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本好书,开启小小科学家进阶之门!
关于读书, 有的家长还没开始动手就愁“我不知道怎么给孩子讲呀!”有的家长已经开始读了然后愁“看过的书孩子总记不住怎么办”。其实,这两个问题也是一个问题——你讲给TA的方式,决定了TA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
我们阅读的一个障碍就是,这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该独立存在的,但是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书都是单独发售的。所以我们今天不妨就聊聊,如何在家庭范围内破除这个小障碍。方法其实很简单,从你的书山书海中,选出几本给孩子做单元阅读。
我们这一期单元阅读主题是太空,精选了以下太空相关绘本童书,排列顺序从低龄以上,绘本形式从故事到科普,大家千万不要小看故事的作用,诗词也好,科普也好,也许有的宝宝初期并不感兴趣,但是没有宝宝会抵触故事,我们不妨先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概念渗透给孩子,创建宝宝和知识之间的关联。
举个例子,在教厚厚《鹿柴》时讲了青苔给他,从此在外面只要路过青苔,他都要蹲下来观察一下,说,看,青苔,某种事物,他认识,他了解,他背的诗中包含,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占有”,这种“占有”和熟悉感,就是孩子扩展自己知识体系的根据地。
以下书单从三岁开始,按适读年龄排序
丹尼和便便恐龙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玩儿,可是玩腻了怎么办?修剪草坪?整理房间?做家务?不不不!这些都太无趣了,去遨游太空好了!
妈妈说叮嘱他们带好午餐,因为“肚子饱饱,心情好好,肚子空空,心情糟糟”(喂!丹尼妈妈,你关注的重点是不是错了,你儿子是要去遨游太空哟)。看来丹尼妈妈的原则是吃饭皇帝大,带不带午餐当然比天大,也比去不去外太空更重要。饿极了的便便恐龙便吃火箭,吃星星,吃月亮,吃火星,吃火星人,吃火星猫……当一切都进入他滚瓜溜圆的大肚子里,怎么回家成了大问题,其实看到这里我挺想问问作者的,是不是你还记得童年时候所有天马行空的想法,不然用便便的冲力回到地球并且拉出一个便便星球这种事,真的是淘得没边儿的孩子才能想出来的呢。
关键的是,你对外星充满向往的时候,外星小鸡也一样哦,感觉整部卡梅拉的主题就是永远保持冒险精神、好奇心和爱,你想去看海,你的后代想拥有星星,然后才想要个弟弟,踏实生活(并没有),克里斯提昂是融梗天才,管他哥伦布还是伽利略,都是故事中的小角色,这本仍然是故事,非常幽默的故事,孩子在哈哈大笑中,也会诞生对外星的好奇心。
听我说,小朋友,如果你对外星充满向往,不妨付诸行动,哪怕,你只是一只小老鼠。
为了能被选中去太空,小老鼠密特尔努力学习勤奋锻炼,终于成为被选中登上航天飞机的6名老鼠之一,在太空中,他享受着新奇的失重体验,还帮助宇航员拿到了所有人都拿不到的钥匙,于是,他成了一名正式的特殊的宇航员——老鼠宇航员。
据说这本书的作者,就曾经是一名宇航员哦。
这一本和上一本同系列,这时,密特尔是偷偷潜入火箭,和大家一起去火星的,却没想到在火星登陆艇一个引擎坏掉的时候,发挥了大作用,在众人没有办法登陆火星的情况下,他利用身材娇小的优势,采集回了火星石头和土壤样本,并把自己的国旗插在了火星上。最小的老鼠成了这次探测最大的英雄!
在这本书的后面,有一篇《写给小读者》,详细介绍了火星和火星探测,可以作为从故事绘本到科普知识的过度。
这本书属于“万物的秘密”系列,读这套书,给人的感觉就是:“万物皆有秘密,那是你爱他的原因”。是一套把科普写得很美的书,比如这本《神秘的星球》,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太阳系的行星,像是科普的敲门砖,通过描摹行星的神秘和美,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比较适合四岁左右宝宝阅读,是贯穿故事和科普的桥梁。
太空里有什么?
在孩子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科学,我们也需要想象,有时候,科学和常识是想象的基础。
云从哪里来?云的上面有什么?帝国大厦高耸入云,那云的上面是什么?小男孩被一朵云偷偷带走,得以到达云朵分派中心,在哪里他又做了什么呢?
