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感悟
诗歌缺乏实用性,但有时候,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如果说诗歌能够作用于心灵深处,或许会被定性为“矫情”。那么,不如说诗歌作用于“语言”深处吧。我们的思考都立足于“语言”,然而有许多非经验性的东西,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于是,诗歌便试图运用语言,来表达语言难以表达的那部分东西。可以说,诗歌总是试图脱离语言的束缚,却终究以失败告终。这无疑有其壮烈之处。透过“失败”,大可以窥视语言的“张力”,及在“张力”作用之下,人们聊以自慰的存在的快感。诗歌的“张力”不属于个人,它是公共性的,任何一个读者均自然地拥有对它的最终解释权。另外,诗歌的公共性又无不彰显它的私有化,当你试图解释它的时候,它只属于你。
徒劳流浪汉
雨后的柏油马路闪闪发光
逃离了杨柳的寂静闪闪发光
高楼吊挂着城市
行将陷落的天空即是天花板
想呐喊的流浪汉
无处可逃
无、处、可、逃四个字
封闭在名为孤独的虚空里
永远会有无数的碎片追逐他
永远有
汹涌的波浪想把他倾倒
顺便把没有出处的呼吸埋葬
而肉体的逐渐衰老
似乎总在无声地控诉
记忆太容易模糊而凌乱
记忆对抗时间的时候
老是处于下风
他低着头看自己的双脚
以孱弱得像一片落叶的声音
说:“只有虚无才是永恒。”
一片零星的叹息稀释在
雨后的窒闷里
等待难逃徒劳的宿命
远方没有任何人
骑着马 向他走来
清辉了如雪
原来只是月光下的尘埃啊。
徒劳流浪汉
雨后的柏油马路闪闪发光
逃离了杨柳的寂静闪闪发光
高楼吊挂着城市
行将陷落的天空即是天花板
想呐喊的流浪汉
无处可逃
无、处、可、逃四个字
封闭在名为孤独的虚空里
永远会有无数的碎片追逐他
永远有
汹涌的波浪想把他倾倒
顺便把没有出处的呼吸埋葬
而肉体的逐渐衰老
似乎总在无声地控诉
记忆太容易模糊而凌乱
记忆对抗时间的时候
老是处于下风
他低着头看自己的双脚
以孱弱得像一片落叶的声音
说:“只有虚无才是永恒。”
一片零星的叹息稀释在
雨后的窒闷里
等待难逃徒劳的宿命
远方没有任何人
骑着马 向他走来
清辉了如雪
原来只是月光下的尘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