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超!超广角!索尼E10-18mm镜头拍故宫
图/文 张枝摞
超广角大概是指焦距20mm以内,即拥有94°及更广视角的镜头。超广角镜头大多都是凸起造型,方便让旁边的光线尽量接近垂直角度入射,以提升边缘画质。索尼APS-C画幅镜头E 10-18mm F4 OSS等效焦距15-27mm,视角109°~76°。
就算与全画幅机身+15mm定焦镜头相比,A6300+E10-18/4也具有明显的体积与重量优势,前者1800g,后者600g,对于要带着在故宫从早逛到晚无疑是相当的惬意。而小体积是否画质会受影响?一起来看看实拍效果。
当你退得不能再退还拍不全眼前的景色时,超广角镜头会令你瞬间释然。变焦到10mm,可以拍全故宫午门!
穿过午门,10mm镜头下,内金水桥等全部建筑映入眼帘。
18mm端等效27mm,也可以取全真度门、太和门、昭德门。
协和门,10mm端可以拍出强烈的透视感。
出了内金水桥右侧的协和门就是文创商店,做工精美价格不贵。18mm镜头有一定的特写能力。
穿过内金水桥左侧的熙和门,再往前走就是武英殿,正在举办《赵孟頫书画特展》,展期到12月5日
看过不少欧洲著名画家的自画像,咱这位中国元代的画家也有一幅自画像,颇为清秀。
前面的展览长廊通常会展示一些比较细长的字画,但当我想拍照留素材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问题。
因为走廊太长,通常只能一段一段的拍,但这样在之后翻看资料的时候就比较不爽,得人为的把一张张局部照片给联系起来。
这次我就做了个尝试,站在展柜一侧,用相机朝向对面。结果还真的把策展意义给拍齐了,一张照片不必拼接。
要知道通常只能这么拍,作为素材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对于不是长的过分的画轴,稍微举高相机,也是能一张拍齐的。经过透视变形校正,可以让字画完全“立起来”。
因为通常看展的人比较多,正好18mm端做特写,100%放大可以做字帖了。
纵然展厅玻璃的面积已经很大,并且布展的时候也尽可能考虑了绕开接缝。但仍有一些作品、陈设绕不开,怎么办?
用超广角贴着玻璃拍摄,这时候接缝在镜头的一侧,完全不会进入画面。
超广角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必须得贴得特别近,这样就可以比较轻松的拍出人烟罕至的感觉,其实此时武英殿的观众并不少。当你用手机或者普通的广角镜头,就必须一退再退,那就别怪别人站在你前面拍照了。
出武英殿,往北走是冰窖餐厅/咖啡。
进入冰窖,别有洞天。超广角即可以完整的表达并不大的内部空间,又可以贴近较大的物体做特写使得有强烈的透视感。
这张照片左下角把信息栏也拍进来了,现代元素与古代格格不入,废片。
超广角嘛,走近,就能把信息立牌绕过去。
再走近,还能把青铜狮子绕过去,画面元素完整霸气。
在故宫当日景区关闭前,这时候人最少,同时彩云的色彩也最为饱和。曝光压暗一些给后期留足空间,很容易出片。如果你还不是很能习惯超广角的强烈透视感,这种四平八稳的构图最适合你。
超广角不是离建筑特别近的话,再宏伟的建筑也会显得比较渺小,这时候就要用大量的彩云填充天空。
或者建筑一半,彩云一半。
如果彩云不够丰富,建筑还在逆光里占了一半面积,画面不是空就是显得沉闷。
超广角还能起到“拉长”的效果,只要需要拉长的部分放在接近画面边缘即可。
这张是天擦黑拍的,E 10-18mm F4 OSS超广视角比较容易记录大片的云彩,与建筑融为一体。与机身全套几百克的重量,超广的视角,全程恒定F4光圈带来不俗的画质,都能为你的旅程增光添彩。
p.s. 想知道这两张照片拍的是什么吗?请参看《索尼黑卡RX100 M5随笔》
![]() |
![]() |
超广角大概是指焦距20mm以内,即拥有94°及更广视角的镜头。超广角镜头大多都是凸起造型,方便让旁边的光线尽量接近垂直角度入射,以提升边缘画质。索尼APS-C画幅镜头E 10-18mm F4 OSS等效焦距15-27mm,视角109°~76°。
![]() |
就算与全画幅机身+15mm定焦镜头相比,A6300+E10-18/4也具有明显的体积与重量优势,前者1800g,后者600g,对于要带着在故宫从早逛到晚无疑是相当的惬意。而小体积是否画质会受影响?一起来看看实拍效果。
![]() |
当你退得不能再退还拍不全眼前的景色时,超广角镜头会令你瞬间释然。变焦到10mm,可以拍全故宫午门!