这本书孩子看到的是趣味,是想象力。家长看来,似乎在佐证,认知并不会破坏想象力,想象力是知识的联合和加工,现有认知,想象才有所依附,才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科普咯。
月球漫步、飞向太空、星星诞生记、迷失在太阳系
用神奇校车作为科普主题故事绘本和专业科普书的过度非常好,每本是一个小故事,卷毛老师开着神奇校车带着孩子们去旅行,途中科普启蒙,还有孩子们的笔记,整个旅途妙趣横生,孩子和老师个性鲜明,绝对是燃起孩子科普热情的上佳之选。
这已经是正式的科普书了,不过内容还比较简明浅显,有一定阅读基础的五六岁宝宝可以家长带着读了。分“恒星”“太阳”“地球”“月亮”四个部分讲解,对于星云、黑洞、宇宙大爆炸等基本定义也有一定阐述,此外,本书的半透明蒙版纸设计很好,兼具美感和加深记忆。
这份书单里唯一的AR绘本,当初买这套书的想法只是“这个形式买一本,给孩子扩展一下眼界”,没想到孩子非常喜欢,对于书中立体的图像和语音讲解非常着迷,读下来不仅对书中内容有了大体了解,还会去模仿语音讲解,并开始模仿这种语言风格试图给我讲其他科普,所以这本书在唤醒输出,促进孩子自己组织语言讲述科普方面作用明显。
这是一本至少要读一个月的绘本(如果你能保证一整个月都是晴天的话),每一夜和每一页的月亮印证着读。这本书和以上科普的区别在于,开始趋于专业,某个主题或领域内容更详细,所以适用于已经对于月亮有旺盛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说明性文字增多,适读年龄六岁+
这本书是套系书美国科学中的一本,是美国四十多个州的小朋友正在使用的一年级课本。
图片采用真实照片居多,注重趣味性,强调实践,内容和问题相结合,诱导孩子思考和动手,是课本也是启蒙读物,对于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孩子,适度年龄5岁+
本书属于科学幻想系列,一本非常有科幻精神的童书,全书充满假说,比如“如果说,我们的恒星——太阳的寿命走到了尽头……”“如果说,地球不在现在的位置……”“如果说,实行金星大改造计划……”一方面普及常识,一方面引导孩子思考和假设,一方面设想不可能问题,一方面讲述哪里可行哪里不可行,对孩子来说,阅读体验也是绝佳的思维碰撞,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本书单最高适读年龄的书,DK的科普还用介绍吗?是不是直接买就可以了(真诚脸)
内容详实,知识结构合理,图像资料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本书提供,全书分为“探索宇宙”“不平静的宇宙”“发射!”“人在太空”“太阳系”“地球”“月球”“太阳”“恒星”九大部分,也许你的孩子读完这本,就可以给你讲解这次中子星引力波了呢。
最后推荐两本全年龄的——《行星》《宇宙》
这两本书,你可以说是科普书,也可以说是摄影集,不得不说,这两本书使我重新思考科普的意义,一直以来,也推荐了很多科普绘本给孩子们,但是真的没有任何一本书,让我如此觉得科普的重要和伟大。
之前读诗,星辰只是一切寥阔或浪漫的布景,是耿耿星河欲曙天的寂寞,是三峡星河影动摇的壮阔,是昨夜星辰昨夜风的浪漫,是似此星辰非昨夜的执着,或不羁如太白,说“手可摘星辰”,说“相期邈云汉”。这一切的璀璨是远的,是神话的。 读完这两本书,觉得这辽远的璀璨垂下缕缕星辉,拂过读者的眼睛,一页页翻过去,看专家推演几万年前发生了什么,看星空外传来的照片,那些以光年计的距离外,峡谷和环形山,风暴和陨石坑,历历在目。心情激荡,激动得想用拥抱星空的心,去拥抱每一位愿意把这些遥不可及的星学和科学传播到大家眼前的人。 这是很严谨的科普书,大多数时候在用数据和图片说话,但是讲解翔实,并不因为专业而晦涩。比如开篇《揭秘太阳系》,从“行星”这个命名的由来讲起,讲一直以来关于探测太阳系的发现和历程,娓娓道来,传授知识并启发兴趣。有时候,引起兴趣并不需要煽动,只要给人呈现物质的本来样子,毕竟星空已经足够神秘,引人入胜无需再故弄玄虚。
以上就是今天要推荐给大家的太空主题书单,如果想要孩子横向了解这个世界,就带TA 出去旅行,如果想要孩子纵向了解这个世界,就带TA读历史,如果想要孩子宏观了解这个世界的所有来龙去脉,那么,还真的需要给他认识一下星辰和地质。 本期介绍这些书给大家,相信读过之后,你和我一样,会更加爱这个世界,爱他无限的全部,爱他从太空到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