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周宁金池潭的传说典故
史料记载,宋朝至明朝年间,周宁的宝丰银场炼出大量白银,白银源源不断地从周宁运往京城。由此,闽东北通往京城的古道就被称为白银驿道。这条古道在周宁段要翻越海拔1400多米的仙凤山,仙凤山东面的山岭叫麻岭,西面山岭叫舂臼岭。舂臼岭的岭头有一片沼泽地,沼泽中有一口深潭,称金池潭。相传那潭底有一口金舂臼,本地流传着一个关于金舂臼的故事。

古时候,风仙山麻岭头住着周阿公一家,周阿公为人忠厚,十分勤劳,膝下生有九男一女,最小的一个是女孩。小妹十八岁那年出嫁了,老大说:“阿爸,妹夫也算是你的儿子,也算是我们的兄弟,为什么不把他叫来,我们十兄弟一起到金池潭将金舂臼抬回来呢?话说只有连生十个男孩子的人家才能找到,而且要十兄弟一起齐心协力,才能得到金舂臼。听到老大这么问,找了那么一天大家都在家时候,周阿公把孩子们叫到一起说:“金舂臼是本山土地公的宝贝,要取金舂臼,一要心地善良,二要齐心协力,扛回金舂臼理归全村人共用。”

于是第二天兄弟们就拿了五根铁棒、五条铁链想要去把金舂臼抬回家。这几个兄弟们穿过麻岭平冈头,熟悉水性的兄弟终生一跃下到金池潭找到金舂臼,用铁链绑紧,将铁棒穿过抬了起来,只见金光闪耀,兄弟们欢喜极啦!这时,顿时各兄弟心中都有各自的盘算。

老大:阿爸傻,我们兄弟有福气,理该得到金舂臼,怎能与全村人共用呢?老二:得到金舂臼,我该买田买地,盖房屯粮,当官发财,游山玩水!老三想,这下子我就要脱掉粗布衣衫,穿上绫罗绸锻,雇长工做田园,睛雨不沾边,快活赛神仙了。

妹夫思来想去,我是来凑数的,分金舂臼肯定没份,何必出大力呢?兄弟边扛边忖,越扛越重,老大眼看兄弟们个个都汗流满面,唯独妹夫脸上没汗,就喊一声:“妹夫,你使力呀!”喊声未落,金舂臼卜通一声又掉落潭里,再也摸不着了。兄弟们哀叹大哥不该喊妹夫使力,才让这金舂臼掉进潭里。

气的所以的兄弟们都气势汹汹的回到家中,没一个人说话,兄弟们甚至连饭都吃不下,手脚酸软,疲惫不堪,这时周阿公又把孩子叫到一起说:“你们不要晦气,是土地公把金舂臼变成金籽、银块撒在山坡土中,只要你们用心去挖就能找到金舂臼。从今后,我把你们兄弟分成十家,山地也分成十片,各家挖一片,谁勤劳聪明谁得到的财宝就多。这句话留在了兄弟们的心中,不久后,周阿公去世了。老人死后

老人去世后,兄弟们不分昼夜地开垦山地,不到半年功夫,各家都挖出一大片土地,可就是没见到金籽和银粒。老大想了想,对弟弟们说:“既然找不到财宝,那我们只好种庄稼了。大伙把能灌到金池潭水的地都种上稻谷,其他旱地种蕃薯。要知道那是的长兄为父,兄弟们都听大哥的话,照做了。

入秋了,庄稼喜获丰收。田里的稻谷穗长粒大,黄澄澄的一大片稻田象铺满了金籽,旱地里的蕃薯圆滚滚的象银娃。兄弟们这才明白,阿爸讲的“金籽银粒”原来是丰收的五谷。从此,兄弟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仅,金池潭中长出一片绿油油的植物,叶椭圆状矩圆形,浮在水面上,每年6月便开出暗紫色的花朵。有一天,周阿公托梦说,金池潭里长出了宝贝,当菜吃可以强身健体祛病,当草药可以治热痢、黄疽、痈肿、疔疮。这就是莼菜,后来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内容来源:网络配图 老陈 宁小博宁德城市资讯原创编辑完成
▍图文编辑:宁文策划