![]() |
穿过午门,10mm镜头下,内金水桥等全部建筑映入眼帘。
![]() |
18mm端等效27mm,也可以取全真度门、太和门、昭德门。
![]() |
协和门,10mm端可以拍出强烈的透视感。
![]() |
出了内金水桥右侧的协和门就是文创商店,做工精美价格不贵。18mm镜头有一定的特写能力。
![]() |
穿过内金水桥左侧的熙和门,再往前走就是武英殿,正在举办《赵孟頫书画特展》,展期到12月5日
![]() |
看过不少欧洲著名画家的自画像,咱这位中国元代的画家也有一幅自画像,颇为清秀。
![]() |
前面的展览长廊通常会展示一些比较细长的字画,但当我想拍照留素材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问题。
![]() |
因为走廊太长,通常只能一段一段的拍,但这样在之后翻看资料的时候就比较不爽,得人为的把一张张局部照片给联系起来。
![]() |
![]() |
这次我就做了个尝试,站在展柜一侧,用相机朝向对面。结果还真的把策展意义给拍齐了,一张照片不必拼接。
![]() |
要知道通常只能这么拍,作为素材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 |
![]() |
对于不是长的过分的画轴,稍微举高相机,也是能一张拍齐的。经过透视变形校正,可以让字画完全“立起来”。
![]() |
![]() |
因为通常看展的人比较多,正好18mm端做特写,100%放大可以做字帖了。
![]() |
纵然展厅玻璃的面积已经很大,并且布展的时候也尽可能考虑了绕开接缝。但仍有一些作品、陈设绕不开,怎么办?
![]() |
用超广角贴着玻璃拍摄,这时候接缝在镜头的一侧,完全不会进入画面。
![]() |
超广角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必须得贴得特别近,这样就可以比较轻松的拍出人烟罕至的感觉,其实此时武英殿的观众并不少。当你用手机或者普通的广角镜头,就必须一退再退,那就别怪别人站在你前面拍照了。
![]() |
出武英殿,往北走是冰窖餐厅/咖啡。
![]() |
![]() |
进入冰窖,别有洞天。超广角即可以完整的表达并不大的内部空间,又可以贴近较大的物体做特写使得有强烈的透视感。
![]() |
这张照片左下角把信息栏也拍进来了,现代元素与古代格格不入,废片。
![]() |
超广角嘛,走近,就能把信息立牌绕过去。
![]() |
再走近,还能把青铜狮子绕过去,画面元素完整霸气。
![]() |
在故宫当日景区关闭前,这时候人最少,同时彩云的色彩也最为饱和。曝光压暗一些给后期留足空间,很容易出片。如果你还不是很能习惯超广角的强烈透视感,这种四平八稳的构图最适合你。
![]() |
超广角不是离建筑特别近的话,再宏伟的建筑也会显得比较渺小,这时候就要用大量的彩云填充天空。
![]() |
或者建筑一半,彩云一半。
![]() |
如果彩云不够丰富,建筑还在逆光里占了一半面积,画面不是空就是显得沉闷。
![]() |
超广角还能起到“拉长”的效果,只要需要拉长的部分放在接近画面边缘即可。
![]() |
这张是天擦黑拍的,E 10-18mm F4 OSS超广视角比较容易记录大片的云彩,与建筑融为一体。与机身全套几百克的重量,超广的视角,全程恒定F4光圈带来不俗的画质,都能为你的旅程增光添彩。
p.s. 想知道这两张照片拍的是什么吗?请参看《索尼黑卡RX100 M5随笔》
![]() |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