的地方是在北京中关村,他想去中关村拼一拼。
但是,艾俊的中关村之路却并非直达车。
艾俊的“逃课打工”引起了校园里其他学生的“效仿”。中专最后一年的教室里,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学生在上课,打工者有之,嬉游者有之。学校要正学风,便打算拿艾俊做典型,毕竟枪打出头鸟。
懵懂少年自然知道拿不到毕业证书会有什么后果,本来一纸中专学历已然贬值得厉害,现在却连这个贬值的学历都没有了,怎么去找工作糊口?但是,艾俊却不得不接受学校的安排。大不了,继续看大门去,艾俊灰心地想。
抗争?是的,以今时今日艾俊的处事方式,就算不对着干,起码也会以其他方式活动一下。但是,那个时候,还不是学校说什么就是什么吗?
我们都有过那样纯真的时候,臣服于一切权威:父母、师长,觉得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的决定都是自己别无选择的选择。
PS:本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已获人物原型授权。转载需有授权。
-
语则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10-19 19: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