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拍了200张中国人干净、真实的脸,他们拥有的,早已离我们远去
![]() |
收录时光的摄影|湿版摄影
这不是100多年前的老照片
这是一位怒族八十多岁阿妈的照片
被拍摄的时间是2010年
![]() |
▲ 老姆登村的金玛伟 2010年6月
“阿妈一生坎坷
几个孩子都夭折,只剩下一个女儿
当我拿照片给她看时,在那一瞬间的目光里
一辈子经历的事都在脑海中浮现”
摄影师骆丹说
![]() |
![]() |
2010年,骆丹听闻在中国西部
横断山脉的纵谷地带
世代生活着两个古老民族──傈傈族和怒族
他们远离现世,平静安宁
为了拍下那一张张干净、真实的面孔
骆丹开着一辆改装有暗房的面包车来到这里
![]() |
![]() |
湿版摄影是一种最古老的摄影技术
它的曝光时间得好几秒
要求被拍摄的人要完全静止,才能让相片高清
不仅如此,它还得通过手工缓慢的冲洗
人像才能显现在玻璃板上
![]() |
![]() |
骆丹在怒江拍了200多个人
照片记录着他们一生中最平凡的一刻
可那也是他们短暂的一生
![]() |
▲ 耶云和女儿胡秀珍 木尼马村 2010年8月
![]() |
一辈子的信仰
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都是基督教最虔诚的信徒
每一个村子都有教堂
不似我们平日里见到的那般华丽
只有刷白的墙、木做的围栏和凳子
教堂前有一个废旧的氧气瓶
到了做礼拜的日子
约翰牧师就会站在那里敲响“大钟”
他殷切地盼望着村民们接踵而至
而敲钟这件事,他决定做一辈子
![]() |
▲ “我大概就在这里敲一辈子的钟了” 敲钟的约翰 老姆登村 2010年6月
无论是忙碌的丰收季节
还是刮风下雨的天气
村民们听到钟声,都会细心打扮一番
人们穿上绣着花纹的传统服饰
盛装打扮去到教堂
在那里他们祈祷平安、健康、丰收......
![]() |
▲ 盛装的妇女 石门登村 2010年9月
![]() |
▲ 施底村的恰福生 2010年10月
到了感恩时节
人们在简易的教堂外欢聚一堂
唱欢乐颂,唱赞美诗
人们庆祝主的诞生
他们感激着主所赐予的一切
一朝为信徒,终身为信徒
不忘感恩,是他们一生的信条
![]() |
▲ 圣经培训学校的桑鲁斯牧师 木尼马村 2010年8月
![]() |
▲ 感恩节的聚会 瓦娃村 2010年10月
一辈子的职业
母亲,是当地女人一辈子的职业
在骆丹看来,怒江的母亲却有些不同
她们没有化妆品抚去岁月的伤痕
也没有华丽的玩具去安抚孩子的心
她们唯有把孩子抱在怀里
陪伴,是她们给予孩子最多的爱
![]() |
▲“岁月很长,我只想在你身旁” 和前英和女儿丰六花 石门登村 2010年9月
在怒江
无论是去教堂,还是下地干活
女人们都会挎着一个用竹编织的篮子
垫上一层薄棉被
把孩子轻轻放在里面
把绳子挂在身上
![]() |
▲ 何玉娟和儿子何圣杰 老姆登村 2010年6月
![]() |
▲ 恰四迪和儿子罗海生 金秀谷村 2012年
等孩子渐渐长大
能跑能跳了
女人依旧会把孩子带在身边
教他们做礼拜,教他们唱欢乐颂
直到他们长大成人
有足够的勇气离开自己
再放手去生活
![]() |
▲ 你言大和两个儿子 布拉底村 2010年11月
![]() |
▲ 少年肯沙花和邓怒生 木古甲村 2010年10月
时光会褪色,但爱不会
在骆丹的相机里,母亲是孩子的依靠
而在每一个女人的眼神里
都闪烁着圣洁之光
![]() |
▲ 你好叶,胡雪芬母女 腊吐底村 2012年
一辈子的故乡
照片里的这些老人、女孩、少年......
他们都是生活在峡谷里普普通通的农民
他们砍柴、喂马、种植水稻
哪怕收入微薄,却从没有想过要离开这片故土
![]() |
▲ 路 2012年
![]() |
▲ 阿佳和他的小毛驴 知子罗村 2012
![]() |
▲ “寂寞时,有马儿陪着我。” 牵马的爱春华 金秀谷村 2010年7月
骆丹在路上遇到了这个采石头的小姑娘
她家要建房子了,地基得用石头
于是全家人一起就去山里采
再沉甸甸地背回家
![]() |
▲ 背石头的女孩 布拉底村 2010年11月
村子在山上,交通极为不便
建房用的材料有些需要人背马托运到山上
骆丹曾见过一对夫妇背了几个月
几乎相当于将一座房子背到了山上
![]() |
▲ “这是他们日常的辛苦,但也平静地面对这些苦” 劈柴的益四花 布拉底村 2010年11月
![]() |
▲ 床 2012年
即使岁月是日复一日的清贫
可当你与他们四目相对
你能感受到他们的眼神流露出的尊严
你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意
![]() |
▲ 石门登村的普阿奇 2010年9月
骆丹说
“因为他们的眼神,他们的表情
他们那种很自然而然的精神层面的表露
特别打动我”
![]() |
▲ 阿鲁底村的余玉芬 2010年8月
![]() |
▲ 杨杜蕾和杨化林姐妹 瓦娃村 2010年10月
在过去的饥荒岁月
是弓弩让他们得以温饱
国家禁猎后,当地人难以割舍对弓弩的感情
于是演变成竞技体育
当骆丹提出给沙义海拍个照片时
沙义海满心欢喜拿着他心爱的弓弩
那是他一辈子的骄傲
![]() |
▲ 弓弩比赛冠军开四叶 施底村 2010年10月
![]() |
▲ 拿弓弩的沙义海 施底村 2010年11月
一辈子很长,一辈子也很短
这里是他们的一辈子的故乡
他们出生、礼拜、长大、劳作、死去
一辈子的永恒静穆
一辈子的眷恋与深情
都将深深印烙在这里
而我们,唯有透过骆丹的照片
窥探他们的岁月流长
我们拥有的,他们尚未接近
他们拥有的,却早已经离我们远去
![]() |
▲ 岸 2012年
![]() |
▲ 山洞里的开福 左洛底村 2010年8月
在结束怒江的拍摄后
2014年,骆丹又一次出发
他前往中国西北
去寻找比人一辈子更长的时光
那里经过亿万年风吹日晒和打磨
时间在地球表面留下沟谷、沙丘、疤痕和生命
他希望把时间的美拍下来
让更多人看到
比一辈子更长的
是这个世界的岁月流长
![]() |
![]() |
▲ 摄影师骆丹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由「骆丹」授权提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